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吉剛
2021年,宜賓市筠連縣紀委監委立足“栽好梧桐引好鳳”優化營商環境的目標,將“三步診療法”作為推進高質量監督的抓手,通過循脈“問診”明“靶向”、全員“坐診”解“癥結”、跟蹤“復診”治“頑疾”三種方式,搭建“問題研判+全域推進+評議監督”的全鏈條閉環監督模式,推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循脈“問診”是基礎,優化營商環境必須找到癥結所在。筠連縣紀委監委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集結多方監督力量,找準癥結、對癥下藥,把“問題導向”變為“施政方向”“前進方向”。
開門“找”問題。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扎實開展“深化訪廉問廉繪制民情地圖”活動,廣泛收集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同時,運用好縣紀委監委與縣人大、縣政協“四共五同”協作配合監督機制,開展專題調研,找準問題根源。
研判“篩”問題。對2017年以來訪廉問廉收集、日常監督檢查、投訴舉報等方面收集的問題開展研究分析、數據比對,建立營商環境數據分析庫,繪制“優化營商環境民情地圖”,通過按圖索引,解決營商環境中的“堵點”“難點”。
對比“尋”問題。組織縣人大、縣政協、縣紀委監委、縣委營商環境辦等機關部門相關人員赴江蘇省宿遷市、貴州省赤水市、浙江省義烏市等地方調研學習營商環境建設先進經驗,對比先進找差距補短板抓改進,對比查找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
全員“坐診”是途徑,聚焦群眾最反感、市場主體最困擾、制約發展最突出的問題,依托“辦不成事”“一企一紀檢”“聯動監督”三個窗口,專責監督、行政監督等監督力量全員“坐診”。
搭建“辦不成事”兜底窗口。在全縣窗口單位增設“辦不成事”舉報求助窗口,受理“往返跑”“受而不理”“辦而不結”等訴求,兜底解決服務保障問題。同時,縣紀委監委對窗口辦理情況開展不定期核查、監督,杜絕窗口流于形式。
搭建“一企一紀檢”護企窗口。在全縣創新開展“一企一紀檢三步三到位”護航營商環境專項活動,在縣紀委監委機關中選派30名紀檢監察干部“一對一”對口聯系企業,通過送達監督名片、開展實地走訪、做實跟蹤反饋“三個步驟”,確保靠前服務到位、監督保障到位、問題查處到位。
胡吉剛(右二)與企業負責人就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意見建議進行深入交流。
搭建“聯動監督”借力窗口。縣委成立貫通聯動領導小組并下設縣貫通聯動辦,貫通聯動辦發揮聯動監督工作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及時共享優化營商環境相關信息,打通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部門之間信息不暢、聯動不足、統籌協調不順、監督質效不高等壁壘,形成“一盤棋”監督大格局。
跟蹤“復診”是根本,著眼常態長效健全制度機制,完善“點題”監督、“命題”監督、閉環監督、評議問效等制度機制,著力從體制機制上補齊短板、拉伸長板、固定底板,切實把“權宜之舉”化為“長遠之計”。
閉環監督,優化環境。全面提升優化營商環境聯動監督工作質效,由縣貫通聯動辦牽頭,從擬定監督計劃、發布監督指令、實施監督行動、用好監督成果四個方面制定完善“一條龍”閉環監督聯動機制,最大程度釋放監督效能。
直播專訪,評議環境。舉辦“學史力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優化營商環境‘一把手’專訪”等網絡直播活動,以線上線下直播問政、領導干部直播“答疑”的方式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對線上線下收集問題及時交予被問政單位,并于次日將問題整改落實情況在大美筠連微信公眾號上予以公布,用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倒逼責任落實。
清風護航之下,成效漸顯。今年以來,筠連縣行政審批事項申請材料從2508項減少到984項,精減比例達60.77%,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控制在80個工作日內,企業執照辦理時間壓縮到4小時內。成功簽約項目11個、協議總投資22.16億元,全縣招商引資市外到位資金34.95億元,營商環境呈現出持續向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