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創江西詩派,與蘇軾并稱“蘇黃”。他曾在詩中公開為兒子求娶蘇軾孫女阿巽為妻。蘇軾有詩《送楊孟容》可證。
我家峨眉陰,與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飲玻璃江。江山不違人,遍滿千家窗;但苦窗中人,寸心不自降。子歸治小國,洪鐘噎微撞;我留侍玉坐,弱步欹豐扛。后生多高才,名與黃童雙;不肯入州府,故人余老龐。殷勤與問訊,愛惜霜眉龐;何以待我歸,寒醅發春缸。
此詩和東坡平素風格差異頗大,蘇軾特別說明:“效黃魯直體。”黃庭堅的回應是:“子瞻詩句妙一世,乃收斂光芒,入此窘步以見效,蓋退之戲效孟郊、樊宗師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追韻道之。”認為東坡“效黃魯直體”,不過是說笑的。
就像韓愈也曾仿效孟郊、樊宗師的風格,因為這樣的風格,更能適切地表達心意。然而擔心有人對蘇軾“效黃魯直體”一事產生誤解,黃庭堅便作《次韻》詩來說明原委:
我詩如曹鄶,淺陋不成邦;公如大國楚,吞五湖三江。赤壁風月笛,玉堂云霧窗;句法提一律,堅城受我降。枯松倒澗壑,波濤所舂撞;萬牛挽不前,公乃獨力扛。諸人方嗤點,渠非鼂張雙;但懷相識察,床下拜老龐。小兒未可知,客或許敦龐;誠堪婿阿巽,買紅纏酒缸。
前四句自謙詩作淺陋,推崇蘇軾作品汪洋閎肆,吞吐五湖三江;各種譬喻形容蘇軾詩才華洋溢,筆力萬鈞,風格靈動,意境高遠,非自己所能及;并用事例表達東坡胸懷廣大,樂于提攜后進。結語四句,諧的語氣,笑稱自己兒子的性情還算敦厚,應該足以成為蘇軾的孫女“阿巽”的夫婿。他將去買紅綢來纏繞酒缸,作為婚禮之用。
黃庭堅此詩不是在向文學泰斗蘇軾致敬嗎?何以結語四句竟然謀劃起兒子的婚事來?難道前面的鋪陳,只為雙方結秦晉之好?試著從輩分上去推敲,就能聽出弦外之音:“我的兒子與您的孫女同輩,我整整小了您一個輩分。”自謙在文壇上是蘇軾的后生晚輩。
蘇東坡《送楊孟容》押平聲韻部中,字數最少的“江”韻,紀昀評此詩:“以窄韻見長。”詩中還出現“洪鐘噎微撞”“弱步欹豐扛”等拗句,東坡想藉窄韻、長詩、拗句來形塑蜀地道阻且長的樣貌,傳達與楊孟容之間無畏考驗的長遠情誼。正如黃庭堅所述:“乃收斂光芒,入此窘步以見效。”
黃庭堅的《次韻》,每個韻腳都追隨東坡,創作上極為困難;然而在寫景、譬喻、用典上較《送楊孟容》更為圓轉自如,還能提出求親之語,完全表現出“黃魯直體”的特色。而東坡身為文壇領袖,卻有“效黃魯直體”之作,也看出他在文學創作中不拘一格的灑落態度。
蘇軾曾贊許黃庭堅:“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瑋之文,妙絕當世。”對黃庭堅的人品與作品都十分欣賞。那么兩家結親了嗎?很遺憾,并沒有。因政局動蕩,蘇、黃兩人深陷黨爭,遭遇貶謫,各自天涯,朝不保夕,只能遙相祝福,未能結為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