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汀
雖然標題是“大綱”,但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內容,其實和“大綱”半點關系都沒有。
我們知道,在寫手和作者群體中,有著這么一群人:
“怎么辦,主角換了個衣服,又過去了一千字。”
“讀者說我寫的文太水了怎么辦?”
“讀者嫌我行文拖沓怎么辦?”
……
這可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而我們今天將要討論的話題,恰好是“讀者嫌我劇情過得太快了該怎么辦”。
在一部分作者圈里,這種現象被稱為“寫大綱”。意思就是,即使已經成文了,作品看起來也還是像一部大綱一樣,只不過是比較細致的那種大綱。
也就是說,有些作者在創作的時候,由于劇情過于緊湊,情節過于濃縮,顯得作品一直在急匆匆地趕劇情。劇中的人物個個都是沒有感情的殺手,只會圍著劇情繞圈圈,機械地執行著作者的命令。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獨樹一幟的行為……這倒不是說他們沒有人設,只是沒能來得及體現出來。
而沒能來得及體現出來的原因,是作者寫得太急了……
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
第一,我們要肯定一點,那就是寫的故事緊湊,其實是一件好事。但是,作者在濃縮劇情的時候,也要把握分寸,做到張弛有度。
不過,劇情過于緊湊的弊端,在一些男性向、懸疑題材或是科幻題材中,影響不算太大,甚至還可以突出主題和劇情,達到良好的效果。對作品影響較大的,實際上是一些偏重情感類的作品。
比如親情、友情或是愛情,又或是講述主角或者主角團成長歷程的主題。
這類作品,只有感情充沛圓融,才會有感染力,才能調動讀者的情緒。與之相反,在這樣的作品中,劇情本身的重要程度,其實最多與感情并駕齊驅,甚至還要略遜一籌。
所以,這種作品,寫得太緊湊了,當然也就不好看了。
我們以最為常見的愛情主題為例(親情、友情以及個人成長題材也是同理),要說劇情,其實也都大同小異,你再如何緊湊,也緊不出一朵花來。
第二,添加細節,增加人物的“小動作”,都是增加作品深度的好辦法。
這種作品緊湊出不了花,那要怎樣才能寫出花來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了解一個人,都是通過觀察細節、感受TA的一舉一動來實現的。那么到了作品中,當然也就是同理了。
我們適當增加這個人物有關的細節,在描寫細節的過程中,作品中的“時間”也就停止了。這樣的細節一多起來,讀者就不會再覺得“劇情太趕,讀得大喘氣,還不感人”了。
這些細節,可以是角色之間對話的神態、心理描寫,細致到一個眼神,一個細微的動作。也可以是角色的習慣、對人的態度,以及故事前后的細微變化差異等等。
總之,這些細節,可以用來豐富人物的情緒,讓人物變得有血有肉,讀者也能感受到他的心情、他的變化。這類作品,劇情不一定要非常豐富、非常跌宕起伏,只要把人物和感情塑造好了,就是成功的作品。
第三,藝術來源于生活,請用心感受。
那么,到底要怎樣才能寫出讓人心里為之一動的細節呢?這就需要你去反復感受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的情緒,感受你身邊其他人的情緒,并試圖在腦海中用文字描述出來。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去做紙筆或者是文檔中的練習。
總之,作者對情緒的把控力越強,作品中顯現出的情緒也會越感人。而對情緒的把控,則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感受、多體會、多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