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察爾汗鹽湖開發創造了一個提速點。由此,這個中國的大鹽湖,資源開發和企業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前一年,即1999年秋天,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同志到甘肅、青海、寧夏考察,開始為這項后來深刻改變和影響西部地區的國家戰略在做宣傳動員,同時為即將宣布的首批十大開發項目在做最后的調研工作。
朱镕基總理在省城西寧召集開會,做出了兩項關于柴達木優勢資源開發的決定:一是青海鹽湖集團用自己的技術形成新建100萬噸氯化鉀項目。二是青海油田公司建設澀北—西寧—蘭州的天然氣輸送管線項目。這兩個項目,加上后來的青藏鐵路,青海西部有三項西部大開發工程,柴達木盆地又一次成為國家西部開發的重點地區。
當時,朱镕基總理在西寧等地考察的時候,委托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等十部委的領導親臨察爾汗鹽湖視察工作,專題對一期工程20萬噸冷結晶改造和10萬噸新車間進行了考察。根據考察組的調研報告,朱镕基總理在西寧召開的國有企業座談會上指示,鹽湖集團新建100萬噸氯化鉀項目,著手實施青海鉀肥二期工程。
西部大開發戰略首批開發項目宣布后,2002年6月,總投資25.86億元的青海鉀肥百萬噸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百萬噸項目的建設,是青海鉀肥列入國家五年規劃以來的一個最大國家級工程,它體現了國家對發展鉀肥工業的高度重視和開發鹽湖資源的宏偉戰略。
隨后,安平綏、宋顯珠一班企業領導,繼續發揚鹽湖精神,面多如此重的大發展機遇和經濟任務,開始在一期工程現有基礎上奮發拼搏,從技術設備上迎接大開發。
一期工程期間,廠里花1億多元從美國引進了兩條采鹽船。采鹽船運轉過程中,出現了關鍵部位上的諸多毛病,給采鹽穩定性和鉀肥生產帶來很大影響。百萬噸鉀肥工程需要8條水采船,鹽湖集團決定由李浩放負責設計6條水采船。通過技術改進、創新,2004年,鹽湖集團6條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采鹽船研制成功,造價比美國進口采鹽船便宜一半,僅這一項就為公司節省資金3億多元。
與此同時,原有的浮選工藝,投產后長期未能達產達標,產品質量與進口鉀肥存在明顯差距,銷售十分困難。“冷結晶”是鉀鹽提取中的關鍵技術,由以色列等少數鉀肥生產大國擁有,李小松帶領的科研團隊和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數月反復實驗,掌握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反浮選冷結晶工藝。1998年技改工作完成后,產品質量大幅提高,粒度穩定,生產出的氯化鉀產品成了國內市場的搶手貨,并遠銷東南亞。鹽湖集團在隨后的百萬噸鉀肥項目建設中,完全采用了反浮選冷結晶生產工藝。百萬噸鉀肥項目2004年3月試車投產,兩年多來,反浮選冷結晶新工藝運行穩定。
2006年,鹽湖集團百萬噸工程實現達標、達產,產量達105萬噸。至此,依靠技術創新,連同企業已有的生產裝置,鉀肥生產能力增加150萬噸。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七個擁有百萬噸鉀肥生產能力的國家,與進口鉀肥基本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國產鉀肥左右市場的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百萬噸工程正緊張進行的時候,我正好組織“記者作家柴達木行”活動,在海西州50大慶前夕帶人到察爾汗,有幸參觀了一些開發場面。
我們先到的是新建的鹽田,參觀前系統采輸鹵、鹽田、老鹵排放工程工地。在鹽田靠近廠區的堤壩上,看到一幅青海鹽湖百萬噸氯化鉀項目采輸鹵及鹽田布置圖,鮮明的巨幅圖提醒這里是古鹽湖開發的工地。人們還未看明白圖上的東西,發展公司負責人便帶我們到廣告牌后的講解室,講解了開田采鹽的情況,他說:挖鹽田、采輸鹵是基礎工程,經過灌注鹵水、曬制等環節,在鹽田內形成可供生產鉀肥的光鹵石。工程從2002年就已開始建設,目前還在進行。
在隨后的鹽田現場參觀時,看到眼前皆是格狀的鹽田,報告文學作家李南山筆下的“西湖”景色宜人。縱橫交錯的一道道“鹽埂”,把湖面分成了十三四個小鹽湖,每個鹽田面積近3平方公里。鹽田內灌注的鹵水,迎風激蕩,清澈見底,一艘大型采鹽船泊在湖里。午后的驕陽下,鹵水中綽約閃現的鹽花,一叢叢,一朵朵,似珊瑚、雪花、水晶,帶給人無盡的遐想。湖邊已結晶的鹽澤和光鹵石反射著強烈的陽光,銀白色的光芒刺得人眼睛迷迷離離。來自外省的記者作家,對這荒漠中的奇景贊嘆不已,紛紛拍照留念,還不忘到鹽田給像蘑菇狀的結晶鹽留下一張照片。
在企業負責人引領下,我們還到制鉀廠房參觀。2001年,我為《柴達木開發研究》刊物組織鹽湖集團專稿時,在鹽湖招待所住過三四天,那時湖上樓房不多,車間最多高不過三層。這次一看,被眼前高大氣魄的建筑和里面敷設的管網所震撼。記得當時,我們繞到公司廠房內大門一側的樓梯,爬了百十個階梯,上到廠房最高層。加工廠房全部采用鋼結構,從這里向窗外放眼望去,整個百萬噸項目建設工地盡收眼底。新上的國內最大直徑濃密機和大型結晶器,以及水平帶式過濾機、浮選機,錯落分布在廠房周圍。
離廠房不遠的辦公大樓是新建的現代化大樓。按照規劃設計,將來生產流程將全部采用自動化控制和計算機管理,自動完成數據采集、工藝流程顯示、報警、記錄等多項功能。企業負責人告訴我們,已經在某些領域重大突破的青海鹽湖集團,也將成為國際上擁有先進生產技術的一流鹽化工業企業,可以做到技術人員通過自動化控制系統對生產過程進行操作與監控。
我們這次采風察爾汗鹽湖,見識了西部大開發政策在柴達木落實開花的情形,火熱的建設場面為走進柴達木的外地記者作家留下了深刻影響。后來出版的州慶專輯和其他報刊上,看到這次察爾汗考察寫的文章也不少。
自百萬噸工程實施至今,鹽湖集團的青海鉀肥事業得到發展壯大,鹽橋牌鉀肥占據全國鉀肥市場的三分之一。借助國家大項目,察爾汗鹽湖開發走上了快車道。
(作者簡介:張珍連,青海省海西州政協一級調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