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華
摘要:我國是發展國家,國家的經濟要想發展離不開工業化的發展,而工業化發展就需要各種資源支撐。我國的礦產資源豐富,但由于近年來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導致對礦產資源的深度開發,使得一些礦產資源面臨枯竭的問題。開發過后的礦山,地質也極其的不穩定,經常會出現一些地質災害, 國家和一些企業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也尋找方法去解決,進行對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和如果發生地質災害的一些防治措施。
關鍵詞:地質災害;環境保護;礦山
1地質環境保護的主要原則
1.1合理規劃
在平時礦山地質開采時會遇到一些問題,會遇到廢水,廢渣,廢石, 因為這些東西的阻礙會影響到地質的開采,所以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進行出現問題的研究,那么在遇到這些問題時都會變得不知所措。因此在礦山開采之前應該做足準備,把可能發生或者一定發生的情況安排清楚, 合理的規劃布置每一個環節,為后期礦山地質開采業的發展墊下一個堅定的基礎。
1.2安全第一
科學發展的核心是要做到以人為本,在礦山地質方面應該做到以人的思想為基本理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的把礦山地質業發展成為對國家機 器有用的行業,用建立安全的生產系統,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擬定符合要求的相關制度。加強對地質員工的安全保護,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對安全問題的認識程度,在嚴格要求下進行地質管控。
2礦山的地質災害
2.1地下水位發生變化
我們對礦山資源的開采會導致礦山山體內部發生變化,而這個明顯的變化就是礦山地下水位發生變化。地下水位發生變化就會造成礦坑內潰沙涌泥和礦坑突水涌水災害。在采礦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蓄水溶洞,而一些礦坑內部水位一旦升高,就會經過蓄水溶洞,從而這些水里就會含一些碎石屑,泥沙。它們流出溶洞時,就會堵塞一些礦坑會讓一些工作人員陷人危險之中,如果非常嚴重時就會對礦山地質環境造成破壞。礦坑突水涌水災害從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就是水不定在什么時候就涌出來,由于地下水位變化的多少人們不得而知,對突水狀況也無法預測,就會造成一些災害影響施工。
2.2滑坡以及礦山崩塌
露天開采與地下開采是礦產資源開采的兩種重要分型,在進行地下開采時,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出現滑坡以及礦山崩塌的危險,這是最嚴重的 地質災害,它不僅僅對礦山業的開展有一定的影響,還加大了礦區工作人 員自身的人身危險造成極其嚴重的經濟損失,也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在露天開采時,也會造成礦體崩塌的危害,只不過在露天開采時是礦 體邊緣出現的崩塌,雖然崩塌的結構不同,但是造成的危害卻是相同。
2.3地質環境發生變化
我們對礦山進行開發和改造,勢必會破壞礦山本身的地質環境。一些 企業如果在開采的過程中,對礦山的環境沒有保護意識,可能會造成一些地質災害。而地質災害一發生,就會對礦山周圍的環境產生影響,一些植被會遭到破壞使自然環境惡化,打破生態平衡,就對地質環境造成了破壞。3 礦山地質災害防治策略
3.1做好礦山開采前期工作調查
需要相關部門積極行動起來,不斷調集人力、物力和科技手段,對各 處有價值礦山進行全方位調查,以科學而合理的手段對礦山進行評估,明 確礦山結構、地理環境、生態組成等具體參數,做好開采前的綜合評估, 對可能出現礦山地質災害的邊坡類區域進行重點監控,有針對性地對部分山體表面進行加固處理,為礦產的安全開采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通過對以往礦山地質災害案例的調查可以發現,這些地區在礦產挖掘過程中,往 往存在過度開采的情況,也就是說對于礦山毀滅性的挖掘,能夠增加礦山 地質災害出現概率。在對目標礦區做好開采準備工作后,還要有專業人員以實地考察的形式,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與經驗,制定出與地質環境相匹 配的合理開采計劃,并且監管部門要介人,以保證具體開采過程中嚴格按 計劃執行,一旦在施工作業中發現山體或巖層出現異常,就必須對危險區 域進行清場。如果出現坍塌等局面必須責令停止礦產開采,同時規范礦產開采人員的操作方式,以多種科學而合理措施共同降低礦山地質災害發生頻率。
3.2加強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
礦山資源由于開發,會有破壞,生態環境較為脆弱,而我們也應該加強對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意識不強,是許多開發企業 的通病,而這時我們就要加強關于礦山的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讓其深人人心,人人實踐它。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我們也可以設計一套管理辦法。首先,在礦山開采過程中應該制定一些開采標準,開采計劃,這些都是為了在開采過程中,避免對礦山造成嚴重的破壞。其次,在開采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廢渣、廢料,對于這些,我們應該指定放這些東西的地方,以防企業開采過程中胡亂堆放造成對環境的污染。最后,我們應當對開采企業 進行監管,防止他們在開采的過程中做一些破壞礦山周圍環境的舉動。
3.3建立礦業開采管理制度
礦業的開采離不開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在這辛勤付出的背后同時也 離不開在崗工作人員的現場管理。開采過程中要設置許多專人管理事項, 在開采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多危險,比如遇到上層碎石的威脅,管理巡視人員第一時間發現危險,能夠及時帶領全隊人員撤離安全地帶,由于工作人員的及時發現制止了開采員的錯誤發生,同時避免了由于自己的大意, 出現了嚴重問題,極大化的縮小了危險的發生,保障了人員經濟的安全。礦業開采單位應該不定期的開展安全意識培訓,培訓工作人員遇到危險時 臨危不亂,避免由于自己的失誤造成的人身威脅,提高開采人員的工作能力,降低開采中事故的發生。
3.4加強指導和監督
礦產的開采往往伴隨著對周邊環境的極大破壞,生態系統的崩潰成為新形勢下礦山地質災害發生的重要人為原因,因此我們要快努力恢復被破壞地區的環境。我國相關部門雖然出臺多項政策,規定施工單位有恢復礦區地質環境的責任,但由于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因為各種人為和天然因 素,很多政策成為一紙空文,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力。所以,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力度,對于規定中的條款展開定期或不定期檢查,指導相 關企業進行規范操作,將雜質盡可能存放在指定的低洼地帶,合理擺放以 降低滑坡發生概率;恢復礦區地質環境最好的措施之一就是在礦產開發之前就有所規劃,不僅包括地質災害預防計劃,還要明確開采過程中的保護 措施,做到"一邊開采、一邊保護、一邊預防",避免不負責任的濫采濫伐行為,為后續地質環境恢復工作的有效展開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在 排污作業中,無論是渣土還是廢水都不能隨意堆積,要按照相關規定集中 到安全、合理的區域,相關部門對于開采企業廢物處理要進行全程監控, 最大限度降低污染和固體廢棄物對環境的危害,為礦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恢復提供保障。
結束語
綜上所述,開發過后的礦山,地質也極其的不穩定,經常會出現一些地質災害,因此,要重視到這些問題,并且也尋找方法去解決,進行對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和如果發生地質災害的一些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1]韓磊.關于礦山環境地質災害影響因素的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 .2017.(20):195-196.
[2]夏 伯 安.礦 山 地 質 環 境 保 護 與 恢 復 治 理 措 施[J].現 代 礦業 .2017.33(12):239-240.
[3]秦鑫. 陳洪凱.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研究綜述[J].人民長江 .2017.48(21):74- 79.
[4]馮躍封.礦山地質勘查中地質災害防治對策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 .2017.(17):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