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波
摘 要:當前隨著國家對于鄉村振興以及新農村建設的重視度不斷提高,鄉村旅游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傳統村落景觀改造設計也逐漸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基于此,從鄉村旅游視角出發,針對傳統村落景觀適應性設計展開探討,簡要介紹了景觀適應性設計的概念和原則,并提出了設計策略。
關鍵詞:鄉村旅游;景觀設計;適應性
課題項目:本文系貴州財經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啟動項目(2021YJ004)研究成果。
鄉村旅游是近年來旅游產業發展出來的一種新型模式,將鄉村特色與旅游結合在了一起,既能夠滿足當前經濟發展背景下人們的多元化旅游需求,同時還能夠推動鄉村建設和經濟發展,其間充分利用了當地自然條件以及人文特色,無論是對于新農村建設還是旅游事業的發展都有著積極意義。因此,在鄉村旅游背景下,加強對于村落景觀的適應性設計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景觀適應性設計概念
在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引之下,我國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也加強了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在不斷提升。在此情況下,景觀設計行業逐漸融入了“適應性設計”這一理念。
適應性實際上就是指系統與環境之間的協調,在進行適應性設計的過程中,主要是保障景觀設計與自然環境之間高度的適應性,降低人類活動對于自然環境的影響,科學合理地利用現有的環境資源,以此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平衡共存的目的。此外,隨著當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明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出行方面的支出占比在不斷提升,旅游業得到了大力發展。而鄉村旅游是一種不同于以往的新型模式,能夠為游客提供多元的,具有當地文化特點、自然特色的旅游場所,既加強了旅游的豐富性,同時對于傳統鄉村的發展和建設有著積極作用,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的實際過程中,保障景觀與環境、鄉土文化特色以及旅游功能等多方面的適應性是十分重要的。
二、傳統村落景觀適應性設計原則
(一)結合當地文化進行設計
與其他旅游場所不同,傳統村落是當地人長期居住的地方,不僅具有當地特色自然景觀,而且在長期發展下還形成了獨特的傳統文化。基于此,為進一步突出景觀設計的適應性,保障景觀的獨特性,在進行景觀設計的實際過程中,必須結合當地傳統文化進行適應性設計,以此突出其文化特色。獨特的景觀設計,對于發展當地特色鄉村旅游有著重要意義。
(二)保障景觀設計的有序性
傳統村落的景觀設計以及鄉村旅游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為保障能夠以最少的資金投入獲得最好的景觀設計效果,確保景觀設計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必須要保障景觀設計的有序性。為此,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當地環境特色、傳統文化,以及村落的空間結構等,有針對性地進行適應性設計,這樣才能夠確保景觀設計與當地自然環境能夠互相適應[1]。
(三)人與生態和諧發展原則
景觀設計必然會對傳統村落內部以及周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基于此,為減少村落建設過程中的不利影響,在進行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人與生態和諧發展的原則,避免對自然環境造成過度破壞。只有保障當地生態環境良好,具備可持續發展潛力,才能夠確保鄉村旅游持續穩定地發展下去。因此在景觀設計過程中,需要做到與自然生態環境相適應,堅持環境保護、和諧發展原則。
(四)科學合理利用當地資源
景觀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突出當地文化特色,發揮傳統村落旅游價值。對于傳統村落而言,其本身具備一定的自然資源以及文化特色,所以在進行適應性景觀設計的過程中,為進一步保障景觀特色,提高景觀效果,需要科學利用當地資源。例如,自然環境與景觀的融合設計、當地綠植的合理應用等。
三、傳統村落景觀適應性設計策略
(一)景觀設計與鄉土文化相適應
根據適應性設計原則,景觀設計需要與傳統村落的鄉土文化相適應,所以在實際設計時,需要著重突出兩個方面。
第一,積極應用鄉土文化元素,合理進行鄉土文化元素的重組,并將各種鄉土文化元素融入景觀設計當中。在景觀設計當中,常見的鄉土文化元素包括鄉土植物、民族服飾、特色物件以及傳統鄉土故事等,通過各種手段,將這些鄉土文化元素的形象、意象等進行提煉重組或者移植,并應用在景觀設計當中,以進一步突出景觀設計的鄉土文化氣息,提高旅游景觀的獨特性。例如,某傳統村落在進行景觀設計和改造的過程中,由于當地具有傳統制陶文化,在進行景觀設計時,就將此方面文化融入其中,以“陶藝坊”景觀設計,突出該村落這一文化特色。
第二,重視對于景觀小品的設計。在傳統村落景觀設計當中,景觀小品有著豐富空間結構和內容的作用,可以通過將當地文化特色與景觀小品相結合進行設計,來達到提高景觀適應性的目的。同時這樣既能夠提高景觀設計的整體性與和諧性,而且在通過景觀小品完善傳統村落內部功能的同時,還能夠突出村落特色。在實際進行景觀設計時,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進行景觀小品設計:其一,提高景觀小品的互動性。例如,在景觀內設計傳統村落中常用的水井、水缸、磨盤等農事生產工具,為游客提供簡單的農事體驗空間。其二,設計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景觀小品,以此展示當地文化特色[2]。
