胡澤超

讀梁實秋的散文集《雅舍談吃》,在里面看到這段話:“如果你不知天高地厚,進北方館就點爆雙脆,而該北方館也不知天高地厚硬敢應這一道菜,結果一定是端上來一盤黑不溜秋的死眉瞪眼的東西,一看就不起眼,入口也嚼不爛,令人敗興。”
提起爆雙脆,不得不提山東地區一味特色傳統名菜——歷下雙脆。說是一味,實則是兩道菜,一道油爆雙脆,一道湯爆雙脆,都用雞胗和豬肚來爆,區別在于爆的技法不同,一道為油爆,一道是湯爆,卻都是嬌嫩脆爽,妙不可言。我最近和朋友專門去山東濟南品這兩道美食,他用一句話形容那滋味:唇齒間的絕代雙“嬌”。
托當地一位好友介紹,我們有幸見到魯菜泰斗人物王義均,他的拿手菜之一就是油爆雙脆。據他介紹,油爆雙脆貴在“撕”和“打”,豬肚分三層,要將上下兩層片去棄之不用,只留中間那層最嫩的肚仁,撕去脂皮、硬筋,再打上花刀。雞胗也一樣,要撕去內外筋皮,只留內芯一處,打好花刀。
“如果手藝不到,那層皮撕不好,里面的纖維就會被撕壞,原料就廢了。花刀夠好,燙一下就炸開像一朵花似的。”王義均說,“刀深了,就碎了;刀淺了,就厚了,燙不透,也不開花。這些技巧都要跟著師傅一遍一遍練習,師傅指點后,自己還要反復琢磨。”
油爆雙脆做法十分講究,要用三口鍋,分別是湯鍋、油鍋、爆炒鍋。打好花刀的豬肚和雞胗要用熱湯汆,熱油炸,急火爆炒。正宗的油爆雙脆的做法也難在這里,對火候的要求極為苛刻,欠一秒鐘不熟,過一秒鐘不脆,是中餐里制作難度最大的菜肴之一。
相比較于油爆的脆爽,我更愛湯爆的清新香甜。俗語講:“唱戲的腔,廚師的湯”,這句話其實還有進一步的演繹,叫作“馬連良的腔,山東館的湯”,想嘗最鮮美的湯,魯菜絕對是首選。湯爆雙脆便汲取了魯菜制湯的精華。
“湯鍋內放清湯,置旺火,燒至初沸。因為雞胗比豬肚韌,所以要先放雞胗后再下豬肚,待雞胗和豬肚刀花微張,僅僅嫩熟,立即撈出放入湯碗內。鍋內再入清湯,用蔥姜調味,燒沸,去浮沫,澆入湯碗內,再配一碟鹵蝦油便可上桌。”在濟南老字號魯菜館燕喜堂,大廚一邊說一邊演示,只見雞胗紅潤,豬肚白潔,花刀微綻,在一汪清湯里蕩漾。嘗來,湯鮮美香醇,雞胗和豬肚又脆又嫩,再蘸鹵蝦油來吃,那滋味絕了。
說起歷下雙脆的來歷,有一個叫屠忠江的人也不得不提。曾擔任過北平市長的周華章先生在所著《烹調與健康》中比較詳細地披露了這段食事:“由明末到清末,北京菜館無甚變化,可是到了民國初年,在天津南市廣興里出了一家異軍突起的山東濟南菜館,名叫明湖春,與山東東三府的菜不同。以前北京、天津的山東菜館都是東三府的菜,沒有濟南菜,由此才分出東三府的菜和濟南菜來。明湖春的主人名叫屠忠江,于清末時在濟南候補,講究烹調飲食,又好收藏,后調天津,民初卸職后出資經營明湖春菜館。該菜館菜品,經屠氏教導和改良,也不是純粹的濟南菜了,又夾雜蘇浙風味,如鴛鴦肝醬、川雙脆、爆雙脆和奶湯類菜、銀絲卷,都是他創造的。”
品嘗過正宗的歷下雙脆,我很贊成朋友用“嬌”來形容它,因為除了口感脆嫩,還包含著另一層意思。雞胗和豬肚都是葷腥嬌嫩之物,烹飪失之毫厘,口味便謬以千里,歷下雙脆從處理到烹調都是極其講究的,欠一分腥臊不熟,過一分凝而不脆,只有“嬌”才能表達出吃貨們對這道美食的極致體驗。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