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鳴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一個夏天
再也按捺不住對他的向往
說出發就出發
過把翻越鷓鴣山的癮
再去看看塵埃落定世界中的那個土司官寨
一路沿岷江而行過都江堰汶川進入理縣
不多時來到米亞羅,鷓鴣山出現在眼前
心中一陣陣激動
汽車很快駛入彎曲顛簸的山道
圍著山谷繞來繞去越爬越高
車窗外深深的山谷,膽小者瞧都不敢往外瞧
一路顛簸艱難行進
心中也時不時泛起一些不安
修筑這條云天上的冰雪公路
一定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
翻越這條云天中的路
一些車輛由于機械故障或駕駛的稍微閃失
連人帶車掉下山谷
更不要說雨水季節泥石流垮塌
這條天塹之路又回到天塹無人敢翻越
終于成功到達山頂
心中的激動和興奮就像山頂亂飛的云
從車窗一眼看到高原莽莽群山
就像一群群桀驁不馴的牦牛
美麗的風景突變的天氣
一陣冰冷的雨帶來一團雨霧
公路變得模模糊糊無心留戀山巔的風光
只想快速安全的下山去
盤旋而下的公路彎急路窄
開車和坐車的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安全上山還要安全下山才算成功翻越
平安到達山下走下車門的時候
一位老阿媽轉身對著高高的鷓鴣山虔誠合十
有人說每次過山都是在冒險
有人說假如能修通一條貫穿鷓鴣山的公路隧道那該多好
安全又省時
同車人都報之不以為然的一笑,感覺那人在說夢話
不以為然的一笑,說夢話
卻不想幾年之后夢想成真
317國道鷓鴣山隧道2001年開工
歷時三年多時間2004年竣工
不以為然的一笑
汶馬高速公路鷓鴣山隧道
2012年開工,2018年全面貫通
鷓鴣山
那條驚心動魄的云端上的公路已成為回憶
成為一些徒步探險愛好者的樂園
我們再次經過鷓鴣山
如履平地只需短短的幾分鐘
茶馬古道或通往遠方的路
——寫給松茂茶馬古道
馬的鈴鐺聲背夫們負重的腳步聲
人與馬粗重的喘息聲
仍在這條古道上回蕩
那隊馱著茶葉和鹽的馬隊
那隊背著茶葉和鹽的背夫
仍在岷江岸邊
崎嶇山道叢林中來來往往
剛剛從我們面前走過
一縷山風吹過
馬夫背夫們的背影還沒有走遠
所有風餐露宿的苦難經歷
向人們講述著千百年來茶葉入藏的故事
講述著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故事
解放前的高原與外界來往沒有公路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人們
除水路放排漂流搭人載貨外
溝通外界的陸路交通設施
僅依賴一些崎嶇險窄的古驛道
溝澗間危險的溜索維持運輸和通行
在高原人的記憶中
馬馱人背是全民的主要運輸手段
在高原馱運背運工具眾多
各式馬鞍、長背夾、短背夾、水背、糞背、草辮、竹麻辮、口袋、邊茶篼
外加輔助工具墊背、云肩、拐子、各種草鞋、竹麻鞋
不通公路的高原邊城
物質轉運主要靠一群又一群馬夫背夫
靠他們的鐵肩膀鐵腳板
尤其腳下這條通往藏區的茶馬古道
在高原
馱與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習慣
什么東西都可以馱
什么東西都用背
邊茶莊稼油鹽柴米茶無一不是
在崇山峻嶺的包圍中
馱與背曾經是高原人的特殊標志
是高原人對生活的不屈抗爭
也是高原人勇往直前
不向艱難低頭的堅韌見證
馱的是原野叢林
背的是蒼茫的群山
馱的是一代代高原人向往遠方的心
背的是一輩輩高原人走出大山的夢
日月流轉
今天的高原公路早已四通八達
曾經出門被群山阻隔望斷天涯的長嘆
被眼前一條條筆直的公路
一座座飛跨的橋梁拋下云霧繚繞的山谷
今天的茶馬古道
吸引來東西南北的游人
曾經對遠方的向往
曾經的艱難險阻和辛酸血淚
轉眼成為人們腳下一道風輕云淡的風景
那隊負重的身影永遠消失在古道的拐彎處
當我們再次談到遠方
一條條筆直平整的瀝青公路
讓每一個出發者
猶如腳踏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