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麟

在目前融媒體時代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受到十分重要的影響,并且對于新聞工作中各個方面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新聞采編作為新聞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其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新聞采編工作的開展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注意選擇科學合理的工作模式,并且需要實現新聞采編工作模式的進一步良好發展,進而實現新聞工作的更好發展,為人們提供更理想的新聞服務,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工作模式;發展
引言
當今時代是融媒時代,傳統媒體已經在各種新媒體形式的沖擊下完成了轉型,以“融合媒體”的形式進行發展已經成為媒體行業的主要旋律。媒體融合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從媒體融合到融合媒體,這既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技術進程,也是電視人需要認清的發展分期。在3G、4G、5G不斷進行迭代升級的技術革命邏輯中,融合的主體和思路均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以“融合也許還有下半場”的思路來看,那么這個“下半場”將是以融合媒體為主導,進而為智能媒體時代的到來孕育技術、市場和組織條件的過程。新聞采編工作作為媒介傳播的重要環節,更加需要在這一時代完成優化和轉型。
融媒體的含義
所謂融媒體也就是媒介融合。它離不開傳統媒介的工作體系,以傳統媒介工作體系為基礎,然后與現階段的多種媒體方式相融合。如上文所說,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和報紙等不同媒體的眾多現代傳播元素充分融合。這不僅將媒介的內涵進一步的提升與豐富,也提高了整體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當不同的傳播方式相互融合,媒體信息也會變得更加多樣化。不同媒體形式都有其獨特的優勢,發揮自身的優勢,眼界放寬,具備融媒體的意識,從而使新聞的內容以及形式都得到升級與創新。
新聞融媒體時代采編工作模式發展研究
全面了解受眾群體的需求
在新聞信息采編時,工作人員要掌握受眾群體的實際要求,針對他們的心理深入探究分析。在掌握客觀需求的基礎上,對受眾群體的喜好情況全面了解,這樣可以依照受眾群體的需求,實現新聞信息的傳播。同時,工作人員也要由客觀方面著手分析,保證新聞信息傳播的客觀性,和公眾要求相符,獲得更好的傳播成效。
注重新聞采編內容,提升新聞質量
受媒體時代發展的影響,泛娛樂化的節目層出不窮,這導致一些傳統媒體忽視公眾的需求,僅把注意力放在宣揚新聞節目的商業性和娛樂性上,被利益沖昏頭腦而拋棄了新聞行業的基本素養。所以,為了提高節目的質量和效果,新聞采編需要不斷創新采編內容,摒棄媚俗的心態,使新聞的具體內容也要相應地反映民生問題,貼近人民生活。傳統的新聞采訪和采編工作往往是對新聞的單一敘述,這導致觀眾不能被代入到新聞報道者的視角上,并且因為不同群體所代表的受眾的理解程度不同,對新聞內容的個人理解也不甚相同,新聞報道者過于偏激的言論會直接影響到節目效果,在新聞節目的制作過程中,新聞記者要客觀地澄清自己的觀點,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來評價新聞事件,讓公眾認清媒體的立場,接受新聞內容,提高報紙在評價新聞時的影響力,要把握事件的要害,深入評價,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待新聞事件。新聞采編還要不斷創新新聞內容的表現形式。傳統的節目制作內容形式固定,缺乏趣味性。因此為了吸引受眾的興趣,進一步提高收視率,新聞行業的新聞采編應該增加采訪信息量,提高新聞的深度和廣度。新聞行業可以通過提高采編技術,對素材進行二次創作,適當增加其趣味性,使傳統新聞媒體得到更廣闊的市場,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關注。在新時代背景下,可以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各自的優勢,發揮出各自的潛在價值,塑造全新的新聞行業面貌。它不僅可以進一步豐富傳統媒體的內容,而且可以提高傳統媒體的趣味性。通過全媒體記者發布的文字、語音、視頻,我們可以與群眾進行全方位的互動,制作和生成更加個性化的節目。
提高新聞采編人員專業素質
相關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水平同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采編工作的質量。為了推動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發展,媒體單位管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新媒體技術與設備的應用,引進先進的工作理念,組織培訓工作,加強對新聞采編人員專業素質的培養,確保其能更加順利高效地完成日常工作,同時避免工作失誤,以保證現代媒體行業的正常運轉。
充分把握采編工作的認知
