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慶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道路橋梁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為了保證道路橋梁的施工質量,需要對工程項目所在地的地質條件進行勘察處理,尤其是對道路橋梁工程中的沉降路段,加強此路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應用,提高道路橋梁的施工技術水平,延長道路橋梁的使用年限, 保障人們的正常使用,提升道路橋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路基路面;道路橋梁;沉降段;施工
2道路橋梁沉降的主要原因
2.1臺背地基形變的問題
在道路橋梁的建設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特殊的地基,比如,道路橋梁臺背在河流的兩旁或溝壑等環境惡劣的地區,需要首先確保地基的穩 定性,由于這些地區土壤含有較高的水分,可塑性極強,通常會導致施工出現沉降現象,再加上地基強度有限,又受到填土高度和土壤間隙的影響, 地基壓縮性不斷增加,當按照 50bm 的范圍進行填筑后,容易導致地基的承受能力不足,引發沉降問題,從而出現橋頭跳車的情況。
地基沉降的另一主要原因是施工設計,如果工作人員不能根據規范要求設置鉆探深度和鉆孔數量,就無法勘探軟土地基存在的深度,最終無法 運用針對性策略進行軟土地基處理。除此之外,在軟土地基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需要采用精準的計算參數并根據軟基的具體情況進行施工,否則, 就會導致橋頭軟土路基出現沉降的情況,加上雨水侵蝕,使得路堤逐漸流 失,進一步降低強度。
2.2橋頭搭板設置機理
道路橋梁工程中,路基與橋頭搭板之間的距離較近,承受應力較小, 會引發受力不均勻的問題。車輛行駛過程中,路基作用力主要集中在汽車荷載作用點和搭板支撐路基端點上,當車輛運行至搭板末端時,搭板末端 路基承受的應力值是最大的,這就會導致變形程度加大,很容易在搭板末 端出現橋梁沉降情況。
2.3路堤變形機理
黏性土在臺背回填中應用廣泛,但是黏性土的壓實度與密實度變化大, 如果施工現場的地形條件與施工條件不能滿足黏性土的施工要求,會影響 黏性土性能的發揮,土方含水量與密實度難以達到標準要求,埋下巨大的隱患,增加了地基沉降問題出現的概率。
在道路橋梁的后續投人使用過程中,會由于行車荷載和車輛反復作用等因素,使未達到標準的密實度繼續增大,直接造成地基沉降。混凝土筑 成的橋臺與臺背填土兩者的柔性有所不同,前者柔性小于后者柔性。在柔性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行車荷載及車輛反復作用對這兩種材料產生差異變形,導致差異沉降的出現。
2.4設計因素引起的路基沉降
在進行道路橋梁施工設計時,部分設計人員會出于經濟性的考量而選 擇使用小跨徑橋梁來設計大河面或是大溝壑區域,這樣便會造成橋頭路堤 太長或是橋涵尺寸與規定不相符的問題,當工程項目投人使用之后會進一 步發生排水不順暢的狀況。其次,設計人員未能充分、全面地處理好臺背、臺前的防護工作,由于填料壓力太大,路基沉降極易發生水平位移的問題。3 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
3.1路橋路基施工技術
施工過程中,當路基是軟土路基時,因軟土本身的性質較為軟弱,覆蓋路基后,無法將其壓實,所以要采用平鋪土的方式施工。對淺層軟土層 進行路基施工時,要特別注意路基施工的技術操作,減少道路橋梁發生沉 降。對土體的選擇尤其重要,選擇強度大的土體,可減少回填料用量。如 果發現路基處于溝壑地段,要仔細排查溝壑內的水分含量,判斷該條件下 是否可以進行路基施工,有效防止路基路面沉降問題的發生。
3.2沉降段的搭板施工技術
為了保障路橋沉降段和路基路面的最頂端保持平行,在設計階段,設 計人員需要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根據沉降段的搭板設計標準合理設計搭板位置。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橋頭路堤、橋臺沉降量和行車要求的關系,有效保障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確保道路橋梁的最底部與搭板的最頂面始終處于協調統一的情況。整個沉降段的搭板頂面平行于路基的最頂端,才能確保路基路面與橋梁的搭板設計規范化。在后期施工階段中,注重錨栓和拉桿水平方向的穩定,保持限制位移方向和水平拉桿方向一致。施工人員需要精準掌控距離,針對距離搭板較近位置時,需要選取橡膠材料以確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施工人員還可以采用土木格柵技術以有效保障路基路面和土層的位移情況和移動方向,進而保障路基路面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路基沉降發生的可能性。
3.3排水施工技術
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中,一定要注意路基的承重能力與穩定性,如果 超出路基的承受能力,很容易造成積水現象,產生巨大影響。應高度重視 路基路面的排水處理工作。為有效提高路基路面的承受能力和強度,可以在邊溝、截水溝與急流槽等位置采用排水加固方法,還可以采用混凝土預制板加固曲溝等方式進行排水。設計地面與地下排水溝時,要時刻注意將溝渠與管道的長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因長度過長影響水流的疏通和分流。處理路基路面排水問題時,要結合地質地形進行實地考察,根據實 際情況制訂具體的排水方案,堅持預防為主、就近取材的原則,利用排水 加固方式減少積水對路基路面的損壞。
3.4地基處理
進行科學有效的地基處理能夠預防橋頭跳車及橋背過軟問題。地基的處理應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開展,應在地基原有性能的基礎上進行改善,提升地基承載能力,防止地基沉降現象的出現。
地基側向移位問題是在軟土地基上建設高路堤的常見問題之一,地基側向移位會直接增大基礎的壓力,導致支座和伸縮縫出現損壞。為了保證橋臺與橋面的穩定性,應針對產生地基側向移位的條件,從根源上人手, 選擇較好的回填材料回填,保證地基剛性達到標準,通過基礎控制地基側向移位情況。其中,容易出現變形的溝壑路段土壤壓縮性大,含水量與孔隙率也較大,在針對這一路段的土壤處理時,可以選擇換填的方式,測量軟層深度進行科學換填。應根據填土的高度來進行開挖,填土高度在 4 m 之內的將開挖深度控制在 0.6 m 即可,而在4 m 以上的要開挖1 m 以上。晾曬完畢的黏土進行回填,待回填厚度達到標準后再進行壓實,保證壓實效果。
3.5后期養護與維修
道路橋梁后期養護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夠保證路橋的整體質量, 為人們出行提供便利。科學養護路基,具體應避免原有土壤遭受到過分的 破壞和過重的荷載,設置草型護坡或者墻型護坡對路基坡面進行養護,防止由于風沙等惡劣天氣或者其他因素對坡面產生影響,減少路基表層出現 剝落或破裂的安全隱患。
結束語:綜上所述,工建設單位逐漸提高了對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 面施工技術的重視程度,應采用科學有效的施工技術確保工程施工質量, 為人們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
[1]董良來.道路橋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探究[J].中國標準化,2019,(12):63-64.
[2]廖福平.道路橋梁工程中常見的施工技術分析[J].江西建材, 2018,(12):49-50.
[3]劉華山.淺析市政道路橋梁工程中常見的施工技術[J].低碳世界,2018,(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