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晗

空氣中彌漫著醇醇的酒香,酒缸里盈滿了稠稠的酒釀。在“中國黃酒民俗文化村”、十堰房縣土城村,家家戶戶釀得一手好酒。土城村是土城集鎮所在地,位于房縣北部。據介紹,該村有黃酒釀制專業戶256戶,年銷售黃酒1200萬斤,銷售收入1.1億元。
有著千年釀制傳統的黃酒,如今何以“釀”出億元產值?2014年以來,土城村堅持黨建引領,統分經營,全力打造黃酒產業鏈,成立了黃酒專業合作社,以黃酒為龍頭推動發展鄉村旅游業,走出了一條綠色、和諧發展之路。
“脫貧又脫單,說的就是他了。”土城村黨支部書記耿吉奎指著41歲的村民瞿萬江介紹道。幾年前,他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不足1000元,因為太窮一直沒處對象。
2011年,土生土長的土城村人耿吉奎積極響應上級“雙回歸”工程號召,放棄山西的千萬煤礦資產,回鄉競選,當選土城村黨支部書記、主任。“一人致富不算富,共同致富才幸福!”這是他的口頭禪。也正是抱持這樣的理念,耿吉奎帶領多位黨員帶頭購置專業設備,批量生產黃酒,當年每家黃酒產量突破2萬斤,全部傾銷一空,年底每戶純收入達5萬多元。
在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幫扶下,瞿萬江也做起了黃酒生意。他還積極探索,打造出了小有名氣的自家黃酒品牌“陵州小匠”。2019年銷售黃酒4萬斤,純收入達到20多萬元,先后蓋起了新房,娶了媳婦,買了轎車。
隨著產業擴大,單打獨斗已不能滿足市場需要。2014年10月,土城村成立了黃酒專業合作社,首批57戶農戶以每股500元股金入社,同時引進湖北廬陵王酒業有限公司,采取“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按照“統分經營”的模式共同進行黃酒產業開發。企業每銷售一斤黃酒,合作社收益0.5元,農戶收益8元,合作社將純收益的60%給社員進行分紅,40%留作流動發展資金,僅2019年村集體經濟就增加了12萬元。
同時,為將全鎮黃酒產業制作能人凝聚在黨旗下,土城村還成立了房縣第一個黃酒協會黨總支,并由耿吉奎兼任黃酒協會黨總支書記,已登記黃酒制作能人黨員55人。
黃酒生產銷售走上了正軌,但對黃酒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還遠遠不夠。“千里房縣,詩酒遠方。房縣黃酒歷史可是最早能追溯到西周時期的。”為更加充分地開發黃酒背后的文化資源,房縣縣委、縣政府在土城村當年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以“專業黃酒民俗村”為定位建設發展土城村。組織專家學者編撰《房縣黃酒》叢書,系統收集整理房縣黃酒起源、釀造工藝、飲酒禮儀、酒令酒規等,提升黃酒文化品位,營造濃厚文化氛圍。
此外,縣委縣政府還聘請中國鄉建院,按照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運動康養、生態頤養、老年文養深度融合,全域康養驅動的發展思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建成了黃酒博物館、文化廣場、電商中心、工藝酒窖、特色民居、茶園棧道等一批主體工程,建成了全國首個以黃酒文化為特色的民俗村,為打造精品鄉村旅游、發展壯大黃酒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獨具特色的產業,底蘊深厚的文化,很快為土城村帶來了人氣。“前段時間還有一群老人家過來休假,讓村子都熱鬧了不少。”
如今的土城村,因黃酒而聞名,因文化而繁榮,“還要繼續努力,下一步就是要把土城村打造成綠色農莊、特色民居,讓大家來了品農家菜肴、喝土城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