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晶,唐 銘
(廣西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南寧 530023)
北流河是廣西重要河流,流域范圍涉及玉林市(北流市、容縣、陸川縣)、梧州市(岑溪市、藤縣)和貴港市(平南縣)。近年來,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北流河流域治理、開發、保護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廣西北流河流域綜合規劃》應時而生。
《廣西北流河流域綜合規劃》擬定了北流河流域治理、開發和保護的任務是防洪、供水、灌溉、航運、發電、防洪、綜合開發利用和水生態保護統籌兼顧;規劃目標是建立和完善流域防洪減災、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資源保護與水生態修復、節水規劃以及流域監管體系等5 大體系,統籌協調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與防治水害的關系,以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態安全,完善流域綜合監管體系,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流域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讓北流河成為造福當地人民的美麗幸福河;北流河流域上游工程總體布局的重點是加強源頭水資源保護和水土流失治理,防治山洪災害;中游工程總體布局的重點是防洪治澇、供水及水生態保護等;下游工程總體布局的重點是防洪治澇、航運及水生態保護等。
防洪工程布局以防洪堤為主,配合開展流域內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山洪災害防治和易澇區整治。
水資源供給與保障工程布局包括對現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的進一步挖潛以及新(擴)建供水水源工程,進一步提高區域供水能力;新建大型灌區,對已有灌區進行改造;新建引水工程,確保流域城鄉生活供水安全。
航運、發電工程布局包括新建航運梯級,改造樞紐船閘等。
水資源及水生態保護工程布局包括開展流域入河排污口調整與整治,進行污染控制和綜合治理,加強水源涵養等。
(1)生態流量保障程度較低。北流河流域水利水電工程梯級開發建設強度較大,且大多數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較早,建設期間未考慮下游的生態用水需求,流域內大多數水利水電工程未設置生態流量下放設施,因此導致北流河支流部分水利水電工程下游河段生態流量無法保障,出現減脫水河段。
(2)水環境污染問題形勢嚴峻。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流域內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但污染治理設施的改善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致使北流河干流流經城區的河段污染嚴重,義昌江支流下游亦存在污染。
(3)水生生態環境脆弱。北流河流域水利水電工程梯級開發建設強度較大,已經嚴重破壞了河道原生生態環境,據現狀調查結果,除步村河段共計3處越冬場外,流域內已經沒有大型魚類三場。河流健康受到一定影響,水生生物多樣性降低,干支流水生生態環境脆弱。
新建和擴建的水利水電工程改變了壩址上下游的水資源時空分布狀態,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局部河段的水文流態,水資源量和水文情勢。
水力梯級開發對河道的徑流分配有一定影響,北流河流域的梯級電站大多為已建或者是改建,規劃新建電站很少,且電站絕大多數為無調節電站,對河道的徑流分配影響較小。現狀已建梯級之間仍留有部分天然河段,且中間有支流匯入,因此目前流域內的梯級建設較少出現累積性影響。
水庫建成蓄水后,在擋水建筑物的阻隔作用下,水庫水位抬高、水域面積和水體規模增大,水文情勢由河流改變為湖泊。壩址下游豐水期水資源量和流量較自然狀態減少,對下游河道造成一定影響。泗羅河、義昌江、楊梅河上的引水式水電站對河流水文情勢的影響較為嚴重,使部分河段流量減少,水文情勢變化較為顯著。
因北流河兩岸及上游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加之流域河網縱橫,雨量豐沛,各種來源的污染物質通過地表徑流和大氣干濕沉降等方式進入北流河,影響北流河流域水質。水污染源包括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禽畜養殖業污染源和農業化肥農藥使用產生的面源污染等,多數污染源位于中下游河段。
