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雄杰

《戟玉》 居雄杰/作
風遇見海,白霧遇見黎明,水墨遇見文人,砂土遇見匠工……而我,在煙雨江南,在陶都宜興,在紫砂藝術的瀚海里,遇見了方圓,鐘情于方圓,從此一發不可收。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方、圓一直都是有著特殊意義的。方為剛,意準則,乃為人之本;圓為柔,通情智,乃處世之法。在美學范疇,任何具象事物都是由方和圓構成,一件物體一旦同時運用這兩種形態,并且能夠將之完美融合,那這一件物體必然會是極美的統一。正是由于器物實現了方圓和諧,紫砂文化的代代傳承、持續升華也就變成了合乎情理的事情。在我的作品中,處處可窺見對方圓和合大美的思考與實踐。
創作《雅致》時,我師古不泥古,在繼承前人優秀傳統的基礎上稍做調整,充分凸顯出方圓相融相濟的和諧感。從器型來說,《雅致》本屬于方器范疇,但是架構的線條卻處處圓融有度,正應了那句“方非一式,圓不一相”。器以四方成體,內蘊福爐之意。壺體呈“上斂—腹奢—下斂”式,頗具虛空觀感。拼合壺身的四塊泥片轉角以圓潤修飾過渡,壺身的線面皆流暢地收緊于壺口矮頸處。在這樣的設計中,壺體既不失方器的硬挺,又能極大地增加整體的圓潤度和飽滿感。彎流、圈把皆呈方圓狀態,塑嘴把亦張揚有度,賦予器物使用的另一種方式。鈕蓋銜接平順,壺底承身,宛若鐘乳面面俱到,能接續全壺氣韻,落地穩重。整器敦厚簡潔,泥色素雅古樸,壺式方中有圓,圓中寓方。置之一室,可澤一室之雅致;置之一家,可旺一家之氣運。書齋的案幾上,是《雅致》的好去處。日日夜夜間,執此壺品茗,風雅無限。
除去《雅致》,《金鐘》也同樣是一件方圓奧妙得以淋漓盡致展現的作品。器身整體沿用柱礎壺的基礎做法,上斂下豐,弧度完美傳神,細微區別之處在于弱化了壺底與壺身的銜接痕跡,盡情彰顯出線條的藝術魅力。為保證形制完美,遂采用嵌蓋工藝,使器魂不流于外,達到質樸純一的效果。壺身與蓋面棱角分明間,又含蓄和解,顯示出知止有定、歷經滄桑的剛直大氣。壺鈕似倒立著的縮小版壺身,精致細膩。三彎流胥,昂揚清勁。壺把狀似蝶翼,又似慧耳,引人無限遐思。縱觀整器,以方塑體,以圓成型,將方圓相融的理念貫徹始終,線條與塊面的內在關系把握得當,并順利將這種關系攏聚成像,引領觀者感受一番別樣的意趣。

《雅致》 居雄杰/作

《金鐘》 居雄杰/作
圓融通達做人本色,亦剛亦柔圓轉涉世。紫砂的世界,星光璀璨,于個中馳騁,當兼有圓融與方正之氣,這是文人的自我修行,也是匠人對手藝的自我堅守。以寬宏意境和深邃內涵仿型于天地,用技以紫泥,讓東方美學之精神與紫砂藝術不斷相互滲透、轉化、浸潤,令精神閱歷內化于心、外化于形,我認為,這是值得用一輩子去研究和探索的深度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