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鷗 劉宇

人一激動就容易做出格的事兒,讓別人遭殃;如果自身的腸道被“激怒”了,那遭罪的可是自己。在現如今高速發展的社會,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看不見的壓力往往會給身體帶來看得見的傷害。
白領腹瀉險些“丟飯碗”
武漢市35歲的王女士是一位典型的城市白領:干練、穩重、年輕有為。可最近半年,她頻頻出現腹瀉的情況,而且越是有重要的會議,腹瀉就越頻繁,每次她都是吃藥“頂一頂”。可不久前,她卻因為這個毛病,險些耽誤了重要的合作。萬般無奈的王女士不得不去醫院進行診治。
然而經過檢查,王女士的胃腸道沒有發現任何器質性問題。經過醫生詳細詢問得知,王女士由于升職的原因,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精神壓力很大。最后,醫生根據她的癥狀,診斷其為腸易激綜合征。
發病率約為十分之一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消化內科一病房主治醫師王立國指出,像王女士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腸易激綜合征。據統計,腸易激綜合征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10%,且以中青年人群為主。患者在經過便檢、腸鏡檢查后,如果發現身體沒有器質性改變,就可以結合工作壓力等情況,診斷其患有腸易激綜合征。腸易激綜合征是功能性胃腸病的一種,目前病因還未明確,但與胃腸神經功能紊亂、精神壓力大、緊張焦慮、飲食等有關。
腸易激綜合征主要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和混合型。王立國表示,目前臨床上比較多見的患者是腹瀉型。一類是像王女士這種長期處于高壓下的白領,另一類是由于飲食刺激造成的,如喝涼啤酒,吃海鮮。患者一般患病六個月以上,病情反復發作,以腹痛、腹瀉、排便習慣改變等為主要表現。而且功能性腸病還有一個特點,一般不會在夜間發病。但是在白天,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讓其苦不堪言。
給腸道“減減壓”
王立國建議,在治療上,此病以對癥處理、緩解癥狀為主要目標。患者需控制飲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勞累。腹痛嚴重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緩解腹部疼痛、調理腸道菌群的藥物;腹瀉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止瀉藥物,調節飲食,盡量食用低脂食物和流食,給腸道“放個假”;便秘者,平時多喝水、多吃蔬菜及高纖維的食物,如韭菜、芹菜、海帶等,并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適當鍛煉,服用促進胃動力的藥物。如果患者像王女士一樣,長期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則需要服用抗抑郁藥物,并接受心理治療。
王立國表示,患者應減輕對疾病的焦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規律,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科學、規律的作息時間;加強鍛煉;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發現問題及早就醫,配合醫生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