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佳,詹開洪
(寶武韶關鋼鐵煉鐵廠,廣東 韶關 512000)
8號高爐投產至今,熱風爐出現不同程度的隔墻掉磚,垮塌,燒穿,部分砌磚及耐材落入燃燒器,堵塞燃燒器,使燒爐更加困難,風溫水平逐步降低。風溫趨勢見圖1所示,圖2,圖3為3#熱風爐火井靠東邊的眼角處有隔墻燒穿現象,大量格子磚堆積在爐底,爐箅子支撐柱傾斜。

圖1 風溫趨勢

圖2 3號熱風爐火井隔墻穿

圖3 3號熱風爐大量格子轉堆爐底
8號高爐2號高爐熱風爐和1#熱風爐輪流退出維修,所有閥門下盲板,其中1號熱風爐由內燃式改造成頂燃式熱風爐,在此期間只有三座熱風爐“兩燒一送”維持生產。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優化改進熱風爐操作盡量保證風溫水平。
熱風爐換爐盡可能按時進行,防止送風時間過長,導致熱風爐熱量損失過大,導致無法燒爐。熱風爐采用人工手動燒爐,盡可能地大燒,有效利用燒爐時間。
當熱風爐一燒一送時,熱風爐煙氣量少,應關閉預熱器旁通閥,減少煙氣熱量損失。當煤氣壓力影響高爐生產時,應及時匯報調度,要求提高煤氣壓力,保證熱風爐燒爐煤氣量。高爐有休風機會時,在不影響燒爐的情況下,盡可能進行熱風爐的燒爐,使熱風爐儲備足夠熱量,滿足高爐生產。
合理的爐料結構和精料是高爐生產獲得高產、優質、低耗、低成本的重要因素。精料是高爐冶煉的基礎,用“七分原料三分操作”或“四分原料三分設備三分操作”來說明精料對高爐生產的決定性影響,努力做好精料“七字方針”(高、熟、凈、小、勻、穩、熔)。韶鋼8號高爐在不懈努力下,做到入爐品位提高,做好入爐料成分的穩定工作,提高了原燃料的強度并優化粒度組成,提高了入爐料的冶金性能,有效控制入爐礦石的有害雜質含量,使原燃料水平有了大的改善,為高爐的穩定順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低風溫冶煉會造成風速、鼓風動能大幅度降低,風速降低后,中心氣流不足導致向爐缸中心部分滲透的煤氣量減少,爐芯帶溫度降低,極易造成爐缸中心堆積,同時邊沿氣流發展,爐身渣皮不穩,脫落頻繁,也對高爐順行不利。為此,重點調整了高爐布料制度、送風制度,使上下部制度匹配合理,應對低風溫對高爐產生的負面影響。
2.3.1 裝料制度的調整
高爐裝料制度取決于原燃料條件、爐型狀況、爐役時期等,應根據爐況反映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宜的裝料制度,使爐況順行與煤氣利用獲得最佳配合。
(1)批重的選擇:批重的大小由爐容、原燃料質量、高爐順行情況等決定。批重的大小對爐料在爐喉分布影響很大。小批重布料不均勻,邊緣和中信氣流不穩定,煤氣利用差。大批重加重中心疏松邊緣,軟熔帶氣窗增大,有利于改善高爐透氣性,韶鋼8號高爐經過不斷的摸索礦石批重基本維持在85~90t。
(2)料線的選擇:料線是指爐喉鋼磚上沿距料面的距離。布料角度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料線的高度決定了爐料的落點,若爐料的落點不碰撞爐墻,提高料線,落點離爐墻越遠,反之越近。日常操作中為了減少變化因素的個數,操作中一般不改變料線而是靈活運用溜槽布料角度改變料的落點。特殊情況下,高爐在爐況不順,透氣性差,氣流引導受阻,可適當降低料線,使整個料柱高度變矮,達到減少料柱對氣流助力的目的。八號高爐經過不斷的研究探索合理料線高度為1.5m。
(3)布料角度的調整:中心和邊緣氣流的穩定是高爐長期穩定順行的基礎。布料方面一要確定中心和邊緣布料量的穩定,二要避免質量差的料集中到中心和邊緣。通過不斷地研究、探索,在原有布料矩陣框架基礎上不斷調整,最終布料角度穩定在如圖4所示。

