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煙臺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918.38億元,同比增長10.5%,兩年平均增長5.3%。
新增減稅降費21.57億元,財政共安排直達資金60.7億元,為9663戶中小微企業的618億元貸款實行延期還本,無還本續貸余額333.4億元,發放創業補貼和創業擔保貸款6.25億元。全市新登記企業2.4萬戶、增長4%,城鎮新增就業5.54萬人。
推動工業企業“小升規”,入庫企業916家,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達到2262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9%。
上半年接待游客3704.9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69.9億元,分別增長143.1%和187.7%。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38.2億元、增長24.8%,增幅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8、0.3個百分點。
全市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6.1億元、增長17.2%,稅收占比65.4%、提高2.49個百分點。全市金融資產總額1.33萬億元、增長10.6%,本外幣貸款余額7256.6億元、增長17.1%,本外幣存款余額10911.7億元、增長9.9%。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28.5億元,增長88.5%,兩年平均增長31%。
篩選確定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汽車等重點產業鏈,加快構建產業垂直生態體系。上半年有4種生物醫藥創新產品獲批上市,其中榮昌生物的“維迪西妥單抗”“泰它西普”2種為一類創新藥,是全省上半年唯一上市的2種一類創新藥。綠葉制藥研發的注射用“利培酮微球”“貝伐珠單抗注射液”成功上市。
與中集集團等合作組建海洋科技集團、海洋蛋白集團,山東海工裝備研究院落戶煙臺,新增海洋牧場5萬畝,總面積達到125萬畝。
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2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到1943家,海洋工程裝備、核電裝備兩個產業集群入選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全市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59.4%,高出全省12個百分點。30項優秀成果獲得省科技獎。
上半年,煙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108個省級重點建設類項目實際開復工104個,開復工率達到96.3%,累計完成投資499.9億元,投資完成率83.2%;394個市級重點建設類項目實際開復工357個,開復工率90.6%,累計完成投資896.9億元,投資完成率60%。
深化園區體制改革,全省首家混合所有制招商公司落戶煙臺開發區。深化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改革,DRG醫保支付改革評估位居全省首位。大力推行“不見面”審批,全程網辦率達到93%,在2020年度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列全國第25位,被列為全國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
全市實際使用外資12.6億美元、增長51.4%,引進“三類500強”項目80個、增長5.3%,新設千萬美元以上項目91個、增長93.6%,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4.3億美元、增長84.6%。外貿進出口2032.6億元、增長59.9%,增幅分別高于全國、全省32.8、17.7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增長55.9%??缇畴娚踢M出口突破60億元,是去年的3.3倍,蓬萊海工裝備、萊陽食品基地入選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調整理順市區規劃建設管理體制,啟動中心城區62.5公里濱海岸線綜合整治。華電萊州、裕龍島、萬華、龍口深井勢能等4個重點海水淡化項目已全部啟動。出臺振興縣域經濟三年行動方案,設立10億元振興縣域經濟專項資金。
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6.27億元,增長7%。夏糧總產74.7萬噸,增長11.4%。萊陽小麥示范區打破全國旱地小麥單產紀錄。改造老齡蘋果園46.05萬畝,煙臺蘋果科創中心全面運營。
城鄉供水一體化覆蓋行政村3153個,2020年度41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中33個完成項目建設,全市美麗鄉村樣板示范項目105個樣板村中53個村開工建設。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將20個鎮、100個村作為重點幫扶鎮村,監測幫扶人口396戶、801人。
全市民生支出283.8億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7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86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4元、增長14.2%。
城鎮新增就業5.54萬人,登記失業率2.77%、低于4.5%的控制目標。計劃新增的102處公辦幼兒園開工101處,公辦率達到50.34%、普惠率達到93.79%;新建、改擴建學校25所,投入使用9所、完成年度投入使用任務的60%。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866元和667元,為7.4萬名城鄉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2.33億元,為2.3萬名城鄉特困人員發放供養資金1.71億元,為10.8萬名殘疾人發放兩項補貼1.02億元,為1289名孤困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費1452萬元,年初為6.5萬戶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取暖補貼204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