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淳 李根

摘 要:從史前洞穴畫到古典時期繪畫再到印象主義繪畫,藝術繪畫中的跡象大部分是以寫實為目的進而表達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藝術的解放,藝術的形式規則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豐富多彩的“跡”與“象”,再后來“象”的形態發生瓦解,“跡”與“象”混同,抽象主義便是如此。保羅·克利的畫作直到今天仍然影響很多的藝術家,對當代的藝術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結合具體事例對保羅·克利的繪畫作品進行分析,分析其作品中的跡象符號,就畫中的“X”進行深入解讀,并且結合自身創作與學習談對保羅·克利畫作的理解。
關鍵詞:跡象論;保羅·克利;抽象藝術;青騎士
一、保羅·克利繪畫的主要特征
保羅·克利(1879—1940年)是一個浪漫又神秘的藝術家,他的藝術人生燦爛,傳世作品竟達到9000多幅,很多畫作成為抽象的主流,被人們模仿學習。他從自然中汲取營養,并消化同時期的繪畫藝術養分,甚至對同時期的音樂和詩歌都有著一定的研究,從而創造出由符號構成的藝術語言。提到保羅·克利,大家一定會想到夸張的繪畫語言、強烈的色彩表現力。保羅·克利的作品畫面具有獨特的深色背景、占據觀眾視野的傾斜直線和類似于兒童畫的夸張造型。但是相對于畢加索的立體主義,保羅·克利的作品含蓄了許多,保留了明顯的自然主義特征,同時以掩蓋、交錯、糅合的方式引發觀眾多方位地思考畫面的深意。如果說達利的作品是奇思妙想的娛樂,那么保羅·克利的作品更像是兒童對這個世界最直接的表達。
二、保羅·克利作品中的跡象符號
根據鐘孺乾教授在《繪畫跡象論》闡述的觀點,藝術的本質就是模仿、游戲、情感、巫術以及勞動構成,即:畫=跡+象+X。其中的X就是觀念、境界、情感、美以及一切你想或別人以為你想表達的情感。“跡象意識”是說對一種事物或者畫的想法和認知,作品之中的跡象是指各種視覺元素的形體和狀態,當“跡”與“象”展開分別發生作用時,某些作品之中的“跡”如何,就是指的特定“象”的質地,包括藝術作畫中常常提起的造型、結構、輪廓等,繪畫材料等也包含在里面。
(一)“象”的交錯
保羅·克利的作品基本由兩大類構成:自然主義和抽象主義。一方面保羅·克利的畫作絕不是寫實主義的客觀存在表達,另一方面又不完全地脫離現實客觀存在的結構。他常常用高度概括的線條進行畫面的闡釋。其代表作《魚的魔術》利用看起來普通的物象組成有趣的場景,魚、鐘表、花朵、小人都呈道具式擺放,各種“象”交錯呈現,整個畫面給人一種既怪誕又神秘的氛圍。畫面中還分布著幾根傾斜的仿佛在發光的長直線,這是留給觀者的線索,使觀者產生好奇的心理。物象被這樣擺放在這個黑色的背景的理由是什么呢?這就是保羅·克利畫面的特點。“象”的交錯充斥著整個畫面中,這個特殊處理的手法有一種強烈的故事性表現力。保羅·克利的作品從來不會給觀眾提供故事的發展情節,怪誕有趣的畫面所反映的情緒只有觀者通過自己的思考去體會,這種“象”的運用十分吸引觀者的眼球,引起藝術界和非藝術界的廣泛討論,使觀者一邊思考一邊欣賞畫。
(二)自然美學的“跡象”
保羅·克利的畫中充斥著大量的自然元素符號。從突尼斯旅行過后,保羅·克利成熟期的畫作多數是由幾何圖形來概括自然形體完成的。保羅·克利向人們傳達了這樣的思想:自然是打開藝術正確方向大門的金鑰匙。正如他講的:“在自然中發源,在自然中創造源。”藝術來源于自然且高于自然,藝術是人化了的自然。同樣,大自然通過藝術作品實現了它的美,它又通過人的意志來完成。在自然中尋找到金鑰匙:用隱藏在自然之中的法則來作畫。
保羅·克利的“象”大多數都來源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各種動物元素、植物元素、人物、房屋等,組合起來怪誕有趣又和諧統一。這些象是虛幻的存在,只存在于保羅·克利的“概念”中,保羅·克利用自然的哲學來豐富自己的畫作,自然而又抽象的“跡”與“象”常常充斥著整個畫面。熱愛抽象表現的保羅·克利活在自己的“跡象”世界里,同時他不斷地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跡象”符號。
(三)怪誕有趣的“X”
保羅·克利的畫作令人深思,總是會產生出一種具有什么意味的“X”,就如同很多兒童的夢境一般鮮艷、怪誕、有趣,仿佛是在不清醒的狀態里自由想象、自由作畫。保羅·克利的繪畫多數是以抽象為基礎,但他的抽象是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
