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嶺,楊 韜,張志強
(河鋼集團邯鄲分公司,河北 邯鄲 056000)
冷成型用鋼HRLC是一種低碳熱連軋鋼帶,多用于通過沖壓、折彎等方式制造電器零部件,是典型以熱帶冷板材產品,對于節能降耗有著顯著的意義。相較于傳統冷軋板材,HRLC等以熱代冷鋼材主要利用軋后加速冷卻方式,提高鋼鐵材料性能和沖壓性能[1]。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中低碳鋼在熱軋后的連續冷卻過程中,由于成分、冷卻速率、奧氏體變形等因素影響,可能獲得滲碳體、珠光體和貝氏體等不同類型的組織,這些組織的類型、數量、分布等對鋼材的最終性能有重要的影響[2]。滲碳體是鋼中較為常見的第二相組織,對熱軋低碳鋼產品沖壓性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對其析出行為的控制是提高熱軋低碳鋼沖壓性能的重要手段[3]。
本文根據當前對滲碳體析出規律的研究,通過研究低碳鋼中C元素在高溫(500℃~700℃)下的活動規律,達到控制滲碳體析出的目的。
將成分為(質量分數,%)C:0.04;Si:0.06;Mn:0.20;P:0.022;S:0.008的熱軋低碳鋼HRLC作為代表試樣,其軋制工藝為890℃終軋后,通過前段常規層流冷卻至610℃后進行卷取。從邯鋼CSP產線切取800×1250mm鋼板作為樣板,對鋼板進行1/4位置對稱取16根縱向拉伸試樣,拉伸試樣采用5號標準試樣,同時在同一板寬位置取8塊金相試樣,金相試樣為20mm×20mm方塊試樣,做不同溫度保溫熱處理實驗,實驗共分8組,每組2根拉伸試樣、1塊金相試樣,8組實驗溫度分別為550℃、570℃、590℃、610℃、630℃、650℃、670℃。
將試樣分批次放入同一加熱爐進行處理,并將加熱爐升溫至550℃后,打開加熱爐門快速放入第一組試樣,待加熱爐溫度恒定到550℃后開始計時,保溫10~15min后,取出試樣空冷至室溫。之后按照570℃、590℃、610℃、630℃、650℃、670℃實驗溫度順序將第2~7組試樣依次進行處理,并做好記錄,第8組試樣作為對比樣本,不做處理。
熱處理完成后,分別進行拉伸實驗檢測和金相組織觀察,其中拉伸實驗采用Z250電子拉力試驗機,金相組織試樣經過鑲嵌、打磨、拋光后置于4%硝酸酒精溶液中3-5秒,待試樣表面呈一層灰白后置于DMI 5000M光學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對不同熱處理溫度下試樣拉伸性能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各組試樣力學性能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熱處理溫度下試樣拉伸性能
對未處理試樣和不同溫度熱處理后試樣進行編號、鑲嵌、打磨、拋光后,用4%濃度硝酸酒精進行3-5秒淺腐蝕,表面呈淺灰色后置于DMI 5000M光學顯微鏡下進行金相組織觀察,所得不同試樣金相組織。
