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進林
摘? 要:為進一步提高規模化豬場哺乳仔豬的生長性能,本文闡釋了鐵對仔豬生產性能的積極作用,分析了導致仔豬缺鐵的原因及其引發的癥狀,探討了給仔豬直接注射鐵劑或間接補鐵的優劣勢,由此得出給妊娠母豬補鐵,能有效提高初生仔豬體內的鐵含量,避免仔豬發生應激反應,促進仔豬健康生長和發育。
關鍵詞:規模化豬場;哺乳仔豬;補鐵
中圖分類號:S816.7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21)05-0040-03
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對動物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但是動物自身不能合成微量元素,只能從外界攝入。隨著規模化飼養模式的快速推廣,用于補充微量元素的各種添加劑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其中含鐵、猛等微量元素的添加劑使用尤為普遍,使畜禽得到了良好的生長發育。作為最早發現的動植物生長發育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鐵元素對動物機體的健康十分重要。哺乳仔豬缺鐵性貧血是豬場較為常見的疾病,目前常用的預防方法是在仔豬出生后2 d內肌內注射鐵制劑,但是這種方法操作復雜,且不適合現代化豬場的生產管理[1]。生產實踐中最常用的鐵制劑是硫酸亞鐵,雖然經濟實用,但是仔豬對鐵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并不高,部分仔豬還會出現不良反應。因此,探討如何科學補鐵,對有效預防仔豬缺鐵性貧血具有實用價值。
1? 鐵對仔豬生產性能的積極作用
1.1 有效預防仔豬貧血
缺鐵會導致仔豬機體的氧氣輸送能力下降,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產生缺鐵性貧血,常表現為皮膚干燥、毛發脫落、四肢無力和食欲下降。仔豬貧血是養豬業中的一種重要疾病。一方面受母豬胎盤和乳腺功能障礙的影響,仔豬出生后體內的鐵含量較低;另一方面由于母乳的鐵含量不足,仔豬出生后每天的鐵攝入量不足1 mg,遠低于機體正常發育的需求量? ? ? ?(25 mg/kg)。為了保證向仔豬提供其正常生長發育所需的鐵,需要對其補鐵,以防止仔豬發生血紅蛋白下降、貧血以及繼發仔豬白痢和慢性死亡等疾病[2]。
1.2 提高仔豬生長性能
仔豬出生后生長發育迅速,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顯著增加,尤其是微量元素,由于母乳的微量元素含量有限,仔豬每天通過母乳攝入的量不足,這會引發各種疾病。研究表明,鐵對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集中在螯合鐵和無機鐵,這兩者可以提高血紅蛋白運輸氧的能力,促進機體生長發育。郭海濤等[3]在仔豬日糧中添加復合氨基酸鐵,能增加1月齡斷奶仔豬的日增重,明顯降低料肉比,同時顯著緩解仔豬的腹瀉率。有效補充鐵既可降低仔豬的發病率,又可提高仔豬生長發育的水平。
1.3 使仔豬皮毛紅亮
很多豬場或養豬生產者喜歡毛色發亮的仔豬,原因是一方面豬在營養充足、機體健康的情況下,皮毛紅亮,有光澤;另一方面,被毛整齊光亮的仔豬售價更高,豬場或養豬生產者能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螯合的鐵、銅、鋅、錳等微量元素能有效促進和維持機體的造血功能,血液循環良好的仔豬往往皮膚光澤、毛色發亮,感染皮膚疾病的概率也大大降低[4]。研究表明,在臨床實踐中,對哺乳仔豬補充有機鐵能改善皮膚紅度,減少皮膚黃度,增加仔豬皮毛的感觀和色澤。
2? 仔豬缺鐵的原因及癥狀