保羅·克利成熟期的繪畫風格變化不大,受到當時的藝術團體“青騎士”與馬蒂斯、畢加索等人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他們的繪畫技法,而他更專注于創作充滿特殊構想的“象”。他的畫作常常給觀者一種仿佛謎語一般的使人迷惑于“X”的立意,同時他運用作品中的扭曲和變形、戲劇化的造型吸引觀者的眼球,發人深思。他曾在日記中提到:“我的素描屬于雄性要素……開始時雄性要素賦予生氣,然后卵細胞進行肉體上的成長。”
三、運用跡象論觀點探析保羅·克利
代表性作品的特色
保羅·克利一生不停地探索自然界的形狀和絢麗的色彩,其作品不是對這個自然世界的描摹復制,他對這個世界始終有自己的理解。
在保羅·克利的作品《貓與鳥》中,有兩個非常容易識別的“象”:一個是撐滿整個畫面構圖的貓咪臉,另一個則是貓咪額頭上的小鳥。造型膽大有趣,也添加了一些有趣的“象”。小貓的鼻尖是一個純度很高的粉色心形,同樣巧合的是小鳥也用的是同一顏色。如此,畫面就形成了新的形式,把零散的對象用顏色的形式聯系起來,最后被一個“貓臉”所囊括,形成一幅生動有趣而又完整的畫面。《貓與鳥》中占據著整個畫面主導地位的貓的臉,有著大大的圓形眼睛和小小的粉色鼻子,目不轉睛地看著額頭上的這個小鳥。小鳥巧妙地被安排在貓臉的上方位置,似乎表達的是其是幻象、食欲、渴求的對象,而這時讀者又能感受到一種情緒,一種喜愛追求,一種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選擇。
為了紀念逝去的好友馬克,保羅·克利在1922年創作了作品《魚的循環》。有人認為,這幅畫中的形象和符號,都有象征和暗示的意義。“畫中的十字架代表上帝,水草和花象征馬克,幾何花紋是馬爾克,而藍色盤中的魚,代表著克利在拿不勒斯,代表死亡的黑色背景,顯出深沉的思念之情。”從思想表達中來看,該作品體現了仇恨不能占據人生的主旋律,要從仇恨中找到對未來生活的樂趣,人就是一種普通的生物,也有生老病死的循環。從繪畫語言上來看,保羅·克利喜愛運用的幾何形式與高純度高明度的色彩的運用給人怪誕有趣的情緒展現,他表達著心里猶如信仰一般的繪畫語言,分解解構了物體的表現形態并轉化為符號,這似乎是一種含蓄的表達,好似中國繪畫的特點,追求的是一種意的表達。在保羅·克利的畫中,線條是流動的、富有詩意的。筆者看到保羅·克利的線條,正如保羅·克利在慕尼黑看到印象主義畫家原作,“深深地為其激蕩的線條而震撼”。
四、結合保羅·克利的繪畫“跡”與“象”
的特點進行油畫創作
結合自身學習實踐以及對保羅·克利的繪畫風格的模仿,筆者創作出《旋轉的云》(圖1)。這里筆者運用的是丙烯顏料,大部分是橙色和少量藍色、紅色,因為可以充分利用丙烯顏料速干以及不容易和油畫顏料相融合的特點,運用黑色油壺顏料加入稀釋劑調色,用大號的筆進行以下步驟的鋪墊,使之不會完全變得黑死僵化,讓底色透出來,最后運用刮刀進行作畫,加入了相對抽象的繪畫元素,但是不會完全離開自然形態。畫面中有魚、人、紅色的月亮、十字架、云朵、加減乘除符號等元素,表達一種人離不開自然、人置身于自然里面的場景。加減乘除符號代表的是對人運用理性的思維對自然宇宙進行探索,雖然如今的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已經相對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面對宇宙的奧秘、自然的萬象,我們人類還是太渺小、太無知。人置身于自然之中無法脫離,因此,應該以理性的思維繼續探索宇宙的廣闊和時空的奧秘。
五、結語
通過跡象論分析,我們從獨特的視角出發對保羅·克利的作品進行解讀,這是一種更為專業的思路,便于我們對大量畫作進行快速準確的分析。保羅·克利的畫作把現實的“象”變形、扭曲、抽象畫的處理,強調“跡”與“象”的對立統一、相互影響、相互交融。他的畫作創造出令人深思的圖形“X”,讓我們可以理性地談論藝術的效果。保羅·克利繪畫藝術的美學特征建立在反對自然客體的審美價值之上,他主張通過藝術的自律和去對象化的獨立藝術形式確立新的審美尺度。就像現象學美學家杜夫海納所闡述的:“繪畫的功能也不是逼真地去畫某一事物,而是創造一個本身具有價值的圖畫對象。”
參考文獻:
[1]鐘孺乾.繪畫跡象論[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2]克利.克利的日記[M].雨云,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3]陳忠強.克利談藝錄及克利詩歌選[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4.
[4]杜夫海納.美學與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作者單位:
中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