金屬組織主要為準多邊形鐵素體,晶界處分布著少量滲碳體組織,該部分滲碳體主要是在610℃下卷取過程,鐵素體中過飽和C元素在晶界析出形成。試樣在550℃和570℃下保溫10~15分鐘后空冷試樣金相組織照片,可以看出兩個溫度下試樣金相組織與未處理試樣金相組織相近,鐵素體和滲碳體大小、分布、比例等均較為接近。試樣在590和610℃下保溫10~15分鐘后空冷試樣金相組織照片,與未處理試樣金相組織相比,兩個溫度下金相組織鐵素體晶粒略有增大,滲碳體數量相對減少,判斷為在590℃~610℃下,C元素和Fe元素逐漸開始活動和轉化。試樣在630℃、650℃和670℃下保溫10-15分鐘后空冷試樣金相組織照片,可以看出,隨著保溫溫度由630℃提升至670℃,鐵素體晶粒呈現明顯增大趨勢,且滲碳體數量逐漸減少,直至消失。說明在630℃及以上溫度下,鋼種C元素和Fe元素活性增加,逐漸開始活動,且該溫度下鐵素體中固溶C含量上限提升,促使晶界處滲碳體開始回溶進入晶粒之中。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對于CSP產線熱軋低碳鋼HRLC,當C元素質量分數為0.04%、卷取溫度為610℃時,成品金相組織主要為準多邊形鐵素體+少量在結晶分布的滲碳體,且該組織在610℃及以下溫度時,組織構成變化較小;當溫度升高至630℃及以上時,鋼中C元素活性隨溫度升高而增加。
由此可以判斷:當卷取溫度高于610℃時,由于鋼C元素活性較高,在后續冷卻過程,鐵素體中過飽和C元素將有足夠熱動力在晶界處以二次滲碳體形式析出,甚至形成網狀滲碳體組織;當卷取溫度低于610℃時,由于鋼中C元素活性較低,在后續冷卻過程中,金相組織將保持原有組成不變,鐵素體中過飽和C元素也不會再以二次滲碳體形式在晶界析出。因此,為減少熱軋低碳鋼中晶界滲碳體析出,提高鋼板塑性和沖壓性能,可以通過減低冷卻過程滲碳體析出,同時將卷取溫度至610℃以下,減少卷取后滲碳體再次析出,即調整軋后冷卻工藝為后段冷卻模式,卷取溫度設定為不大于610℃。
在邯鋼CSP產線上,選定3爐不同C元素含量爐次進行驗證實驗,每爐選擇2塊鑄坯,分別進行590℃和610℃,各爐次C元素質量分數、過程控制及力學性檢驗情況見表2。

表2 鍋爐內不同C元素含量驗證
對上述鋼卷分析進行金相組織取樣,試樣經切割、鑲嵌、打磨、拋光后,用4%濃度硝酸酒精進行3-5秒淺腐蝕,表面呈淺灰色后置于DMI 5000M光學顯微鏡下進行金相組織觀察。
對比3爐次金相組織可以看到,當C含量為0.028%時,鋼板金相組織主要為準多邊形鐵素體,幾乎無滲碳體存在;隨著C含量增加,組織中滲碳體含量隨著增加,但相同C含量時,卷取溫度為590℃時組織中滲碳體數量相對較少;當C含量達到0.042%時,采用590℃和610℃卷取溫度鋼卷均存在較多滲碳體,但相較前段冷卻,采用后段冷卻模式二次滲碳體析出數量略少,且成細小顆粒狀均勻分布,無明顯聚集情況,產品塑性和沖壓性能將對較好。
上述情況發生主要原因是:當熱軋低碳鋼HRLC以890℃終軋溫度進入冷卻階段時,由于采用后段冷卻模式,帶鋼經過前段30m左右空冷,溫度降低至820℃左右,此時組織仍為奧氏體,之后進入層流冷卻水中進行快速冷卻至610℃及以下溫度,鋼中組織以過冷奧氏體進行進入卷取機,在卷取后相對較慢冷速下,過冷奧氏體組織快速向鐵素體轉變,轉變過程少量過飽和C元素在晶界處析出,較多過飽和C元素隨鐵素體快速生成未能及時析出,以固溶形式存在與鐵素體晶粒內部,同時由于卷取溫度偏低,已析出的少量滲碳體無法進行聚集長大,最終以顆粒狀滲碳體均勻分布在組織中。
(1)對于熱軋低碳鋼,當C元素含量大于0.028%,卷取溫度大于610℃時,鐵素體中過飽和C元素會在冷卻過程以二次滲碳體形式在晶界處析出,從而惡化帶鋼沖壓性能。
(2)對于熱軋低碳鋼,鋼中C元素活性和在鐵素體中溶解度主要受溫度影響,當溫度大于等于630℃時,C元素出現回溶現象,670℃時鐵素體中C元素溶解度可達到0.04%。
(3)通過采用后段冷卻+低溫卷取工藝,可抑制冷卻過程滲碳體析出和卷取過程滲碳體聚集長大,得到較為理想的均勻分布顆粒狀滲碳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