成年哺乳動物機體所含鐵的水平并無明顯差異,但是新生動物機體鐵含量差別巨大,主要體現在肝臟的鐵含量以及血紅蛋白的輸氧作用上。在分娩前后,母豬對鐵的需求量較大,產前是為了保障胚胎的正常發育,需提供足夠的血液,如果此時缺乏鐵,會導致其在產后發生貧血。由于存在胎盤屏障,新生仔豬體內的鐵水平較低,主要儲存于血紅素和肝臟中,新生仔豬生長發育迅速,血液循環旺盛,每天攝入的鐵只有達到7 mg才能使血紅蛋白維持正常的水平,保障機體各項功能正常的運轉。鐵在自然界一般以三價鐵的形態存在,動物不能及時吸收[5]。豬飼料中添加的硫酸亞鐵是二價鐵,但是硫酸亞鐵極易氧化成三價鐵,從而降低動物機體的吸收效率,甚至不到10%,而且添加過多也會影響動物對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豬作為一胎多生動物,極易造成仔豬鐵缺乏,發生貧血癥。雖然動物在不同生長階段都會出現貧血的現象,但是哺乳仔豬極易發生,尤其是出生后2周左右的仔豬,血紅素的含量只有3 g/100 mL,鐵的嚴重不足會導致仔豬血液循環不足,身體器官供血緊張,生長發育遲緩,甚至出現機體衰竭而死亡[5]。仔豬缺鐵的典型癥狀是貧血,在臨床上常表現為生長發育緩慢,嗜睡昏迷,黏膜發白,呼吸急促,疾病抵抗力差,病死率較高。血液中血紅蛋白的水平較正常值低,如果低于正常值四分之一可認定為貧血,低于一半時會出現生理障礙,嚴重影響機體器官的發育。
3? 規模化豬場哺乳仔豬補鐵方式
3.1 直接飼喂補鐵
在生產實踐中,向飲水中添加鐵制劑以對仔豬直接補鐵的方法并不會產生理想的效果。一方面是由于新生仔豬不熟悉飲水的地方,需要較長的時間找到;另一方面母乳含有大量水分,仔豬對水的需求量相對較少。此外,在飲水中加入鐵制劑后會產生腥味,大大降低飲水的適口性,導致仔豬的吸收效率較低。如果在母豬乳房上涂抹硫酸亞鐵,再讓哺乳仔豬自己舔食,容易使仔豬感染寄生蟲,另外這種方式的補鐵效率也較低。
3.2 注射補鐵針劑
部分集約化豬場采用肌內注射鐵制劑的方法對仔豬補鐵,此方法操作方便,但是仔豬對鐵制劑的吸收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會因為注射針頭受到污染而導致仔豬感染其他病原體。大規模豬場采用肌內注射法給仔豬補鐵,需要大量的勞力,這也會使仔豬產生應激。此外,哺乳期或剛斷奶的仔豬個體較小,注射部位會留有斑點而影響生豬胴體的品相。
3.3 間接補鐵
在分娩前后給母豬補飼氨基酸螯合鐵,能有效提高初生仔豬和母乳的鐵含量。螯合鐵極易被母豬吸收,且可快速穿透胎盤,因而能快速將鐵經胎盤和母乳轉移到仔豬體內,繼而改善母豬的繁殖性能,增加初生仔豬的血紅蛋白含量,顯著提高仔豬的成活率。研究表明,仔豬對氨基酸螯合鐵的吸收效率是無機鐵的5倍左右,通過在母豬日糧中添加賴氨酸螯合鐵,母豬胎盤和仔豬的肝、脾、腎等器官的含鐵量會顯著增加[7]。
4? 小結
總之,給妊娠母豬補鐵能有效增加初生仔豬的鐵含量,有效減少仔豬的應激反應,在生產實踐中可發揮較好的效果,提高豬場的生產效益,值得在實踐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錢忠明,柯亞. 鐵代謝與相關疾病 [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257-263.
[2] 劉欣,李奎,周斌. 鐵的生理學特性及吸收機制[J]. 飼料研究,2011(6):38-39.
[3] 周文俊,徐子偉,鄧波,等. 鐵元素的營養作用及在動物生產上的應用[J]. 浙江農業科學,2019,60(3):483-486,489
[4] 張善超. 母豬產程過長綜合征的發病原因及防治[J]. 中國豬業,2010,5(2):44.
[5] 楊敏,王軍. 新生仔豬缺鐵性貧血原因及肌注補鐵研究進展[J]. 豬業科學,2019,36(9):120-123.
[6] 武志鋒,王磊. 仔豬鐵的狀況及植酸酶過量對鐵生理的影響[J]. 中國飼料,2019,20(8):8-10.
[7] 謝小雨. 缺鐵性貧血對母豬的影響及補鐵方案建議[J]. 豬業科學,2017,34(9):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