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禧
“飯圈”亂象儼然已成一種“社會疾病”,其惡劣影響人所共見。
一個普遍的社會共識是:整治“飯圈”亂象刻不容緩,而且必須要花大力氣重拳打擊、構建長效機制,務求實現標本兼治。
事實上,相關整治工作一直在持續推進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累計清理負面有害信息15萬余條,處置違規賬號4000余個,關閉問題群組1300余個,解散不良話題814個,攔截下架涉嫌集資引流的小程序39款,專項排查整治網絡綜藝節目……自2021年6月15日開始,中央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各地圍繞明星榜單、熱門話題、粉絲社群、互動評論等重點環節,深入整治“飯圈”亂象問題,取得了一定成效,整治“飯圈”亂象的相關數據在不斷刷新。
為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2021年8月25日,中央網信辦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提出10項具體措施,壓緊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切實突破重點難點問題,不斷鞏固和擴大專項行動成果。
顯而易見,“國家隊”不斷出手整治不良粉絲文化,持續保持對整治 “飯圈”亂象問題的高壓態勢,順應了廣大網友對加強治理“飯圈”亂象的熱切期待,有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整治“飯圈”亂象也不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要做到標本兼治,首先要把規矩立起來、把紅線畫出來、把言行規范起來,重拳出擊,嚴厲打擊那些頂風作案、依然不收手的“飯圈”亂象行為,做到處理一批、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積極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其次要細化完善“飯圈”亂象的整治措施,制定切實管用的規章制度,不僅要整治當前的“飯圈”亂象,還要管將來、管長遠,做到有章可循。
當然,立足長遠整治“飯圈”亂象,法律不容缺位,必須加強依法治理,用法律為“飯圈”畫個“圈”,從法律的角度實現治理常態化。一方面,要加強依法整治,嚴格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網絡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嚴厲打擊圍繞“飯圈”消費所形成的灰色、黑色產業鏈;另一方面,還要依法加大對經紀公司、“職粉”等群體的監管力度。
對相關管理部門來說,要做好“長期作戰”準備,對“飯圈”保持常態化監管,積極作為,持續發力,進一步完善整治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形成制度合力;同時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食品浪費法、刑法等法律法規,對“飯圈”亂象中的違法犯罪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切實維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
唯有如此,方能營造文明理性的“飯圈”,還網絡生態一片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