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愛國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濟陽分局,山東 濟南 251400)
現代工業化不斷發展,往往都是以自然資源的消耗及破壞作為代價的。從世界角度及范圍來看,大部分國家都是這樣模式。日本正式在1973年開始出臺各種政策來調整水資源,近些年來看,也擁有了一定的成效。從發展腳步看,我國目前似乎也走上了這一條道路,也就是在發展中過于追求發展速度,也忽略了環境治理及環境保護。在具體的考慮中應該將發展與環境生態保護結合起來,本次研究就是以這個思路展開的相關探討,具體如下[1]。
在水工環質量的影響因素中,自然因素包含如其他環境惡化所帶來的綜合影響,而這些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水環境的自身質量,例如全球變暖、水土流失等,都會破壞水自然平衡,造成環境破壞。
水工環狀況是鑒別水資源情況的重要因素,氣溫的提升會影響同一流域中的水文狀況,進而嚴重危害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在秋冬季節,氣溫變化相對平穩,水文狀況受氣溫影響較小,然而隨著炎夏的來臨,河流水源會進一步蒸發,河流沿岸的動物、植物都會處于危急情況。
中國環境保護部門的調查研究表明,中國地質水工環質量偏低的地區主要包含華北、長三角、武漢等,在制定水環境保護政策的時候,應當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推行水工環保護措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為因素是影響地質水工環環境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也是相對于自然因素而言更為清晰明了的因素,例如排放、污染等一系列人類惡行,也產生了對生態環境十分惡劣的干擾。目前人類正面臨著極為嚴峻的用水狀況,地表水在七十億人的用水需求面前極為乏力,為滿足生存需要,人類只能將目光轉向地下水,然而各國無節制的取用導致地下水存量驟然下降,水位的降低不僅會引發一系列水資源枯竭、地表塌陷等問題,還會導致水土流失,使世界范圍內的植被覆蓋率進一步降低。
總體來說,我國水環境保護的步伐落后于西方國家,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居民已經逐漸認識到水污染日益加劇,國家部門對水環境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保護技術亦在逐年升級[2]。
日本的水環境治理是發展后的思考中形成的,從戰后的飛速發展算起,日本迎接了近三十年的飛速發展,而在后續就誕生了世界知名的公害事件。從日本開始治理水環境的腳步來看,可以劃分為三個步驟:
首先是政策調控,政策調控主要就是由政府牽頭成立相應治理部門與規定,日本為了針對水環境公害問題,開始建立了如環境國會、公害研究所等機構,從管理層面開始入手針對。在應對這種全民危機管理時,管理層面的應對永遠是第一環節,從政策開始的論證及研究也是治理的開端[3]。
其次就是法律設置。日本為了改善水環境污染,推出了《環境污染防治法》,這部法律在很多細節上都對環境保護作出了詳細規定。
最后則是執行的相關問題,在執行方面來看,日本的整體執行力得到了大眾的認可,無論是基礎的如垃圾分類,到上升一些的排放問題及治理手段等,日本的執行力都值得全世界借鑒。
總體來看,美國的水污染治理并沒有成為過于嚴重的問題,一方面是由于美國的發展模式與其他很多國家都大相徑庭,而另外一方面則是由于美國的整體發展時間比較短。而從現代化程度來看,美國的水環境防控及治理經驗是更加完善的模式,也是值得我國們借鑒與學習的重點方向。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美國的主要模式為:
2.2.1水環境的綜合管理模式
從整體治理效果來看,對于地質水工環環境進行綜合考慮及管理是重要的發展趨勢,而將水環境劃分為多行政區域,共同管理的水工環管理模式也已經成為現代的重要理念,根據流域的自然特性和設計水平來綜合管理,更加符合現代化的管理理念。

表1 日本美國的水環境保護經驗
2.2.2動態預警技術
地質水工環環境質量監測和評價是控制水污染、防止水環境退化的基本手段。美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流域水環境監測體系,由USEPA、USGS等機構實施全國水環境監測。歐盟各國共同參與實施了歐洲尺度的陸地生態系統跨國監測與評價計劃,在監測網絡構建、環境標志要素、環境質址基準、監測技術、評價方法、數據管理系統和預測模型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
2.2.3破壞環境修復技術
不僅僅是預防,在應對已經遭受到破壞的水域中,美國也推出了針對破壞環境的修補技術,例如地質水流生態修復技術、河流的綜合整治技術等。在美國應對湖泊的生態修復技術中,主要就是采用營養化治理,應對理念主要就是改善水質中的富營養化趨勢,進而改善其自身的整體生態水平。以水環境脫氮除磷為例,美國的技術如下圖所示:

圖1 美國脫氮除磷技術
從美國的經驗來看,生態環境的治理及預防、包括說后續的再次治理等都是現代化治理理念的體現,而針對于我國水環境的治理來看,也需要吸納這兩部分的經驗。
從日本和美國的水環境治理經驗來看,可以總結出一些共性經驗,而經過統計分析,這部分內容如下表所示。
從先進的域外經驗來看,對于我國的整體水工環環境保護措施也是存在啟示的,而根據啟示總結,同時結合我國當前的整體治理情況來看,為我國水環境治理保護提出以下對策:
(1)政府牽頭建立完善的環保管理機構。從日本和美國兩個國家的經驗來看,政府的調控作用及管理組織建設,永遠是環保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部,這一步是基礎也是一切發展的起源,水環境生態保護其中牽扯了諸多影響因素,從前文的統計分析來看,包含了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中諸多環節,在我國的行政體制中,也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管理才能很好的將這些因素全部管制,確保治理效果。
(2)立法完善。如果說政府是管理,那么法律則是規定,兩者統一,才能確保管理效果。從水環境保護層面來說,完善的規定及強有力的管控,二者缺一不可,我國目前針對環保已經出臺了很多規定及法律,不過從真正落實的角度來看仍然存在薄弱環節。
(3)環保技術。從水環境的生態保護來看,理念與技術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日本,環保已經成了一項市場經濟下的產業類別,而美國也同樣也提出了水環境生態保護的治理理念,而我國當前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是對于整個環境保護而言的,缺乏專項理念及技術探討水環境的生態保護,因此,在實際的管理中,需要從這方面落實及加強。
綜上所述,地質水工環環境容易受到多種外界因素的干擾進而遭到破壞,而從生態發展的角度來看,水工環的治理及保護將會呈現更加立體及多元的發展模式。而從我們的近鄰日本及美國的身上可以看到,在水環境的保護中,從政府管控開始、到法律條款的完善及環保理念技術的應用,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做法及內容都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而本次研究也進行了相關總結,望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