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平,朱 立,易 平
(湖南黃金洞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湖南 岳陽 414506)
我礦2014年啟動黃金洞礦區及周邊地形地貌基礎數據建設項目,通過前期技術研究,測繪技術組確定了兩步走的技術路線。首先由作業員立體模式下采集計曲線,然后采用人工交互的方式,利用航天遠景立體采集軟件內插首曲線。通過與軟件供應商多次溝通改進,工作效率仍較低,作業員平均每天最多僅能完成0.5平方的等高線生產,項目進度慢、作業員工作強度大。
用于地形測繪項目等高線生產。
本文設計的等高線內插算法,考慮地形變化,算法通過三次逼近的方法,自動計算相鄰等高線上的配對點,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濾出需要內插的等高線,并加密節點。
根據等高距找出需插入線的等高線(本項目一般是根據計曲線的等高線間距,但也可以自行設置等高線間距,下文統一用計曲線描述待內插的等高線),并按等高距的5分之1細化等高線節點。
(2)配對等高線,三次逼近識別配對節點。
通過16方向查找相鄰等高線,然后采用三次逼近的方法,識別出相鄰計曲線配對節點,當配對節點存在重復時濾除。具體步驟在第4節中詳細描述。
(3)分割配對等高線,逐區域內插。
利用配對節點將等高線分割成不同的區域,在每個區域中,通過平均細分曲線,依次得到分割線。隨后將每條分割線按等高距等分。
(4)等分點連接形成內插等高線。
依次連接同一高程的等分點,得到內插等高線,此時等高線的節點較密集。
(5)等高線節點抽稀。
通過等分點連接得到的等高線節點密度太大,不利于數據存儲與編輯,因此算法最后通過距離及角度控制抽稀節點,距離保證節點間距離Dist:1m


圖1 內插等高線效果圖
應用表明,該算法內插等高線合理,特別是坡度變化較大的區域,程序自動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首先采用16方向查找鄰近計曲線,然后采用三次逼近的方法識別出相鄰計曲線配對節點,具體如下所述:
第一步:查找鄰近計曲線。
等高線從低到高,依次在等高線上逐個節點的16個方向,繪制半徑95m線段(該距離通過測試驗證,可以查詢到所有相鄰計曲線),與繪制線相交,且為相鄰計曲線,則查找到第一條對應高程線,將該節點設為當前點,進入下一步。如果未找到則跳過該節點,在該等高線上下一節點重復當前查詢。
第二步:三次逼近出相鄰計曲線配對節點,如圖2所示。
(1)第一次逼近:如圖2(a)所示,識別當前點A在相鄰計曲線上最近鄰點B。兩點間距50.087m。
(2)第二次逼近:如圖2(b)所示,反向識別,識別B點在低等高線上的最近鄰點C。兩點間距21.648m。
(3)第三次逼近:如圖2(c)所示,識別C點在相鄰計曲線上最近鄰點D。兩點間距21.622m。在這一步可能存在相同配對點,需要濾除。


圖2 三次逼近節點配對法
通過三次逼近,發現配對點距離不斷變小,將第三次逼近結果記錄下來,用于下一步等高線區域分割。
找到當前配對節點后,沿當前低等高線,按兩倍等高距的間隔,將下一個節點作為當前點,重復當前步驟。配對效果如圖3所示。

圖3 配對效果圖
大量實驗表明,該算法效果好,程序全自動處理,以往一個作業員一天只能完成0.5平方公里,通過該程序一天能完成12平方公里,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同時,作業員還可以自主配置參數,大大擴展了程序的應用范圍。
見表1:

表1 航天遠景方法、網格內插、三角網內插與本文方法的技術指標對比情況
目前已成功應用在我礦地形等高線內插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項目按時保質的完成,今后還可應用在各級比例尺的等高線內插。
通過本算法,實現地形等高線自動內插,直接縮短了項目工期,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帶來了可估算的、直接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