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

摘 要: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以及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解決老年人的安居環境,逐漸成為踐行“健康中國”重大國策的內在要求。結合2019年2月《關于印發〈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實地走訪宜興部分試點項目與非試點項目,對養老戶外環境設計進行比較研究,以期促進后續養老環境的更好發展。
關鍵詞: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室外環境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城企聯動普惠養老模式下景觀規劃的社會觀察研究”(2020SJA967)階段性成果。
一、城企聯動普惠養老服務的詮釋
“城”是指城市政府,“企”是指各類企業,“聯動”是指政府統籌規劃養老設施,出臺政策支持包,企業自愿參與,并按約定承擔公益,制定普惠服務包。“普惠”是指政府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政府購買服務、運營補貼等手段支持老年養護院、特困人員供養設施(敬老院)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運營。也就是合理定價、經濟實惠,面向廣大老年人,靠市場供給,由政策引導,使價格可負擔,服務價格與當地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退休金、CPI變動等掛鉤。這樣一來,讓普通群體、工薪階層買得到、買得起、買得好、買得放心。
城企聯動普惠養老服務與之前養老服務的不同點在于:第一,面向群體的范圍由特定人群轉向老年群體;第二,換機制,由過去“要我規劃,要我建設,要我投入”轉變為現在“我要規劃,我要建設,我要投入”;第三,由國家和政府負擔轉向借助市場機制的政企合作形式,引入市場這一靈活的因子。
二、目前的養老環境概述
中國是人口大國,截至2019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2.5億,這意味著大約每6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全方面關注老年人群已是我國近年來的一個熱門話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李克強總理也曾指出:“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為共和國建設付出努力、做出過貢獻的老工人,決不能讓他們年輕時流大汗,退休后再流淚!”可見國家對養老問題的重視程度。
目前我國正在大量建設養老社區、養老公寓、養老院等。2019年2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發改社會〔2019〕333號),宣布將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的方式,推動開展城企合作,以實現普惠性養老服務的全面發展。目前,內地養老景觀受地產戶型銷售的陳舊觀念影響,關注焦點多半還集中在建筑設計層面,常常忽略老年人對景觀的感知和體驗,多數呈現出的是封閉化和形式化的景象。
三、以宜興為例直面養老環境
宜興市作為城企聯動普惠養老模式首批七個試點城市中唯一一個縣級城市,與九如城養老產業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課題團隊利用課余時間走訪宜興部分試點項目與非試點項目,對目前養老機構的室外環境進行了一些問卷調研與實地走訪,試點項目主要有九如城(新街)康養中心、九如城徐舍康養中心、九如城湖父康養中心、九如城(宜城)護理院等,非試點項目主要有宜興市新莊老年公寓、宜興市銀杏護理院等,并將獲取的調研數據進行分析與歸納。現就課題團隊的走訪感受進行初步探究。
(一)整體認知
宜興市與九如城合作的養老項目基本上都是近幾年建設完成并投入運營的,因而整體環境都比較新,社會反響也很好。實地走訪、問卷調研的結果顯示,大多數使用者都表示滿意,項目規模大,設備齊全,地理位置也很好。其他非試點項目,也有進行室外環境更新的,但相比較試點項目要稍微建設得簡單些或建設周期要慢一些。
通過實地調研發現:目前養老機構的常住者大多為高齡、生活無法自理或無子女照顧的孤寡老人以及低保、五保戶老人。九如城項目則引入了頤養旅居理念,將養老環境與康養中心、老年旅居人群的住宿環境結合在一起進行整體規劃,適用人群更為寬泛,也包括喜歡頤養環境的中青年人群。不論是公立機構還是私立機構,入住費用基本按護理等級進行劃分,基本相近,主要在2000元~5000元之間不等。通常公立機構的戶外景觀環境會比私立機構的占比大一些,但九如城合作的養老項目環境更優美一些。
調查了解到老年群體使用感受主要有以下方面:在這樣的養老環境下,基本都是同齡人,溝通方便,精神充實;設備齊全,與傳統護理院的一套服務項目相似,比較完善;環境安全性好,衛生條件好;工作人員都是持證上崗,九如城集團不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考核,優勝劣汰;環境安靜且有遮擋,與九如城頤養中心酒店連成一片;平日里人多時,熱鬧且開闊,孩子的歡笑聲充盈其中,有家的溫馨感;室內有趣味性娛樂設施,滿足老年人的基本訴求。
(二)室外環境
考慮到老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九如城項目的運營引入了頤養環境理念,在實施的項目試點(養老院、敬老院等)旁邊,設立了針對老年群體的頤養旅居酒店,讓夕陽團成員體驗深氧旅居慢生活。同時,與旁邊的養老機構形成整體環境,打造專屬于老年群體的生活、旅游環境。走訪期間,發現很多老人都慕名而來,加上有政府政策的輔助,價格也很親民。
四、自我感受與幾點建議
通過調研問卷與實地走訪,分析得出目前做得比較好的地方:一是道路設計方面,以直線型為主,不遮擋視線,安全性好;大部分區域都考慮到使用者的需求,設有臺階和緩坡兩種行進路徑(圖1);道路多以瀝青路面、防滑地磚路面為主,適宜老年人使用;道路寬度適宜(1.6m以上),滿足老年人不同需求的行動要求;二是植物設計方面,觀葉植物居多,以常見的喬木(如香樟、合歡、桂花、櫻花、海棠花等)、灌木(如蜀葵、紅葉石楠等)為主;設有供老年人自己種植的小花園(圖2);三是廣場設計方面,大廣場和小廣場相結合,設有樹蔭的草坪,具有健身活動功能的設施隨處可見(圖3);注重植物的搭配,有些植物具有一定的療愈功效,讓老年人既可以欣賞自然的美景,還能滿足他們強身健體的需要。
當然,在實地走訪過程中也發現一些現存問題:人文關懷方面,每個老年人都有曾經的歲月故事,它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淡忘。因此,在養老環境中可適當增加一些體現地方文化特色與故事的展示空間(如陶文化展示、紅色文化故事展示等)。考慮到環境使用群體的特殊性,即老年人對植物保健科普的興趣,應在具有療愈功效的植物旁邊設養生保健介紹,便于引起老人的關注與興趣。植物種類豐富,但缺少色葉樹種,色彩的感知影響老年人對居住環境的舒適感,更會對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產生直接的影響。缺少無障礙設施,相對于室內的輔助設施,戶外的適老化安全設施有待提升。
五、結語
目前,養老產業的景觀規劃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養老空間景觀規劃是目前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城企聯動普惠養老是我國新開展的一項行動,是時代的要求。國家對養老環境正逐步重視起來,也體現了全心全意為老年人服務的宗旨。老年人的切實需求是評估城企聯動普惠養老行動可行性與重要性的重要標準,是需要社會多方合作與關注的。每個人都有衰老的時候,都會面臨養老問題,如何走好人生的最后一公里,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只有遵循嚴格和嚴謹的原則,才能形成科學有效的成果,以加快推進城企聯動普惠養老服務。我們對國家未來的養老產業發展充滿信心,相信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養老之路”一定能越走越好!
參考文獻:
[1]關于印發《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19年修訂版)》的通知[EB/OL].(2019-08-27)[2021-05-13].https://zfxxgk.ndrc.gov.cn/web/iteminfo.jsp?id=16276.
[2]王書晴.城企聯動的普惠養老服務模式的研究[J].百家論點,2019(17):95.
作者單位: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環境藝術與設計學院環藝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