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中國科協主辦的“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來”第七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在中國科學技術館圓滿落下帷幕。廣西各代表隊在比賽中表現亮眼,讓我們一起去瞧瞧吧——
主持:大臉兔
朝氣蓬勃的廣西代表隊
廣西代表隊風采
本屆大賽圍繞“智能、安全、環保”三大主題,專題打造“創意作品”和“科普實驗”兩個單元,設置“智能控制”“未來教育”“風能利用”“生物環境”四個命題、五個組別。本屆大賽在繼承往屆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疫情防控和賽區擴大等實際情況,更加注重科學傳播的使命感和普惠性。廣西賽區5支參賽隊伍表現突出,其中,來自南寧市第三中學的羅躍宸同學榮獲二等獎,桂林理工大學等其他4支代表隊均獲得三等獎。
“智能控制”命題要求選手發現生活中的相關問題,利用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等方面的技術實現既定目標,創作作品解決問題。在這個類別中學組的比賽中,廣西代表隊選送的是南寧市第三中學羅躍宸同學的作品《智能遮陽板》。羅躍宸同學從調整汽車遮陽板引發車禍的慘痛案例得到啟發,設計出便捷有效的智能遮陽板,可通過語音實現控制,無須駕駛員動手,確保行車安全。更重要的是,該系統響應迅速,“聲未落,陽已遮”。
“智能控制”大學組廣西選送的是由桂林理工大學李欣澤、梁煜釩同學設計的智慧農業系統。兩位同學將“智慧”與傳統農業相結合,所設計的系統可實時將農作物信息反饋到云平臺,讓農業專家及時掌握信息并提出指導意見。目前該系統已經投產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未來教育”命題要求選手自選材料,圍繞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設計制作科普展品、文創衍生品等,通過公眾易于接受的形式,傳播科學知識及理念。廣西代表隊選送的作品是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吳卓、黃利香同學制作的“低頻消音器”。作者用看似簡單的外形設計出了物美價廉的消音裝置,經濟實用的創意設計得到了專家評委的好評。
“風能利用”命題要求選手自選材料、自定思路,設計制作風帆小車。廣西代表隊選送的是南寧市第一中學黃啟儉、何大龍兩位選手的作品。兩位選手結合力學原理,大膽設計、小心操作,使小車在側風的推動下負重前行。
“生物環境”命題要求選手以微生物培養基為畫板,制作“微生物創意作品畫”。廣西代表隊選送的是廣西中醫藥大學廖春燕、傅萬莉同學的作品《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