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勛
(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300)
世行貸款甘肅職教發展項目促進了相關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課程改革,項目下的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資源環境工程系礦山機電技術專業通過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改革,帶動安全技術與管理、工程測量技術、環境工程技術、工程地質勘查、煤礦開采技術等六大專業探索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這些專業分別成立校企合作委員會,共同通過了解企業的需求來確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實訓模塊排、考核評價、創新創業指導等,進一步提高學生適應企業的能力,學院礦山類專業2020 屆畢業生就業率在能化學院各系部排名中名列前茅。
創新“1623”工作模式。按照“做好一個試點、輻射六大專業、簽好兩個協議、明確三方職責”的工作模式,做好1 個專業(礦山機電技術)的試點人才培養體系,輻射安全技術與管理、工程測量技術、工程地質勘查、煤礦開采技術、環境工程技術等5 個專業,如圖1 所示,這些專業分別與靖遠煤業集團、新疆天山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澤圖測繪工程有限公司、蘭州祥龍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同簽訂了協議,如表1 所示。明確了學校、企業、學生(徒)在學徒制試點中的職責,實施了企業技術人員與學院教師共同培養人才的方法,加快了學生的職業發展速度。

表1 2017 級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和礦山機電專業簽訂現代學徒制的協議單位

圖1 礦山機電專業輻射圖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按照企業的要求模塊化來設計,把各個專業知識點主要分為基礎知識、行業技能、綜合素質與應用三大項目,教學模式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方式進行;對于礦山機電技術、煤礦開采技術等專業的畢業生,必需將理論內容與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相聯系,這些任務模塊就是實際生產任務,并按照易到難的原則安排模塊。
為了實現適合企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學校和企業采取工學交替、項目教學、多崗輪訓方式,引導學生從學校到企業,逐級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水平,模式中的2 為基礎技能模塊、行業技能模塊和綜合能力模塊,0.5 和0.5 都在企業中開展,在試點教學中關于專業技能和實訓內容,均由學校與企業共同確定。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體系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把理論知識教學穿插在完成具體項目案例、解決實際日常生活及工程實踐問題的過程中。如“工程測量”課程采用積極教學法,以“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地形圖測繪”為載體,教師根據班級學生人數及校園內的實際情況,將測區劃分為若干分測區,先操作儀器,讓學生掌握儀器的使用方法之后,再講測量儀器的結構、各種測量的原理。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反應很好,教學效果明顯,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也是打破原有課程先敘述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然后應用舉例的模式體系,課程教學過程中以圍繞完成一個單片機控制的定時自動澆灌系統的項目為主線,并將其分解為具體的若干個任務,以控制任務的完成為基本單元,知識為任務服務,一邊做一邊學、一邊學一邊總結提升,先從感性上認識繼而上升到理解,在具體的任務中完成對應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容易。
堅持高職教育辦學理念,全面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和技能水平,近幾年內在校內廣泛開展學生技能大賽,選拔了一些優秀學生參加全國技能大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礦井瓦斯測量工”“單片機原理”“電氣控制與可編程控制技術”“地形測量”課程中率先嘗試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索,打破原有教學體系,充分利用實訓室,將理論和實踐教學過程有機地融為一體,系統地完成教學任務。該教學模式受到了全體受教學生的熱烈歡迎,最大程度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學實效良好。以學生技能競賽為抓手,參照國家及省市技能競賽項目設置標準,先后舉行了“綜采維修電工”“采掘維修電工”“工程測量”“煤礦瓦斯”“礦山應急救援”等項目工種的一體化教學培訓及競賽活動,并選拔30 余名學生先后參加了全國技能大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通過“現代學徒制”,能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校內實訓基地。主要包括礦山機電技術專業的礦山機電實訓中心,煤礦開采技術專業的礦井通風與安全實訓中心、煤礦開采實訓中心,工程測量專業的地質與測量實訓中心和工程地質勘察專業的地質陳列館與實訓礦井等,各實訓中心及實訓礦井是各專業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于一體的多動能實驗實訓教學中心。采用“教學做”合一的模式,使學生通過實踐全面掌握相關技術,在實訓過程中注重學生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和吃苦敬業精神的教育,為企業培育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校內實訓礦井和靖遠煤業公司共同建成的,是礦山機電、煤礦開采技術、工程測量、安全技術與管理等專業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與一體的多功能教學中心,由水泵房和中央變電所實訓室、煤礦安全實訓室、炮采工作面實訓室、巷道支護方式實訓室、綜采工作面實訓室、礦井通風實訓室、巖巷掘進實訓室、礦山測量實訓室八個實訓室組成。實訓礦井能除承擔在校各專業礦井認識及生產實訓任務外,還能夠滿足“開采方法”“采煤概論”“礦井通風”“煤礦安全”“巷道施工技術”“礦山供電”“礦山機械”“礦山測量”等課程規定的教學與實訓任務需求,能夠滿足“電鉗工”等煤礦井下工種與特種作業工種規定的實習、實訓任務及職業技能鑒定的認證工作,同時還面向企業、學校和社會提供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服務,促進資源共享,提高辦學效益。
學院礦山類專業將學生專業發展到育人全過程,培養學生扎實高技能要求,堅持專業對接產業深植人才培養全過程,圍繞甘肅省支柱產業、蘭州新區重大產業布局,聚焦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堅持產教融合為主線,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內涵發展的治本之策;堅持工匠精神培育全過程,建成測量實訓室、地質實訓室、資源開采與安全實訓室、煤礦管理人員與特種作業人員考試中心與機房、礦用電氣設備實訓室、校內實訓礦井、真實環境下的綜掘仿真工作面實訓、校企合作開發煤礦36 個工種及6 門專業課程仿真軟件實訓室、無人機實訓基地、地質陳列館等實訓基地,舉辦煤礦安全技術、綜采維修電工、工程測量技術、寶玉石鑒定等各類專業技能競賽,營造工匠氛圍,定期組織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活動,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促進畢業生就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學校利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了深受行業歡迎的畢業生,校企通過“資源互補、共享發展,培養了一批實用性、高素質人才”促進了畢業生多渠道就業,開展“校政企行”合作就業,資源環境工程系積極與企業,煤炭協會等舉辦專業對口的精準招聘,聚焦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開拓就業領域,融合就業資源,助力校園招聘,堅持與發展國家戰略相結合,主動對接企業發展的人才需要。
現代學徒制能夠促進職業教育快速發展,促使學院與企業良好合作,使企業、學生受益,它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正確方向。對于職業學校而言,這項工作正在加快推行,校企、校廠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構建校企雙方為社會培養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機制,充分發揮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積極性和優勢,促進畢業生就業,讓雙方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