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杰
摘 要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商業模式的不斷變革,促使我國物流業迅速發展,形成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物流規劃建設理念新發展、物流經營模式新變革,新的物流技術的廣泛應用,都給物流行業升級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技術,在城市區域物流樞紐建設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本文從城市建設區域物流樞紐中心的背景、存在問題、建設思路和人才需求等方面進行思考。
關鍵詞 物流樞紐 區域經濟 城市物流 物流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09-0035-02
1 城市建設區域物流樞紐中心的背景
從2018年底《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發布,提出到2020年全國布局建設3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2019年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確定了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共有23個物流樞紐入選[1]。此次通知,反響熱烈解讀紛紜,地方政府熱情高漲,積極爭取這次歷史性的發展紅利。
2 城市建設區域物流樞紐中心存在的問題
全國各地市積極建設區域物流樞紐中心,大力建設物流園區。我國物流園區的規?;ㄔO始于2000年之初,物流園區從無到有,2012年《物流園區建設發展規劃(2013-2020年)》出臺之后達到建設高潮,當時規劃里提出,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29個,二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70個,與現在規劃127個城市的212個國家物流樞紐異曲同工。據中物聯統計,2006年全國各類型物流園僅207家,2012年754家,到2018年總計1,638家。
物流園區大量重復建設帶來的良莠不齊、空置率高和整體的低效益是不爭的事實,國家物流樞紐的建設應當如何真正發揮規模經濟效應、推動物流組織方式變革、提高物流整體運作效率呢?
規劃提出了具體的物流樞紐布局城市及不同類型的功能區分,但是樞紐城市的定位邏輯是什么?究竟該建設多少物流樞紐、怎樣去建設樞紐、為誰提供服務又如何服務呢?是主要依托存量設施作為樞紐的主體,還是需要多少新增物流設施?問題并無具體闡述,樞紐不能為了規劃而去規劃,否則不但沒有指導意義,而且造成新一輪的重復建設和投資失誤。在對中西部中心城市市場調研,成都、西安、武漢、長沙等都有物流設施的巨量供應,不僅有存量的大量物流園、公路貨場、物流中心、保稅區域和國際陸港,動輒300萬、400萬平米的高標倉庫設施體量已經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
隨著社會物流規模總量增速減緩,自動化物流設備和信息技術的應用、供應鏈管理的持續深化、新型流通和生產方式的變革使得物流運營去中間環節、縮減不必要的庫存和運輸,實現物流設施的高效利用和產業鏈價值的優化,對物流設施的需求總體上看是減量的,各地過剩的同質化物流園區不會因為納入國家物流樞紐城市而得到重生。
在沒有新增貨量的前提下倉促上馬新的物流樞紐項目,將是新一輪的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建議各地的物流樞紐建設應當慎重事之,做好市場調研、功能定位、可行性研究,不可盲目大干快上。
3 城市發展區域物流樞紐的基本思路
3.1 城市物流業發展的方向
1.物流為城市自身經濟發展服務。為城市自身的生產、流通、社會生活所形成的各類物流提供專業服務,特別是面向產業組織、產業布局提供物流服務,以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城市經濟運行效率,有效促進城市轉變經濟發展模式。
2.物流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作為區域經濟中心城市,發展成區域物流樞紐,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物流服務,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一般情況下,第一點是發展城市物流的立足點,但在城市物流專業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及效率提升、物流行業取得長足發展的基礎上,可向區域物流樞紐發展。
3.2 經濟中心城市向區域物流樞紐轉變
經濟中心城市依托交通運輸條件和產業積聚環境,通過持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輻射率,提供創新服務,向區域物流樞紐轉變。具體方針是:面向區域物流樞紐的功能定位,積聚物流產業,培育物流產業;切入產業物流,培育物流需求;提升物流服務,培育物流能力。
3.3 城市建設區域物流樞紐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經濟中心城市在處理物流與宏微觀經濟發展的關系、定位現代物流的功能等方面的差異,決定了在城市發展物流業存在明顯的區別。根據目前理論研究與實踐的情況分析,經濟中心城市要發展為區域物流節點,為區域物流提供組織與管理服務、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需要解決如下幾方面問題:一是物流基礎設施的功能提升與物流服務企業的升級轉型問題;二是生產與流通企業的物流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問題,這是有效發展現代物流的關鍵;三是物流產業發展定位問題,妥善平衡好改善經濟發展環境與培育產業增長點兩個方面;四是與上述三方面配套的方針政策。
