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婷
摘 要:在共享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探討公共設施設計的發展及使用隱患,從服務、功能、造型藝術等多個方面探討其發展趨勢,從減少安全隱患、做好設計干預、開發特色產品、提升產品使用體驗等多方面,提出共享經濟背景下公共設施的設計策略。
關鍵詞:共享經濟;公共設施設計;產品體驗
在移動智能手機與第三方支付平臺普及和大量的資源被閑置的前提下,共享經濟應運而生。共享經濟是互聯網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經由社會經濟的深度融合后的時代特有產物。受共享經濟的影響,共享產品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以公共設施類產品為例,其雖然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也面臨巨大的挑戰,部分公共設施的功能也已逐漸被共享產品所取代,因此,如何在共享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下進行創新,以適應時代發展,是目前公共設施設計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一、共享經濟背景下公共設施的安全隱患
共享經濟能夠以信息共享的方式將資源進行整合和分散處理,滿足了大眾多樣化的需求,同時也減少了成本的消耗,促進了個體資源間的交換。公共設施是指由政府主導下,依據社會活動發展需求,為人們提供公共性服務的產品設施,按其使用范圍可將其分為文化娛樂類、公共交通類、體育健身類、健康醫療類和教育教學類等。
(一)網絡安全隱患
共享經濟發展的前提是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分析客戶需求、資產狀況,根據客戶的特性和需求為客戶提供共享資源便利。目前市面上共享公共設施主要為兩種:第一,建立共享平臺,以企業為主導,設計生產統一產品,通過押金等形式,給予適當報酬,租賃產品使用,如共享汽車、共享單車、共享按摩椅等。第二,建立共享平臺,通過個人與個人進行聯系,進而達到資源的交換及共享,如閑置書本交流箱、玩具交流柜等。在資源共享過程中,由于平臺穩定性、技術風險、商業利益等多方面原因,存在消費者賬戶資料、詳細信息泄露及客戶流失等隱患。因此,健全網絡共享機制,提升互聯網安全技術,提高商業道德水平,是目前解決網絡安全隱患問題的首要任務。
(二)產品使用隱患
隨著共享經濟的不斷發展,公共設施的范疇也不斷擴大,從最早的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以企業為主導,將產品進行統一化呈現的方式,逐漸擴展到商業空間,如共享休息空間,后逐漸深入生活空間,如社區內的快遞柜等,也帶來了一些產品設計問題,如產品設計本身對于用戶使用需求調研不足、使用舒適度欠佳、產品功能過于單一化、產品利用率過低、安全性難以保障等。另外,由于消費者道德素質參差不齊,一些產品容易遭受人工破壞,受損嚴重,因此如何做好產品自身的防護也是目前共享產品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共享經濟背景下公共設施的發展趨勢
(一)社會服務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公共設施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對共享經濟下的公共設施的設計要求也越發嚴苛,人們的使用需求更加多樣。從單一的產品功能使用至高階功能產品的開發,從單一產品至空間產品的不斷擴展,人們的需求逐步擴大,所需要的服務需求也會隨之變化。首先,共享公共設施要想緊跟時代,就必須跟緊社會發展步伐,這樣才能不被新產品所代替,從造型、功能的創新入手,提升審美價值,貼合用戶使用需求,簡化使用步驟,結合傳統設計模式與經營方式,逐步提升共享產品價值。其次,在共享經濟下,以社會服務需求為導向,強化政府功能,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各種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經營的公共服務系統,開發各種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經營的公共服務系統。最后,注重公共設施的設備維護與更新,保障產品的持續使用空間,從而提升設施服務的用戶體驗,從側面保證設施產品的使用率,促使公共設施更好地為大眾服務。
(二)功能多樣化
目前市面上很多公共設施僅具有單一功能,如工作座椅提供休息需求,路燈為照明使用。但是在共享經濟的大環境下,產品不僅具備使用功能,更增加了互通、互聯的社會服務屬性,因此對公共設施的功能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環境下,對于產品共享使用的安全要求,迫使部分產品還需有一定的消殺功能。在共享空間類的產品中,根據用戶本身差異較大的特點,需要結合各類用戶的不同需求,進行功能的整合,從而在功能的不斷整合和升級的過程中提升產品價值,提升產品的利用率,從而避免產品過多而造成資源浪費。另外,在共享公共設施的設計中,應結合使用環境更加注重用戶的使用體驗,如公共按摩椅的不斷升級,除了在技術上進行提升,應更注重使用環境的特殊性:在用戶放松時保證其個人財物的安全;在用戶使用公共按摩椅時有效地形成相對安全的個人空間,從而維護用戶心理安全;在用戶使用時,結合突發事件,滿足用戶置物、充電等特殊需求。
(三)造型藝術化