隨著融媒體時代不斷深入快速發展,社會信息傳輸表現出快速及多樣化發展趨勢,而新聞采編作為社會新聞信息收集及整合中的重要環節,為能夠實現更好的發展,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對采編工作加強認知,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在新聞采編工作的開展中,應當注意避免出現“標題黨”及“虛假信息體”等錯誤情況。在目前融媒體時代下,有些新聞媒體為能夠吸引受眾注意力,在采編工作中往往會選擇比較夸張的一些標題,影響新聞真實性,因而需要注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確保更理想的新聞采編及傳播。其次,需要將以往程式化新聞采編思路轉變。在當前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對于新聞采編工作的開展而言,其中有些內容雖然可以利用系統自動完成,但是并不能完全依賴這些自動化系統對信息進行處理,應當改變這一采編工作模式,從而使采編工作模式更加具有靈活性。再次,避免拖延式新聞采編工作理念。在目前新聞采編工作中,有些新聞媒體為能夠得到信息互動市場,往往將可以一次性完成的新聞信息宣傳分為多次完成,這不符合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服務性特點,并且也導致新聞傳播喪失其應有的價值。
適當追逐潮流和熱點
在各種新興的媒介平臺中往往存在著一些熱點性的話題、段子、特效甚至是背景音樂,融合媒體為了維護受眾數量可以對這些熱點性的信息進行適當地追逐,但是在整體上還應當保留主流傳統媒體的認真性和嚴肅性,切記要避免為了追求受眾數量而產生泛娛樂化效果。同時,媒體工作者還應該時刻謹記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主流媒體應當一直是主力軍、先行者和示范者,背負好引導輿論和塑造主流價值觀的偉大責任。如今的網絡時代背景下,國內的輿論發展整體向好,“正能量”“核心價值觀”依然是大眾關心的熱點,但仍有部分消極、偏激甚至是反動的觀點在不斷活躍,危害了我國輿論圈的平穩運行。在應用新技術將媒介融合向縱深領域發展的同時,主流媒體也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主流媒體應當旗幟鮮明地塑造正確的輿論方向和價值取向,將提高國民思想道德素質,傳播真善美的積極思想作為自己的追求。守正創新,做好思想的引領和輿論引導工作,在國際形勢日益嚴峻的同時,把好信息傳播的關卡,防止偏激反動的聲音流入,守好國內輿論場。要繼續牢牢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維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社會上的弘揚。在信息魚龍混雜的網絡時代,主流媒體更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用人民群眾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的方式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
融媒體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的新挑戰
近些年融媒體漸漸成為新聞傳播的主流形式,雖然融媒體相較于傳統媒體優勢明顯,包括采編、傳播技術也越來越先進和便捷,但是對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要求也更加的嚴格,由于現在受眾也可能成為新聞的產生和傳播者,所以新聞從業者要時刻保持一定的危機感,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新聞素養。新媒體的內容制作特點以及傳播形式與傳統媒體不同,這是新聞從業者必須精準掌握的,除此之外,也要關注不同傳播渠道的受眾特點,比如電視受眾和網絡受眾的不同特點,根據這些特點來做好設計以及編輯工作。例如對于手機用戶來說,除了視頻形式,也要配上一定的圖文,方便瀏覽以及傳播,除了新聞的產出,也要注意網絡環境的維護,比較有爭議的話題可以設置評論審核。這就涉及到了與受眾的互動,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融媒體的互動性更強。互動不是指瞎侃,而是及時感知受眾的想法,接受受眾的建議,對受眾進行積極的引導。如果遇到情緒比較偏激,個人主觀色彩較重的受眾,及時進行正向的探討,不能在網絡上聚眾散播不利于社會穩定的言論,新聞傳播者一定要考慮到輿論的力量。另一方面,便是對新聞內容的辨別能力,我們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著各個平臺,在這么多信息中,如何尋求更有價值的新聞是新聞從業者不能忽略的一個問題。在融媒體背景下,大數據環境下,多數從業者甚至丟掉了原創的初心,更多的是復制以及轉發新聞,這是我們所批判的。在看到一則新聞時,我們要有辯證的眼光,需要深層次的挖掘新聞的價值,對一些夸大其詞,或者與事實有所不符的假新聞,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科技水平的提高,帶動著新媒體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同時,各個媒體單位之間的競爭也在不斷加劇。因此,相關單位需要制定并完善監管機制,避免日常工作失誤,而采編人員需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加強對新媒體技術與設備的應用,積極轉變傳統的工作理念與方式,提高采編效率,提高新聞質量,以吸引足夠多的受眾,保障單位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由此推動我國現代新聞行業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廖祥忠.從媒體融合到融合媒體:電視人的抉擇與進路[J].現代傳播,2020(01):1-7.
[2]韋路.媒體融合的定義、層面與研究議題[J].新聞記者,2019(03):32-38.
[3]黃楚新.媒體融合縱深發展需要“四個新”[J].科技與出版,2019(05):21-28.
[4]嚴三九.技術、生態、規范:媒體融合的關鍵要素[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02):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