根據收集的近5年北流河歷史監測斷面的監測數據并進行評價,北流河流域不達標水功能區主要集中在玉林市的北流河北流―容縣開發利用區,超標因子主要為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氨氮等,由此推斷該河段內水污染源以生活污染源河農業污染為主,隨著兩岸持續開展的水環境保護工作,水環境質量逐漸好轉;各主要支流除位于梧州市的義昌江岑溪―藤縣保留區水質較差外其余河段水質較好,均能滿足各水功能區水質標準。義昌江岑溪―藤縣保留區水質超標因子主要為氨氮,超標原因主要為下游盜采稀土企業生產廢水排放,目前,岑溪市正在加大轄區內盜采稀土違法行為的打擊和懲處力度,并在三堡鎮沙村、蒙奇村、蒙布村等氨氮濃度較高的義昌江支流啟動工程技術治理,對稀土盜采殘留的母液和尾液進行回收處理,可以預見義昌江水質未來將持續好轉。北流河流域內飲用水源地水質情況總體良好,水質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Ⅱ~Ⅲ類標準要求。
按現有發展模式,因北流河兩岸及上游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將導致入河污染物增加,水質持續惡化;同時,新建和擴建的水利水電工程在服務社會的同時,將對水生生態系統造成進一步破壞。
(1)規劃實施對水資源的影響。規劃實施后,北流河流域2035 年多年平均供水量比現狀基準年2018年增加1.28億m3,達到12.49億m3,占北流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的21.2%。
(2)規劃實施對水文情勢的影響。水資源配置規劃的實施,將導致引水河段下游水量較天然水量有所減少;引起下游河道的流量、水位等的改變。
(3)規劃實施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新建梯級和供水水庫將導致庫區水位提升,水流變緩,容易造成水環境的局部惡化和局部水域的富營養化。
(4)規劃實施對水生生態的影響。規劃實施后,通過防洪減災、生態修復、水土保持等規劃措施,流域自然災害影響、生態脆弱性等生態環境問題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新建梯級和供水工程因水庫蓄水、壩下減水等造成河道水文情勢的變化,河道內魚類及其他水生生物生境受到破壞,從而對北流河水生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5)規劃實施對陸生生態的影響。流域防洪排澇、供水灌溉、水資源開發利用因占地會導致生態系統植被組分輕度的損失,但水資源保護與水生態修復規劃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態系統組分結構。
(6)規劃實施的社會環境影響。規劃實施后,將大大提高北流市、容縣、岑溪市、藤縣的防洪能力,保障沿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減輕洪澇災害;提高農業灌溉系數,并根本解決城鄉飲水安全問題;能夠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有效控制各種新增水土流失;嚴格控制入河污染物總量,確保水功能區水質全面達標,實現水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流域管理體制、管理能力明顯加強。
(7)規劃實施的環境風險。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帶來的主要環境風險是水資源配置規劃實施過程中帶來的生態環境退化風險、水環境安全風險和外來物種入侵風險等一系列流域生態風險。
(1)水資源保護措施。實施北流河水域生態開發紅線管控;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調水工程遵循“三先三后”原則(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推進灌區升級改造措施和節水灌溉措施;加強市縣和鄉鎮飲用水水源保護,積極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2)水資源影響減緩措施。實施梯級開發水量生態調度,保障河流生態環境需水;優化水資源配置,強化水務一體化管理,合理平衡流域間對水資源的需求矛盾;大力實施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加大流域水源涵養能力建設,重點落實北流河流域水源涵養工程和飲用水水源地水源涵養工程。
(1)水環境預防保護措施。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進生態工業園建設;開展流域水環境聯防聯治工作,建立聯席會商、信息通報、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檢查、水環境應急聯動等制度;進一步完善北流河流域水功能區、飲用水水源地、主要河流跨界斷面等水質監測網絡建設。
(2)地表水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加強流域面源控制與治理,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與調整;進一步完善城鄉供水項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加強供水水源上游污染源的治理和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加強航運項目船舶污染防治;加強梯級開發項目庫區及上游污染源治理。