在如今的公共設施設計發展中,產品造型以滿足使用需求為主,造型藝術設計不足。公共設施本身深植于各個城市之中,不同程度地代表著城市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微縮影。目前,受共享經濟的影響,公共設施逐漸在小范圍內進行流通,但是就目前的市面產品使用情況而言,產品的流動范圍并不大。結合傳統公共設施現狀,可以將設計造型的藝術化與產品設計本身相結合,以增強產品的審美性,從而提升使用效能。結合目前設計實踐情況和產品設計發展趨勢,可結合城市本身特色,制定特定主題,尋找與用戶的審美契合點和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緩解審美疲勞,提升公共設施的審美性。另外,共享經濟下的公共設施在小范圍流動,可以在無形中做到對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的宣傳,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
三、共享經濟背景下公共設施的設計策略
基于共享經濟的大發展,公共設施的使用范圍正在不斷擴大,很多設施產品已不再只具備最基本的使用功能,還能帶給人們良好的情感體驗。如何有針對性地解決共享經濟下公共設施的弊端,有效提升用戶滿意度,是當下設計師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一)健全系統設計,減少安全隱患
基于物聯網的不斷發展,共享經濟下的公共設施的發展逐漸完善,安全問題是設計發展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首先,網絡系統平臺的完善是設計的首要項,簡化交易流程,避免無效操作,形成操作閉環,完善使用流程;其次,加強信息監管,多方位保證用戶信息安全,特別是個人信息、銀行賬戶等重要信息,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商業道德水平,從而保證用戶隱私安全;最后,整合已有共享產品類型,以政府為主導,整合各類資源,進行互相融合。
(二)加強設計引導,做好設計干預
人們素質的不斷提高,是共享經濟下公共設施發展的基礎。目前,該類產品雖然已經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仍然存在暴力破壞、監管不足等問題,因此在進行設計實踐中,既要從多方面提升用戶體驗,還要進行設計引導,適當做好操作干預,如規范使用流程,做好使用指導,幫助用戶更好地使用產品。同時對于硬件的設計也應增加部分設計干預,如對于易損壞部分應加強安全預警,形成設計引導,加深心理暗示,避免用戶因操作不當對設施造成無意損壞。另外,針對惡意損壞事件,應加大懲罰力度,錄入征信系統,保證產品安全。
(三)以文化為引導,開發特色產品
在文化產業不斷深入開發的現代,產品本身也逐漸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城市的點滴縮影。因此,應探究文化視角下的公共設施設計,結合共享經濟特點,將自然元素、文化元素、藝術元素融入產品設計,并從城市公共設施的現實訴求切入,體現公共設施文化魅力,豐富用戶使用體驗,從而擴展產品品牌影響力。在產品共享過程中,不斷豐富文化內涵,提升審美價值,增強城市文化表現力,為公共設施產品提供更多生命力。
(四)深入設計實踐,提升產品使用體驗
共享經濟下的公共設施的設計具有特殊性,要兼顧感官體驗與情感體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感官體驗一般由視覺、觸覺、聽覺等多方面進行傳遞,如產品顏色、品牌要素的統一,能快速使用戶對該品牌形成品牌認知。在共享經濟的大環境下,創新設計方式,能幫助用戶更好地獲得使用體驗,如對于品牌材質的選擇,往往能凸顯品牌的質感定位,幫助用戶更好地了解品牌。而情感體驗是用戶對于產品的情感歸屬需求,是對產品的進一步要求。在共享經濟的大環境下,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情感體驗的設計難度較大。但是,設計實踐可以從注重人性化設計、協調生態環境、注重場所轉換多個方面進行設計探究,如通過設計規范人的行為,從而維護城市公共秩序,結合當地氣候、資源、健康甚至成本效益,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改變生活方式,注重共享經濟環境下產品使用環境靈活性的特點,增強產品的環境適應性,最終提升用戶對于公共設施的使用體驗。
四、結語
隨著共享經濟的應運而生,公共設施的設計也面臨著挑戰。公共設施與人的關系十分密切,應及時發現問題,重點規避網絡安全風險和產品使用安全風險,實現產品設計社會服務化、功能多樣化、造型藝術化。在共享經濟的背景下,設計師要開發自身設計潛力,挖掘城市文化符號,做好設計引導,提升用戶體驗。設計師必須不斷學習,精進設計能力,不斷提高設計審美,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公共設施能夠更加有效地服務城市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潔.共享經濟面臨的信用問題與解決對策[J].今日財富,2021(4):99-102.
[2]高晉,宋光匆.共享生活形態下的公共設施再利用設計探討[J].藝術科技,2018(4):42.
[3]黃曉陽,王倩.基于體驗設計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方法研究[J].大眾文藝,2018(7):56.
[4]田野,周大凱.淺析共享經濟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以共享汽車為例[J].商訊,2020(16):19-20.
[5]茍銳,馬澤群.公共設施產品設計中的“行為引導”研究[J].設計藝術研究,2017(1):59-63.
[6]王勇,虞金蕾.公共設施體驗設計研究[J].學術論壇,2015(6):88-91.
作者單位:
鄭州輕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