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相停
(重慶市地勘局川東南地質大隊,重慶 400038)
為確保長江巫峽段區域群眾和航道通行安全,需對該區域的箭穿洞危巖進行勘(調)查工作,并根據勘(調)查成果進行治理工程初步設計。2012年7月6日重慶市三峽地防辦下達了任務書。箭穿洞危巖平均橫寬約50m,平均長度約55m,工程規模如下:填充體積148.10m3。在153.60m、156.10m分別設置C30混凝土臺階,臺階高度為3.60m、2.50m,臺階寬度為3.00m、3.50m,C30混凝土體積905.20m3。基底設置3排共60根錨樁,錨樁間距為1.75m、2.25m,錨樁孔徑為150mm,錨固段長度為6.00m,伸入C30混凝土平臺2.00m,頂端彎鉤長度1.00m,采用3根直徑25mmHRB400級鋼筋。156.10~177.00m坡體采用板肋式錨索擋墻進行防護,防護長度40.00m、面積884.80m2;面板厚度為0.30m,肋柱截面為0.30×0.50m,肋柱間距為2.00m,錨索水平間距2.00m,豎向間距2.50m,錨筋采用2根HRB400級φ25mm的鋼筋。遇較大裂隙、裂縫或溶洞空腔時采用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充填,灌注M40水泥砂漿1272.65m3。危巖體中上部布置6排2000kN級安全型壓力分散錨索,共計26根(64.00m、67.00m錨索各13根),分布高程246.00m~275.00m,錨索16×φs15.2mm,錨 固 段 總 長 度 為17.00m(按3.00m、3.00m、2.50m、3.00m、3.00m、2.50m分6段設置)。基于此,研究危巖防治中錨索施工及固結灌漿工藝。
用有限元軟件對箭穿洞典型剖面進行支護分析,剖面中共有15025個單元,15259個節點,對該剖面進行二維分析,模型的X方向為平面方向,Y方向為垂向方向(重力方向)[1]。模型XY方向均固定;頂界Y+為自由邊界;模型的X方向邊界為約束固定邊界,Y方向固定,不考慮庫水位上升或下降造成的地下水及靜水壓力作用。模型巖體分為水下灰巖、消落帶灰巖、消落帶泥質條帶灰巖、水上泥質條帶灰巖和水下灰巖,進行模擬的防護加固包括上部危巖的預應力錨索、消落帶區域砂漿錨索、板肋式錨索擋墻、1#平硐充填,其中,未進行防護加固時,平硐區域作隧洞處理,防護加固后,平硐區域采用C30鋼筋混凝土的強度參數(參考值)進行分析。
錨索布置在危巖體中上部,按構造設計,布置6排2000kN級安全型壓力分散錨索,采用點錨的方式,共計26根(長度64.00m、67.00m錨索各13根),分布在危巖體中上部標高246.00m~275.00m,錨索入射方位角為北偏東40°,水平夾角為15°,梅花形布置,水平間距6.00m、豎向間距6.00m,錨索為16×φs15.2mm,錨固段總長度為17.00m(按3.00m、3.00m、2.50m、3.00m、3.00m、2.50m分6段設置),由于危巖體卸荷裂隙寬度較大,為保障鉆孔成孔,自由端采取全孔根管鉆進。
在崖壁上刻槽,將錨頭隱藏在崖壁內,錨索張拉后不封錨,以便后期監測和調整張拉力;錨頭采用Q235B鋼墊板錨頭;錨具采用OVM15-16型。
針對錨索鉆孔的定位精度要求,錨索定位誤差不得大于20mm,安全型壓力分散錨索宜采用套筒護壁鉆孔。如遇障礙需移位,應有設計變更方案[2]。錨索終孔應由錨固段長度滿足設計要求確定錨孔終孔后,錨固段應清洗干凈。錨索將穿越幾處寬0.30m~1.00m的卸荷裂縫,為保證成孔和灌漿,導管應進入錨固段巖體不少于1.00m。
危巖防治中錨索施工應采用安全型壓力分散錨索,嚴禁采用普通拉力型及普通壓力分散型錨索,安全型壓力分散裝置應在專業廠家訂制。
錨索制作基本規定:鋼絞線在編束前應妥善保管,防止雨淋和污染,鋼絞線應進行除油污、除銹、調直等處理,張拉作業段長度不宜小于1.20m,鋼絞線宜采用切割機下料,不應使用電弧焊或乙炔焰切割。錨索制成后,編號存放,妥善保管[3]。錨索搬運規定:錨索搬運方案應因地制宜。錨索安裝規定:錨索放入鉆孔之前,宜用導向探頭探孔,完善隱蔽工程檢查驗收。安裝操作應防止錨索扭壓、彎曲,避免錨固段鋼絞線受到污染,入錨索孔角度應與鉆孔角度一致。以此,完成危巖防治中錨索施工。
危巖防治中,固結注漿工程主要為填充基座碎裂巖體間的裂隙,起到粘結作用,提高巖體的完整性,灌漿方法采用固結灌漿法。
注漿孔利用錨索鉆孔,部分加深處理,采用孔距2.00m,排距2.50m,呈梅花形間隔,先施工I序孔,孔距4.00m;后施工II序孔,孔距4.00m。
采用自上而下、孔內循環法施工,一般作單孔灌注;在保證正常供漿前提下,也可采用并聯灌注。
在壓水試驗中,固結灌漿第1段壓力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固結灌漿第1段壓力要求
結合表1所示,設灌漿段的灌漿壓力的計算表達式為P,以下各段的灌漿壓力按下式計算:

公式(1)中,0P指的是第1段的灌漿壓力;a指的是巖石破碎系數,本次工程中取值為0.05;h指的是阻塞器栓塞以下的基巖段長[4,5]。在滿足公式(1)的前提下,完成壓水試驗
固結灌漿漿液以普通水泥漿液為主,漿液水灰比(重量比)采用3:1、2:1、1:1、0.80:1、0.60:1、0.50:1等六個比級,開灌水灰比采用3:1,不同水灰比的含灰量和含水量見下表。
結合表2所示,為不同水灰比每升漿液含灰量和含水量表。根據此參數制漿,在灌漿結束后封孔,完成危巖防治中固結灌漿。

表2 不同水灰比每升漿液含灰量和含水量表
本文通過危巖防治中錨索施工及固結灌漿工藝分析,證明了設計錨索施工及固結灌漿工藝在危巖防治中的適用性,以此為依據,證明此次研究的必要性。因此,有理由相信通過本文研究,能夠解決傳統危巖防治中存在的缺陷。但本文同樣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未對本次危巖防治中的水下柔性防護墊加以深入研究,進一步提高危巖防治率。這一點,在未來針對此方面的研究中可以加以補足。與此同時,還需要對危巖防治工程的優化設計提出深入研究,以此為提高危巖防治質量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