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偉

本就歸屬于生鮮這個大品類的鮮花賽道,在近兩年迎來了不少來自生鮮領域的新入局者。
如在2020年11月啟動了鮮花服務的叮咚買菜、在2021年5月20日宣布旗下鮮花品牌升級為“盒馬花園”的盒馬鮮生、在北上廣深等多個城市上線了鮮花業務的每日優鮮,以及天貓、京東等含有生鮮業務的綜合類電商平臺。
電腦報查詢上述平臺后發現,其鮮花商品以鮮切花、綠植盆栽為主,包含玫瑰、康乃馨、百合、小雛菊、向日葵等日常品類。不過總體來看,不少生鮮電商平臺的鮮花品類覆蓋還不如垂直鮮花電商全面,且在樣式搭配、包裝創意、鮮花故事等方面也遠不及后者。
之所以能迅速俘獲消費者,一方面是生鮮電商平臺上的花束價格非常親民。
具體來看,在盒馬集市上花9.99元就能買到三枝向日葵和三枝黃鶯草,在叮咚買菜上花19.9元就能買到10枝粉玫瑰,大致換算一下,一枝花實際只賣一兩塊錢。在這些生鮮平臺上,更貴的精包裝大花束一般也只是一百多元,比起鮮花垂直電商和線下鮮花店確實便宜得多。
買菜時,偶爾捎帶幾枝鮮切花點綴生活,既不像在花點時間、Flowerplus花加等垂直鮮花電商預訂鮮花等配送這樣費事,又不像在線下鮮花店買花那樣需要貴價購買。僅從價格的角度,生鮮電商的“白菜價”鮮花服務,足以覆蓋更看重性價比的買菜人群的非日常需求。
另一方面,在與鮮花品質息息相關的配送方面,生鮮平臺的速度較之垂直鮮花電商更快。
生鮮電商依托于自身強大的生鮮商品供應鏈,在保證商品品質的基礎上,能用最有效率的配送速度將鮮花送到用戶手上。比如一些依靠前置倉渠道特點的生鮮電商,強調最快29分鐘到家,與鮮花電商普遍采用包周、包月、包年訂購制的方式形成了顯著對比。
不論是價格還是品質都很“能打”的生鮮電商,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將“賣花”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也就不出奇了。

生鮮電商的鮮花價格親民
“生鮮電商入局,垂直電商危矣。”此番與市場競爭資本雄厚的生鮮電商對壘,鮮花垂直電商頹勢已現,這也是市場上普遍持有的觀點。從小眾走向大眾,從細分走向綜合,雖是鮮花線上化市場發展的大勢所趨,卻也有很大一部分垂直電商們自己的問題在里面。
外界無法否認,自2015年以來,接二連三冒頭出現的鮮花垂直電商,靠著一筆筆巨額融資,在“燒錢”的行業競爭態勢下,成功打開并培育了日常鮮花消費市場,但集體狂奔帶來的后遺癥也不容忽視。
據觀研天下《2021年中國鮮花電商市場分析報告——行業競爭現狀與前景評估預測》數據顯示,有30.8%的用戶選擇鮮花電商平臺消費是因為價格優惠,僅11.85%的用戶認為鮮花電商平臺服務到位。
電商分析師莊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2015年的資本熱潮之后,如今越來越多新巨頭和玩家的入場,將推動鮮花賽道在未來3~5年時間里迎來二次爆發,這也和其他品類的電商發展路徑較為類似,最終將迎來巨頭的整合和合并。”
換句話說,線上鮮花市場仍在不斷擴大,而相當大一部分“頑疾纏身”的鮮花垂直電商,很有可能趕不上這趟“發展快車”。對將鮮花作為品類擴張首選的生鮮電商來說,卻能做到順風而行。