圖4 布料角度
在發展中心氣流的同時兼顧邊沿氣流,使煤氣利用率穩定在48.4%左右,燃料比穩定在507kg/t。
2.3.2 送風制度的調整:
(1)提高鼓風動能:足夠的風速和鼓風動能,維持合適的風口回旋區深度,使爐缸初始煤氣分布合理,為高爐順行創造條件。經過摸索,研究現目前合理的風口布局如圖5所示。

圖5 風口布局圖
(2)控制適宜的的理論燃燒溫度:適宜的理論燃燒溫度,應該滿足高爐正常冶煉所需要的爐缸溫度和熱量,保證液態渣鐵的充分加熱和煤粉的充分燃燒及還原反應的順利進行。隨著風溫的下降,熱風帶入爐缸的熱量減少,理論燃燒溫度下降,渣鐵物理熱不足,流動性變差,局部氣流發展,高爐透氣性變差。據計算每100℃風溫影響理論燃燒溫度80℃,富氧率每增加1%理論燃燒溫度提高40℃,煤比每增加10kg/t理論燃燒溫度下降25℃。為了控制合適的理論燃燒溫度,八號高爐通過大富氧提高理論燃燒溫度,富氧量由以前的12000m3/h提高到21000m3/h,富氧率由2.7%提高到4.9%左右,從而保證了理論燃燒溫度在2100℃~2300℃。現將八號高爐實際生產中的理論燃燒溫度與風溫、噴煤、富氧、煤氣利用率之間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表1 各操作參數關系
(3)提高頂壓:提高爐頂壓力,壓頭損失降低,煤氣速度降低,特別是邊緣降低的幅度較大,從而促進邊緣氣流發展,因此爐頂壓力增加較大時,應適當縮小風口面積;提高爐頂壓力,煤氣在爐內停留時間延長,有利于還原反應進行,也有利于焦比降低;提高爐頂壓力,由于壓頭損失降低,流速減慢,作用于爐料的浮力也相應降低,爐料比較容易下降,因而有利于爐況穩定順行。頂壓從2019年4月開始逐步從223kpa提高至237kpa。
面對低風溫冶煉,爐前能否及時出凈渣鐵,顯得尤為重要。首先狠抓炮泥質量,炮泥強度逐步提高,保證足夠的出鐵時間。鐵水流速基本控制在6t/min,出鐵時間120±10min,有利于出干凈渣鐵,降低了因憋渣鐵導致爐況失常的概率,確保爐況穩定順行,同時減少了出鐵頻次,降低了爐前的工作強度。其次,優化爐前操作,合理使用開口機鉆頭大小,穩定鐵口深度在3600mm到3900mm,掌握一定打泥量,確保不跑泥并達到規定深度,操作上做到四班統一操作。最后,加強開口機和液壓炮兩大設備的點檢和維護,大大降低了故障率。爐前出鐵至關重要,抓好爐前出鐵工作是高爐正常生產的保障。
設備的正常運行是保證高爐穩定順行的前提條件,尤其是熱風爐兩燒一送,低風溫冶煉期間,設備的正常運行尤為重要。2019年8月1號熱風閥多次受掉磚影響,關不嚴,多次休風處理,嚴重影響爐況及指標。2020年2月爐頂主排壓閥多次出現信號故障,虧料嚴重,爐內多次大幅減風,影響爐況穩定,及工藝指標。為吸取多起設備故障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強化關鍵設備的點檢工作,維檢作業人員細化和完善了設備的點檢和維護制度,大大提升了設備系統的保障能力,為高爐穩定順行創造了條件。
熱風爐雖長期采用兩燒一送的送風模式,風溫水平由1130℃逐步降低至1040℃,但通過采取上述對策,韶鋼8號高爐在低風溫冶煉條件下,高爐生產維持了穩定順行和高效,且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得到了改善。

表2 8號爐主要計算經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