(二)景觀設計與村落空間相適應
在進行傳統村落景觀適應性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基于村落本身的空間環境和結構特點進行設計,盡可能降低對于村落內部空間、居民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景觀區域規劃設計時,需要結合村落本身的空間結構特點以及旅游景觀功能需求,進行交流空間、集會空間、觀光空間以及停車場等具有服務功能的空間設計,既要能夠滿足旅游景觀功能需求,還要盡可能降低對于村落空間結構的改動程度,合理控制建設成本。除此之外,由于傳統村落年久失修,道路基礎相對較差,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的時候,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進行內部道路的修繕改造。
(三)景觀設計與生態環境相適應
保障景觀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適應性,是進行傳統村落景觀建設和改造的基礎要求,也是根本原則之一。為此,在進行景觀設計的實際過程中,必須要合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和影響。隨著當前城市化發展建設的腳步逐漸加快,人們與自然環境之間逐漸疏遠,這也是當前鄉村旅游項目得以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們希望通過鄉村旅游能夠親近自然、感受自然,實現身心的愉悅和放松。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保障景觀與生態環境的適應性,突出鄉村自然生態之美,盡可能保留傳統村落的原真性、完整性以及自然性,確保人工景觀能夠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發展。例如,可以將景觀小品的設計與當地自然環境進行融合,也可以在進行景觀構建的過程中積極應用本土植物,盡可能減少人工造景對于村落周圍自然環境的破壞,保障村落自然生態體系的穩定性,以此保障整個傳統村落環境的自然性,促進當地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四)景觀設計與本土資源相適應
確保鄉村的原生態,突出鄉村特色是進行景觀適應性設計需要著重注意的,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的實際過程中,需要設計人員積極應用本土資源進行設計。
第一,加強對于鄉村原始建筑風貌的保護和延續。對于傳統村落而言,建筑是村落當中的重要景觀,也是體現當地特色和文化特點的重要因素,所以想要保障整個村落設計的文化性以及獨特性,就需要加強對于原始建筑風貌的重視。在實際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視:首先,做好村落中原有建筑的保護和修繕,盡可能地使用原有建筑材料對其進行修復,最大限度上展示當地建筑風貌;其次,為進一步提高本地建筑的吸引力,突出建筑特色,可以對建筑院落以及內部空間進行改造優化,在保障其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空間結構,以此激發民宿建設活力;最后,在進行新建筑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結合村落的整體設計,以及本地建筑特點,科學合理地進行建筑設計,確保新建筑與傳統村落風格以及本地建筑風貌之間的適應性和良好的融合性,同時還需要保障建筑色彩、材料以及形態方面的協調性。
第二,積極應用鄉土材料資源。在進行傳統村落改造以及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合理應用鄉土材料資源也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情況下,鄉土材料無論是在肌理、色彩還是在特點方面都與本地建筑、景觀有著較強的統一性,因此,應用鄉土材料資源,能夠最大限度上保障景觀設計的適應性以及契合度,避免商業旅游開發與傳統景觀之間的沖突。例如,在進行建筑規劃設計時,可優先選用鄉土木材、瓦片等,以突出景觀設計的鄉土氣息。此外,在進行綠化景觀設計時,也需要優選當地綠色植物、樹種等,這樣既能夠保障植物成活率和綠化效果,又能為游客展示當地特色植物[3]。
綜上所述,在進行傳統鄉村景觀適應性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生態發展、因地制宜等設計原則,既要保障能夠突出當地鄉土文化特色,確保景區內空間結構以及功能的健全,同時還要滿足生態環境保護需求,避免以生態為代價進行經濟建設的情況重演。相信隨著對景觀適應性設計的深入研究,我國傳統村落建設以及鄉村旅游事業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盤延明,陳科東,李佳.淺談鄉村生態濕地景觀打造技術策略:以柳州市融安縣大良鎮官村生態濕地旅游景區景觀規劃設計為例[J].廣西城鎮建設,2021(2):16-18.
[2]史瑩,徐陽陽,費文君.旅游產業發展視角下的江寧區徐家院鄉村景觀空間布局優化設計研究[J].設計,2021(5):56-59.
[3]夏夢蕾,李慶雷,楊洪飛.基于“地景”和“地方”的傳統村落旅游適應性設計[J].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2019(6):109-115.
作者單位:
貴州財經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