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支審計團隊可以用四個標準:神——精神狀態、士氣心志、思想境界,是軟實力;智——職業素養、知識技能、審計智慧,是硬功夫;績——工作實效、業績經驗、審計成果,是真價值;預——預判預見,防患于未然,更對未來充滿期許和探索,是新愿景。這四個標準正是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西部審計中心(以下稱西審中心)為之不懈努力并奮斗的方向。在審計這個廣闊的領域中,他們精耕細作,事業之樹、精神之花正開枝散葉、蓬勃而生。
軟實力:一心凝聚,則萬理愈通而愈流
人心乃最柔軟之所在,亦是最犀利之所在。心能專一而凝聚,則最柔軟之力可成所向披靡之勢,萬事皆通達流暢。是故,正確的思想導向和精神凝聚,從來都是一個團隊勇往直前的旗幟和戰無不勝的“軟實力”所在。
審計工作的特點,決定了良好的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一個審計中心平均每年要開展對轄內4-5家分行的全面審計,參與2-3次內外部聯合審計或巡視,完成1-2個項目的專項審計任務,平均每年累計駐外時間在6個月以上。同時,一個審計項目,要做到全面審計且審計域全覆蓋,頭緒多且不能“粗”、不能“亂”,審計人員必須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在海量的數據信息里迅速捕捉到關鍵問題。這些數據信息的運用分析和結論導出,很多時候需要其他條線的介入、關聯、整合,所以,審計人員還必須要有快速整編、協同作戰的能力。
西審中心成立之初即提出以“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為團隊建設的主旨,將組織建設與干部隊伍建設深度融合,綜合運用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過政治生日等方式,提高干部隊伍建設實效,力求打造一支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審計隊伍。在具體工作中,西審中心堅定理想信念、突出政治引領,堅持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金融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審計工作與黨建工作同部署、同推動、同要求、同考核,保持團隊的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和政治自律。
2019年以來,西審中心開展黨課、主題教育、黨員大會、黨群活動等教育活動44次,廣泛宣傳黨的光輝歷史、偉大成就和優良傳統,增強黨員的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以黨建促業務,以業務強黨建。截至2019年末,西審中心在編員工共14人,其中黨員13人,占比93%,樹立起了一面最有力的精神感召和社會動員的旗幟。
硬功夫:打鐵還需自身硬,自身垂范當作則
立足基層,關注成長,理論奠基,實踐生輝。把錘煉“硬功夫”作為廉潔從業和提升審計能力的重要內容。
西審中心選人用人的標準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著眼點,一是德才兼備德為先,二是從業經歷基層優選。在員工進入審計崗位后,其職業操守和道德品行,始終被列入考察的重點,杜絕帶病上崗、帶病提拔。而基層的工作經歷則會作為“入口關”的優先選項。來到西審中心后,員工們仍然要通過自學、小組學習、支部學習、集體學習及網絡教學、審計大講堂等多種形式參與學習與培訓,拓展視野和思路,提高專業勝任能力,也把從嚴治黨的要求內化在審計管理制度中。
為不斷提升員工的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大力推進“柔性團隊”建設,西審中心還提出審計流程“全員參與”的要求,即從非現場分析階段開始,到現場審計、審計發現及審計報告討論等全過程,中心的每位員工都必須參與,骨干員工則要輪流牽頭一個審計項目的主審或主查工作,要求員工們力爭做到一崗多能、一崗多專,最大限度地發揮審計工作合力,有效破解人少事多的矛盾。
如今,西審中心的人員,從高管至普通員工,100%具備銀行基層從業經歷,并已有4人取得了CIA(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資質。他們中既有來自分行行長、副行長,支行行長、副行長等管理崗位的經驗,也有基層一線客戶經理、理財經理、柜臺經理等實踐鍛煉的經歷,基層從業經歷最長28年、最短8年。這些基層一線的工作經歷及審計崗位上日進、日精的打磨,為審計工作奠定了扎實的業務基礎,也將“內部審計為基層服務、為業務發展保駕護航”的理念根植于心,樹立了業務發展和監督管理一盤棋思維。