4 城市建設區域物流樞紐中心對人才的需求
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設施設備應用,構建科學合理、功能完備、開放共享、智慧高效、綠色安全的國家物流樞紐網絡?!睆闹笇枷胫邪l現,要建設現代化的區域物流樞紐中心,對物流人才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4.1 物流規劃人員
規劃中提出,到2025 年,國家要布局建設150 個左右的高標準物流樞紐,并加快建設物流園區,對現有物流園區進行改造。這個過程中,必須有大批物流規劃師參與,進行總體規劃和布局。物流規劃人員需要具備全方位的物流知識并具有一定的物流實戰經驗。同時,物流規劃人員需要掌握當地城市的經濟狀況、貨運體量、物流需求量,對供應鏈知識提出新高度,熟悉實際的操作業務,具有綜合業務能力[2]。
4.2 物流信息化人才
當今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國際貿易量的加大,城市要建設區域物流樞紐中心,就對物流提出了更高更快更準確的要求。和前幾年爆倉事件相比,物流標準化、信息化水平的發展,無疑為物流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現代物流的標準化操作、智能識別技術、無人化操作的發展,信息可追溯且可便捷采集。這幾年,智慧物流不斷被提出并被企業應用。“互聯網+”物流的運用,帶動行業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例如,順豐打造了智慧物流地圖,高度依靠物流信息,京東自建物流采用的無人倉、自動分揀技術甚至是送貨機器人的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應將物聯網技術、數字化分析等相關課程融入教學,培養學生的數據思維,提升學生的編程能力,以應對物流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4.3 綠色物流人才
隨著物流業務量的增加,在物流的運輸、倉儲、包裝、流通加工、裝卸搬運等各個環節產生的污染和廢棄物也越來越多,這些廢棄物對環境造成了極大污染,也產生了不必要的浪費。尤其是這幾年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快遞行業的業務量呈倍數級增長,快遞業務中包裝垃圾的增量也呈倍數級的增長。城市物流樞紐中心建設的原則中就要求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打造綠色智慧型物流樞紐。國家郵政總局物流統計數據顯示,部分大型城市的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占生活垃圾增量的85%~90%,而在中國特大城市中,這一數據高達93%。這就要求在建設城市物流樞紐中心時把綠色物流納入規劃要求刻不容緩。改進物流設施設備提高綠色包裝、綠色運輸,例如對包裝材料進行改造,提高循環利用率,包裝中的防震材料運用空氣防震的原理,降低成本的同時減少貨損率,改進大型運輸車輛的尾氣排放等。目前,各個企業也對綠色物流做出了貢獻,例如淘寶、京東等電商企業提出綠色快遞,推出了綠色包裝,蘇寧電器推出的“共享快遞盒”、京東物流提出的“青流計劃”、順豐公司運用的“免膠紙易拉紙箱”等都大大促進了綠色物流在企業中的應用和發展??梢灶A見,未來在城市物流樞紐中心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綠色物流人才,服務于物流的各個環節。
4.4 跨境電商物流人才
這幾年國際經濟貿易形勢風云變幻,又隨著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國作為一個生產力旺盛的國家,在國際貿易中逐步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隨之對國際物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城市物流樞紐中心建設必然要面對這個挑戰,并在規劃時將跨境電商物流業務列入其中,跨境電商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將越來越多。同時,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和實施,跨境電商物流人才的需求和培養就會愈加重要。
5 結語
在全國各地市紛紛建設區域物流樞紐中心的背景下,本文通過以上對國家政策的解讀和對已建物流樞紐的經驗總結,對城市物流樞紐建設進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避免浪費,從物流樞紐的規劃、變革、協調、共享等方面進行物流樞紐的建設,提高利用率。各個城市應結合自身特點和條件,憑借國家政策,探索適合當地特色的區域物流樞紐發展途徑。同時,也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物流規劃人員、物流信息化人才、綠色物流人才和跨境電商物流人才的培養,成為實現城市建設區域物流樞紐中心的必要條件和保證。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0年)[J].大陸橋視野,2019 (04):16.
[2] 黃明田.區域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產教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湖州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物流技術,2019,38(04):118-12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