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社會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匠人,由此誕生的“匠人精神”在日本社會一直延續至今。日本匠人精神是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象征,長期以來鼓勵著日本的各行各業追求極致、盡善盡美。匠人精神不僅是日本制造享譽國際的基礎,也是日本復興的主要動力之一。日本企業在國際上一直享有盛譽,而究其根本可以發現正是匠人精神支撐著他們。堅持“一生做一件事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是日本優秀匠人的代表。他連續兩年被評為米其林三星廚師,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年長的三星主廚。二郎一生專注于自己的工作,對工作表現出無限的熱愛和尊重,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中詮釋著對“匠人”的理解和尊重。本論文將以壽司之神(小野二郎)這部紀錄片為研究對象,對其中展示的匠人精神進行研究。論文主要包括以下三章。第一章分為兩個章節,首先對紀錄片的制作背景展開研究和闡述,分析導演拍攝該記錄片的緣由和目的;其次,對紀錄片主人公小野二郎的生活經歷作以考察。第二章的兩個章節首先是從匠人的起源、歷史發展等方面研究日本匠人的定義;其次分析匠人精神形成的歷史原因。第三章是本論文的重點部分,從細節分析二郎對待工作的態度,揭示紀錄片中反映的匠人精神。
關鍵詞:匠人;熱愛;技術;匠人精神
正文:
1.關于《壽司之神》
《壽司之神》是一部由大衛·賈柏拍攝的關于壽司的紀錄片。小野二郎是世界上最年長的三星主廚,被譽為“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在日本有很高的地位,“壽司第一人”的稱號已經傳遍世界。為了讓顧客能夠享受到極致的美味,他往往用最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和他的學徒。從準備食材到顧客品嘗食物,每一步都要經過精心地計算。二郎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聞名遠近,這家位于東京一棟隱蔽的辦公樓地下室的小餐館,連續兩年獲得了《米其林指南》中最高的三星級評價。據說,這是值得用一生排隊等待的美食。
1.1紀錄片創作背景
壽司是日本的傳統食品之一,是日本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日本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該記錄片主人公—小野二郎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位于東京銀座,已被授予米其林三星的榮譽,代表著日本壽司的最高水平。該紀錄片的導演大衛·賈伯是一個紐約人,他從小就喜歡吃壽司,被二郎的匠人精神深深感動,于是決定來日本。大衛想探索二郎的壽司制作過程的每一步,以找出他成功的秘訣,并更多地了解日本的壽司文化。當然,最重要的是,他想弄清楚小野二郎到底是依靠什么來讓自己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大衛非常欣賞匠人精神,他想通過自己的鏡頭把這種寶貴的精神分享給全世界,所以他拍攝了這部紀錄片。
1.2關于主人公—小野二郎
二郎1925年出生于日本靜岡縣,15歲時來到東京,在一家餐館當學徒。后來,他經營了一家名為“數寄屋橋次郎”的壽司店,并逐漸開始了他向壽司匠人發展的旅程。二郎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壽司,他專心制作壽司已經超過70年。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在一個領域工作超過70年,二郎不僅做到了,更重要的是,他一直保持著對自己職業的尊重和熱愛。他始終堅持自己的理念:"一旦選擇了自己的職業,就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永遠向前看,永遠尋求下一個更好的味道。”這樣的理念激勵著二郎對工作的盡善盡美。作為世界上最年長的米其林三星級壽司廚師,二郎在日本的地位非常高,”壽司第一人“的美稱傳遍世界。然而,二郎并不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傲,也不安于現狀,他始終保持著積極進取的態度。我認為他的自律和對完美的執著是他成功的關鍵。
2.關于“匠人”
“匠人”在日語中是對有著優秀技藝的人的稱呼,過去指的是傳統的手工藝人,但隨著社會歷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匠人的定義也發生了細微的變化?,F在許多掌握先進技術的制造業者也被稱為“匠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但“匠人精神”代表著對卓越的追求、代表著堅持不懈、代表著守護傳統,故而需要從業者一生的努力。
2.1“匠人”的定義
根據大辭林詞典的注解,匠人一詞有兩種含義。一是指依靠自己的技能來工作的人,如木匠、泥水匠或手工藝人;二是比喻專家。今天,“匠人”一詞一般被理解為以專門技藝,尤其是手工藝從事各種事物生產的手工業者。然而,在不同時期,人們對“匠人”的定義有不同的理解。
在日葡詞典上,具有廣泛意義的“匠人”一詞第一次以和現代意義相同的身份出現,都指專注于工作的手藝人,之后直到近世初期成為固定詞匯。近世被稱為手工業者的世紀,近世之前形成的手工業者的特點是:(1)擁有手工技術和技能;(2)生產活動與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直接或間接相關。因此,在現代早期,“匠人”的定義是利用其手工技能來專門制造產品的人。