2019年,圍繞審計轉型思路和轉型方向,西審中心從審計信息的獲取、分析、取樣,到風險的判斷、聚焦、核查,為推進“全面、全程、全員”的質量控制體系再出發,通過將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嵌入到常規審計過程中,通盤謀劃、科學整合資源,建立起“一審多項”的作業機制,真正發揮出“一審多果”的協同效果。
真價值: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勤于積累,精準審計,求真務實,業績斐然。把創造“真價值”作為審計實踐和審計管理的根本目標。
審計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一個基本原則,注定了審計工作就是一段孤獨的求真之旅,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擾,獨立思考、判斷、主張,獨立面對所有的壓力、承擔所有的審計責任。這段漫長而艱辛的跋涉之路,讓他們在前行之中有了更多的體會和收獲,鑿不休則溝深,斧不止則薪多。
2017年至2019年期間,西審中心在開展常規審計項目中,揭示審計發現問題共計592項,其中中等風險審計發現有84項,較高風險審計發現7項,高風險審計發現1項;督導分行完成現場及持續整改共計559項,整改率達到94.4%,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審計任務。此外,西審中心還參加了光大銀行總行組織的內控、同業、理財、金融租賃、信托等10多個專項審計工作,共計完成40項總行管理干部離任審計、11項不良貸款責任認定工作。特別是2019年以來,按照光大銀行總行審計部提出的“打造預警查證、確認評估、分析報告、咨詢提示、整改追責的閉環審計監督機制”的要求,西審中心通過實施全覆蓋、穿透式的審計監督,使審計工作成效大幅提升。
近年來,西審中心先后獲得光大銀行總行頒發的“2018年度先進集體”“2019年優秀審計團隊”等榮譽;2019年7月,參加審計署“我們的故事”系列主題宣傳活動,以文字作品——《馳騁在光大天穹下的星際戰艦》為載體,展現了西審中心近年來的精神風貌和審計成果,該文成為光大銀行唯一入選征文;2020年4月,“**分行常規審計項目”獲評光大集團優秀審計項目二等獎,該項目審計監督成效顯著,審計整改督導有力,得到了上級行領導的多項重要批示。
新愿景: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關山難越,披荊斬棘,躊躇滿志,繼往開來。把展望“新愿景”作為審計創新和開拓進取的推動力。
2020年突發的新冠疫情,讓審計項目實施所必須的人、財、物、信息等資源嚴重受限,也給現場審計的作業模式帶來了極大挑戰。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西審中心迅速反應,按照光大集團和光大銀行黨委的工作要求,堅守崗位、勇于擔當,主動求變、困中求進,做到了抗疫和審計工作統籌推進。
在光大銀行總行審計部帶領下,2019年審計條線就已基本構建完成了客戶關系網絡、資金流轉網絡圖譜,全面覆蓋了光大銀行包含員工在內的所有客戶及其關聯關系,為構建基于圖計算、圖挖算法的大數據智能化模型提供了有力支撐。作為光大銀行基礎數據資產,可為行內其他應用提供底層圖譜數據服務,是知識圖譜在國內銀行業的首創應用,也是目前國內銀行業內唯一一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企業級知識圖譜應用,居于同業領先地位。此次疫情中,西審中心充分利用審計圖譜系統功能和大數據模型線索的處理功能,將盡可能多的現場作業環節拿到非現場處理,實現了審計工作遠程化管理。同時,通過對各類數據信息的分類、整理、分析和判斷,非現場審計精準度進一步提高,也進一步提升了非現場審計創造價值的能力。金融科技手段的創新和運用,極大豐富了審計方法和審計模式,而科技強審的實戰演練,更讓他們增強了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圍繞集團和銀行的新戰略、新定位和新要求,光大銀行總行審計部制訂了《“一流審計”戰略優化暨深化改革方案》,確定了“防風險、強內控、促發展”的總體定位和目標,明確了未來五年光大銀行審計條線的轉型發展愿景——努力構建獨立、專業、權威、高效的“一流”審計監督評價體系,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大效果上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
在此愿景之下,西審中心將開啟一次新的征程。此去,或許關山阻隔、荊棘叢生,然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命就像一場逆行之旅,就算一葉扁舟也要起航向前。
(本文由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西部審計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