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高宇峰 高婧添 李志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優勢,加快發展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當前,智能技術已滲透到教育領域并深刻影響著未來教育形態,傳統以課題課程為邊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逐漸拓展到以構建“智慧思政”為主要手段的大思政格局。而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孕育的偉大建黨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新階段下,要想實現“智慧思政”,必須善用智能技術,用好智能技術,把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當中。
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加強對建黨精神的研究和闡釋。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在教學過程中,大數據分析技術不僅極大地節省了人力獲取知識成本,而且可以通過海量數據分析科學為每位學生定制個性化學習方案。建黨精神內涵豐富,意義深遠,體系完備,如何能從浩如煙海的研究當中汲取最有價值的成果,我們從艾爾·巴比在《社會研究方法》一書中提出的個案式和通則式解釋模式、歸納和演繹理論等幾種研究方法或許可以得到諸多啟發。而大數據技術的賦能,更是讓我們對建黨精神的研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通過FineBI、Tableau和CiteSpace等數據處理軟件對建黨精神進行可視化分析和知識圖譜生成,讓建黨精神生成的歷史脈絡以及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作用、地位一目了然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把建黨精神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場景化再現。只有牢記歷史,才能看清未來。中國共產黨人篳路藍縷,不斷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100年就是建黨精神不斷完備的100年。建黨精神孕育于上海石庫門和嘉興紅船,革命志士用鮮血和理想淬煉的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由于時空制約,坐在教室里的學生并不能直接到革命紀念地、紅色場館進行現場教學,而虛擬現實技術以及增強現實技術可以實現對革命歷史事件的場景還原,學生利用穿戴設備和全息感知就可以足不出戶置身于歷史事件當中。一方面,這種沉浸化的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讓資源共享、知識共享,增強教學渲染力與互動感;另一方面,虛擬現實技術也把建黨精神真正盤活起來,創新了革命紅色資源對社會公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
發揮深度學習技術在提升建黨精神育人效果過程中的評價潛力。恩格斯深刻指出,一個聰明的民族,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到到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客體以及環境等要素的制約,建黨精神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有可能達不到理想的育人效果。首先,深度學習利用神經網絡、深度置信網絡等技術生成評價模型,及時對阻礙教學效果的各種因素進行預警、糾偏。其次,深度學習能夠迅速捕捉受教育者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痕跡,精確判斷學生對建黨精神全方面的掌握程度,為每位學生自動生成個性化提升方案。最后,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可以將定性分析與定量資料結合,形成評價、糾正、提升三者之間的良性循環。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共產黨人用百年的不懈探索形成了偉大建黨精神,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寶貴素材。面對科技飛速發展,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不斷更新換代的現實狀況,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挖掘大數據、虛擬現實以及深度學習等現代技術優勢,積極構建智慧思政平臺,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升人們對建黨精神的情感認同、政治認同、實踐認同。
(本文系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創新計劃項目: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邊界突破與價值回歸研究(項目編號:2021YJ00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