本論文的寫作依據是從事各種專業生產的職員。不僅是手工藝人,各行各業努力完善自己工作的人都可以被稱為“匠人”。如今,這個詞在今天的日本已經有了新的含義。它不僅指傳統的手工業者,也指那些在某一領域精通技藝的人,如壽司匠人、拉面匠人和體育匠人。在某一行業有突出貢獻的匠人,甚至可以被政府認定為“人間國寶”。在這種解釋中,“匠人”有自己的精神,他們的技能就是他們的生命,他們的生命價值就體現在他們的技能中。
2.2匠人精神的形成
所謂匠人精神是對自身技能的追求,是不為利益所驅使,盡可能做出最好的產品的一種精神。匠人精神代表了一種勤奮和堅持的態度。許多匠人堅持他們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信念,因此,“匠人”是一個莊嚴的名字,從古至今一直受到社會的尊重。當我們研究日本匠人精神的形成時,有必要綜合考慮歷史、宗教、社會等諸多原因。本文重點討論一下匠人精神形成的歷史原因。
2.2.1歷史原因
日本的匠人文化從江戶時代開始蓬勃發展。德川幕府為了加強其統治,鞏固了階級制度,將庶民分為“士農工商”幾個等級,并嚴格規定每個階層的著裝和職業生活用品。德川幕府倡導的“行為舉止要與自己的生活地位相稱”的社會習俗是江戶匠人決心將自己一生奉獻給自身手藝的根本原因。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自然環境決定了其生產方式,日本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所以日本社會對其產品的性能和質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善于工作、追求完美的江戶匠人受到社會的尊重,這種輿論導向使廣大民眾把工藝視為典范,爭相模仿。隨著社會變得更加穩定,手工業開始快速發展,日本商業也逐漸形成了一個以匠人為“核心”的“匠人體系”,匠人精神也在日本的所有行業中得到了發展,并對日本制造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明治維新后,許多小型手工作坊發展成小型企業,并保持了員工結構,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也成為企業的立足點。不過日本進入工業時代后,機械得到普及,傳統手工藝人的生存空間受到極大壓縮,在工業化初期,日本出現了大量的偽劣產品。后來通過柳宗悅和其他民間藝術運動倡導者的努力,才恢復了日本現代工業產品的性能,同時也讓更多人意識到匠人精神的寶貴和獨特。
3.從“二郎”的工作中發現匠人精神
小野二郎可以說是一個有天賦的壽司者,因為他有著超出普通人的敏感的嗅覺和味覺。但是他并不因此自滿,也不因當下享有的稱譽而停下自己的腳步。他是一個極其自律的手工藝人,仿佛被賦予使命一般、自覺擔當起發揚壽司文化的重擔。
小野二郎從15歲時開始學習制作壽司,7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對這項事業的熱情。他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工作,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初心。因為喜歡,所以必須盡力而為。在二郎和壽司朝夕相處的幾十年中,他一直堅持每天早上親自去市場購買食物的原材料。他對自己使用的食材非常講究,他只買最好的大米和海鮮,甚至選擇最好的調味品。不過使用最好的成分只是專業人士的第一步,關鍵是要研究出獨特的風味。70多年來,二郎一直在磨練自己的技能,以便做出最好的壽司。例如,海苔必須在木炭中烘烤到一定程度,以保證其脆性和韌性;在制作壽司之前會對章魚進行45分鐘的按摩,以改善口感和嫩化肉質,這45分鐘是小野二郎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出的最佳時間。這些細節正是在不斷的學習中才掌握到的,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看到不足之處和進步的方向。小野二郎總是通過反復做同一件事來尋求改進。在重復的過程中,他學到了新東西,而正是這些新的經驗幫助他在技藝上不斷取得進步,這不正是“匠人精神”的體現嗎?嚴格、自律、追求完美是二郎對工作的態度,他永遠都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和他的學徒。正是這種態度成就了二郎在壽司界的神之地位吧。
參考文獻
[1]秋山利輝.一流職人を育てる秋山木工の「職人心得」[M].?日本:2013(10)
[2]巖田均.職人仕事の本質―仕事による人間の成長.[J].立命館経営學,2009(11)
[3]永六補.『職人』.[M].巖波新書,1996
[4]市川祐樹.「工蕓」及び「職人」概念の歴史的変遷に関する考察―職人の技術伝承に関する基礎的研究.[J].地域政策研究,2007(07)
[5]山田隆信.職人気質考.[J].目白大學人文學研究,2009.
[6]蔡雨蒙.日本的匠人文化.[J].才智,2016.
[7]杜俊青.關于日本工匠精神的形成和發展的研究.[D].內蒙古?學.2017
[8]劉志彪.“工匠精神”更要“工匠文化”.[J].企業觀察家,2016(08)
[9]劉志彪.匠精神、工匠制度和工匠文化.[J].青年記者,2016.
[10]施玉梅.“壽司之神”看“工匠精神”.[J].企業管理.2016.(07)
[11]汪中求.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J].決策探索,2016(03)
[12]肖群忠.劉永春.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15.
[13]喻建.工匠精神研究綜述.[J].價值工程.2016(34)
[14]張瓊林.日本“匠人精神”面面觀.[J]決策,2016(Z1)
[15]張馨月.中國匠人精神與日本匠人精神的比較研究[J].才智,2018(04):142-143.
[16]楊帆.日本工匠精神的傳承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西北大?學.2018
作者簡介
莫聰麗(1996),女,河南開封人,學生,日語碩士,單位:河南大學外語學院日語筆譯專業,單位所在省市,郵編:4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