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周傳璽
問題百出的“信訪村”變成和諧幸福的“先進村”,到底有多長的路要走?十堰市武當山特區武當山街道溜西門村黨支部書記楊陽給出了答案:3年。
溜西門村是典型的城中村,也是一個問題百出的信訪村,2018年換屆選村里選不出“領頭雁”,辦事處黨委積極向上反映,希望下派個機關干部過來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但是大家都望而止步,不敢向前。在得知相關情況后,年僅29歲的楊陽帶著一腔熱血、一片真心主動報了名。
上任之初,為了更快、更準地掌握村情、了解民情,暢通群眾訴求渠道,他果斷將黨群服務中心一樓辦公室改成交心談心室,把自己的辦公桌也搬到了一樓,廣泛聽取民聲,了解民意。
白天與來訪群眾交心談心、晚上逐戶入戶走訪了解民情,上任前3個月,他的民情日記小本本記得密密麻麻。大家驚奇地發現,多年來的上訪戶態度變了、語氣溫和了,到村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楊陽也成為了他們口中親切的“小楊書記”。
要當好一名村書記,不僅要成為政治上的領路人,還必須是老百姓認可的經濟能人。
溜西門村三組王家院農貿市場建筑面積4000余平方米,自建成后一直處于虧損閑置狀態,周邊環境臟亂差,影響著周邊群眾的生活。
摸清問題的癥結后,楊陽帶領村“兩委”干部,經過幾個月的奔走協調,成功引入市場主體,將農貿市場改建成為方便周邊群眾以及服務中外游客的綜合性購物廣場,單項新增集體經濟收入35萬元、新增就業崗位40余個。不僅化解了歷史遺留問題,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也美化了環境、方便了群眾。
一句承諾,三年付出。作為一名村黨支部書記,楊陽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