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人才,強國之根本、興邦之大計。
近日,湖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人才發展激勵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
《措施》貫徹落實省委關于加快推進科技強省建設重大戰略部署,圍繞精準引才、系統育才、科學用才、用心留才,從人才引進、培育、評價、流動、激勵和生態環境6個方面,提出16條硬措施,以人才驅動創新發展,加快推動科技強省建設。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要“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建設全球人才高地”。高層次人才是科技創新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也是變化最大的因素。如何吸引高層次人才、留住高層次人才,是新時代對各級黨委政府的命題作文。
以服務留人,打造人才集聚的“洼地”。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近年來,各地以降低落戶門檻、提供購房補貼等優惠政策吸引人才,相繼出臺新政策,呈現出對象更加精細、涵蓋范圍更廣的特點。要以人才政策為抓手,從人才現實著力,廣開引才大門,暢通引才渠道,及時落實激勵措施,制定“一站式”引進政策和“保姆式”服務政策,從注重突出細節到推進便捷舉措,從提高服務水平到提升宜居程度,從吸引人才上的“快人一步”到禮遇人才上的“超常力度”,拿出真招、實招、新招,解決人才落戶發展的后顧之憂,持續優化人才環境,不斷完善引才政策體制。
以環境留人,打造人盡其才的“寶地”。助力高層次人才完成科研夢想,實現自身價值。一方面要厚植成長的“根基”,積極發揮在鄂高校作用,結合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和方向,積極推動“產教”融合,通過實訓基地、產業基地、產業示范園等促進教育和生產有機結合,培養創新型、技術型、實用型人才,迸發人才活力。另一方面要肥沃成長的“土壤”,不斷優化人才成長環境,構建“梯隊式”人才隊伍培養模式,發揮傳幫帶作用。同時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資金投入力度,讓引進的人才扎深根、成大器。突出以精準引才與系統育才并重,夯實我省科技人才的“精度”和“厚度”。
以事業留人,打造創新創業的“高地”。讓科技工作者“名利雙收”是推動科技創新的源泉所在。要把引進人才和發展產業緊密結合,通盤謀劃,聯動實施,實現“引進一個人才,帶動一個產業”。構建“人才+項目”“人才+產業”等開發培養模式,使各類人才的成長發展與產業開發、項目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要用聯合培養、技術入股、科研合作、設備共用等方式,探索連點成網、聯動提升新機制,讓各類人才有用武之地、成才之階。鼓勵創新、寬容失敗,不斷優化我省人才發展環境,進一步打造“近悅遠來”的創新創業生態。
偉大的事業呼喚卓越的人才。只有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我們的事業中來,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才能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