(3)地下水環境保護措施。加強灌溉退水農藥、化肥等污染防治措施;完善地下水水源地保護措施,加強地下水監測。
(1)陸生生態保護措施。規劃項目選址選線盡量避讓耕地、林地集中區、珍稀植被分布區和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盡可能采取生態恢復措施,恢復重建生態系統;合理安排規劃實施時序,加強規劃項目施工期管理,優化施工布置,減少工程施工對植被和動物的擾動;施工結束后臨時用地進行植被恢復,永久占地破壞的植被進行生態補償;開展陸生生態環境監測,及時調整規劃和相關保護措施。
(2)水生生態保護措施。加強施工管理,優化施工時間和作業范圍,避開魚類集群活動的高峰期、產卵繁殖期、洄游高峰期等,減少對水生生物的擾動;設立限制或禁止開發河段,建立小水電分類有序退出機制,開展河湖生態多樣性維護與恢復;將北流河下游左岸支流黃沙河作為魚類棲息地保護河段;優化水庫泄流設計和運行調度,盡可能降低水庫下泄水氣體過飽和對水生生態的影響;建設魚類增殖站,開展魚類增殖放流;增設適宜的過魚設施,改善河流連通性;設置人工魚巢;加強生態流量管控,完善生態流量下泄措施和監測措施,實施梯級開發生態調度,改善減脫水河段生態環境;加強漁業水域生態環境監測,落實生態補償措施和經費,建立跟蹤評價制度。
(3)小水電退出機制。針對北流河干流及主要支流11座引水式水電站,提出分類整改或退出建議。
(4)生態保護管理及補償措施。采取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補償方式,如政策補償、實物補償、資金補償、技術補償等方式。
工程設計階段工程布置和施工布置盡可能避讓環境敏感區;無法避讓環境敏感區的應嚴格執行各類環境敏感區相關管理規定。
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落實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等工作,嚴格落實移民安置區環境保護措施,受水庫淹沒影響的實物指標依法依規進行補償。
加強水源地上游污染源的治理,加強水源地污染風險防控,建立流域水污染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理體系;加強生態環境退化風險防范,嚴格生態流量的下泄和監督,制定生態流量預警機制;加強外來物種危害及傳播途徑的宣傳,植被恢復選用當地常見物種;定期開展流域生態風險評估,制定流域生態風險應急機制。
對北流河流域生態空間進行初步劃分,劃分方案及管控要求見表1。

表1 北流河流域生態空間劃分及管控要求
結合國家和地方相關環境管理、水資源管理、水利水電開發政策及流域生態保護紅線、水環境質量底線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上線,在綜合考慮規劃生態空間管控要求、環境影響和規劃目標等因素的基礎上,針對流域綜合規劃中的防洪治澇、供水、灌溉、航運、水力發電等工程項目提出環境準入負面清單(見表2)。

表2 北流河流域生態空間管控環境準入負面清單
根據對規劃內容的合理性及評價設定的環境目標可達性分析結果,提出規劃方案的優化調整建議,最終被采納的意見有:
(1)取消北流河上游的石碗咀梯級和義昌江上游的平田一級、石牛角共3個梯級電站。

生態空間類型 環境準入負面清單治理修復區域一般區域(1)禁止新建用水總量超過流域或區域用水總量指標的項目;(2)禁止新建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不符合流域或區域要求的項目;(3)禁止新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低于流域或區域要求的灌區工程;(4)禁止新建無法保障下游河道生態用水的用水項目;(5)河流水環境質量超標區域限批新建排放水污染物的項目;(6)河流水環境質量超標區域限批現有入河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項目。(1)禁止新增用水總量超過流域或區域用水總量指標的項目;(2)禁止新建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不符合流域或區域要求的項目;(3)禁止新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低于流域或區域要求的灌區工程。
(2)建議在北流河河口的交口、金雞梯級設置過魚設施,并考慮未建的白馬、象棋梯級同步建設過魚設施。
(3)保留北流河支流黃沙河作為魚類棲息地不再進行梯級開發。
(4)北流河干流及主要支流11 座引水式水電站分類整改或退出。
廣西北流河流域綜合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以改善環境質量和保障生態安全為核心,對流域綜合規劃提出了評價和調整建議,并將可持續發展,河流健康的理念貫穿于規劃的全過程;通過與規劃充分互動,從決策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有助于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使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真正成為鋼性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