精品花束
探討兩者的不同際遇之前,必須明白一個關鍵問題——鮮花與生鮮一樣,有著利潤不高、貨品易損的特點。而不管是當初的鮮花垂直電商,還是現在的生鮮電商,入局鮮花賽道時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以低價取勝。
前者意在迅速打開市場占領用戶心智,“燒錢換市場”的說法,在鮮花垂直電商競爭最為激烈的那段時間,已經得到了市場的明證;后者則更偏向于精準定位買菜用戶廣泛追求性價比的需求,盒馬花園采購負責人履言曾言,“盒馬想要留住的顧客,是把買花作為日常生方式的那群人。”
低價策略的效果不用多說,但想要長期維持這樣的效果,且保證用戶的最佳購買體驗,就需要一個強有力且低成本的完整供應鏈。
作為生鮮的細分品類,鮮花也有很長的供應鏈,采收、消毒、質檢、冷藏、分裝、入盒、冷鏈運輸等,所有環節都需要巨大的倉儲和人力成本,并且對存儲、運輸、配送的要求都相當嚴格。在這個過程中,鮮花垂直電商只能“燒錢”做虧本的低價服務,后續的結果要么是燒完錢回不了本黯然退場,要么是保障不了足夠的商品與服務質量遭到用戶嫌棄。
面對生鮮電商的大舉進攻,鮮花垂直電商是天然的弱勢群體。它們眼前的現實是,生鮮電商正在輻射更多傾向低價優質鮮花產品的大眾人群,因為平臺自帶的龐大用戶基礎,在拓展鮮花日常消費用戶方面,甚至不用額外投入半分本金。
作為一個不夠日常化的消費需求,生鮮電商增加了鮮花這個品類,也只是日常消費的生鮮產品,“搭頭”般的存在,不至于像鮮花垂直電商一樣低價專賣傷筋動骨。
而若要說只靠用戶在節假日和探望朋友、會議花束、開業花籃等特定場合下,如此有限的精品花消費,能否攢夠讓鮮花垂直電商活下去的KPI,仍是個不太樂觀的未知之數。畢竟,艾媒咨詢CEO張毅曾向媒體表示,部分鮮花電商被淘汰的原因,就是用戶量不足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生鮮電商紛紛開始“賣花”之后,鮮花垂直電商為外界不看好的根源就在這里,拋開低價這個顯著優勢,它們被迫走到了一條用戶基礎更“窄”的精品化道路上。
生鮮電商的入場對鮮花垂直電商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轄制,但鮮花從細分小類融入到生鮮大類的衍變弊大于利,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加速了線上鮮花日常化進程。
生鮮電商主要售賣的鮮切花用以家居擺放,還有少量精品花束用以送禮,針對的消費需求更加大眾化、日常化,這樣的賣花服務無疑降低了消費者的買花門檻。
較之問題頻出的鮮花垂直電商,生鮮電商賣花,是將鮮花嵌入到生鮮平臺本身對應的日常化消費場景里,疊加低價的影響,就使其變得更加日常、更加頻繁。而更關鍵的是,依托于自身已建立起來的生鮮配送渠道,其鮮花質量與相關服務也變得更加可控。
不像鮮花垂直電商需要專門建立一個供應鏈,在已有的生鮮配送基礎上,配送鮮花時幾乎不會產生額外的成本,且生鮮電商有了多年生鮮配送經驗打底,更專業的配送服務甚至可以碾壓半路出家的鮮花垂直電商。
遑論生鮮電商最新動態顯示它們還在為豐富鮮花供應鏈不斷加碼:盒馬宣布建立供應鏈公司,與云南14家鮮花基地建立合作,進行產地直采;每日優鮮采用云南產地直發模式,有效縮短了采購鏈路;叮咚買菜則直接采用汽車冷鏈運輸方式保證鮮花品質。
當然,現在還無法下定結論,生鮮電商就不會步鮮花垂直電商后塵。到底能實現多大的市場增量,能否讓自家的產品和服務留住消費者,如何在鮮花這一項上穩定盈利,都需要時間進行實踐驗證。
此前,艾媒咨詢CEO張毅對外表示,部分鮮花電商被淘汰的原因是用戶量不足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從這個角度出發,只要持續推進線上鮮花擁抱大眾化市場,先將“蛋糕”做大,只要擁有足夠多的用戶基礎,入局者能分到的總要比之前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