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
高科技行業作為改變世界的先驅,不斷推動著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并引領顛覆式創新。然而,在疫情持續沖擊、全球經濟下行、地緣政治日益緊張等內外部因素的疊加影響下,新的行業趨勢對改變世界的高科技行業也提出了變革訴求。如何洞察關鍵趨勢,并采取有針對性的變革舉措,將決定企業能否化挑戰為機遇,進而贏得制勝先機。
埃森哲研究發現,高科技行業在技術變革、運營模式重塑、宏觀轉變三大驅動力之下,呈現出八大核心行業趨勢。
技術變革驅動:
1.疫情加速了云端遷移,致使云轉型需求加速,推進了混合勞動力解決方案持續發展。
2.智能設備和邊緣計算應用應勢崛起,呈現爆炸性增長。
3.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在產業鏈各處整合,促進營收增長、維持利潤率。
4. 5G網絡滲透率的上升進一步刺激物聯網、智能駕駛等互聯體驗的需求,對新的解決方案提出了高速率和低延遲的要求。
運營模式重塑驅動:
1.即服務(aaS)商業模式的發展不斷推進,為客戶創造更多長期價值。
2.受全球芯片短缺和疫情影響,對彈性靈活的供應鏈需求更高。
宏觀轉型驅動:
1.隨著傳統市場的不斷成熟,利用行業融合點來擴大收入來源的壓力增加。
2.地緣政治緊張和新的貿易政策加劇了宏觀層面的不穩定性。
從技術創新、運營重塑到宏觀轉型,高科技行業的新趨勢觸發了行業的全新發展模式。作為企業高管,如何應對新趨勢下的新訴求,對企業在激烈競爭中贏得先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埃森哲公司數十年的跨行業深耕與豐富的數字化轉型實踐,發布了《埃森哲2021高科技企業高管調查》,指出了高科技企業高管亟需聚焦以下五大關鍵舉措。
舉措一:即服務轉型
隨著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現有的以硬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無法滿足客戶對動態、集成和無縫體驗的偏好,即服務(aaS)———從傳統僅提供產品的商業模式轉向以訂閱為導向、“產品+服務+平臺”的組合商業模式,已成為企業在競爭激烈的高科技領域脫穎而出的關鍵之一。
作為即服務的開拓者之一,蘋果公司完美展現了企業如何通過即服務模式增加盈利能力和打造革命性的客戶體驗。在過去10年中,蘋果公司通過在硬件和基于訂閱的軟件產品方面的持續突破,建立了深厚的品牌忠誠度,其服務包括Fitness+,News+,iCloud等業務預計到2025年將創造500億美元的利潤。
埃森哲調研顯示,高科技領域領導者將收入增長作為首要任務,并將即服務作為長期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動力。然而,這些企業目前難以采用實現即服務所需的財務模式、供應鏈和銷售組織。
對此,埃森哲建議,一方面,重塑企業和客戶之間的關系,探索“產品+平臺+服務+體驗”組合,建立預測性更強的經常性收入來源,發展終身客戶;另一方面,改進上市戰略和銷售組織,從新設計運營模式與支撐平臺,并重塑和擴大生態系統,從而在日益飽和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舉措二:擴展行業邊界
高科技企業持續面臨向內和向外的融合,“企業+客戶”的發展模式已經發生轉變。對于高科技企業而言,擴展行業邊界,即從核心競爭力領域(如硬件組件)轉向創造高價值、跨行業的體驗(如“軟件+服務+硬件”驅動的解決方案)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期望。
我國消費科技行業領先企業采取擴展行業邊界的戰略與實踐,不斷證明產業融合的優越性。比如,小米堅定推進“手機X AIoT”戰略,覆蓋手機、智能家電、智能電視等方面,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智能家居產品矩陣,并同時進軍智能汽車領域。
埃森哲調研發現,87 %企業高管認為,行業融合是長期增長的核心推動力。然而,隨著行業界限逐漸模糊,新的競爭力量涌現,企業戰略也面臨含糊不清的困境。
對此,埃森哲建議,在研究行業融合如何威脅現有市場份額并影響競爭格局的同時,借助市場需求驅動研發、從現有客戶基礎擴展相鄰領域、打造戰略聯盟、并購等多種途徑,探索跨行業擴張的機會,釋放進入新的行業生態系統價值。
舉措三:重塑組合
隨著云、5G、邊緣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快速發展,高科技企業不得不重新定義自己需要創建什么,重新評估哪些資產(如數據)可以被貨幣化,并重新配置上市策略。這就要求企業對產品組合進行重塑,以抓住不斷增長的市場機會,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
作為提供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的領先企業,海康威視在其傳統業務之外,持續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營收與利潤均呈現高速增長趨勢。無獨有偶,作為互聯組合的另一開拓者,江森自控公司對新興技術的投資不斷增加,從恒溫器巨頭到可持續發展的領導者,江森自控在智能、安全和可持續建筑方面的競爭地位,是由邊緣計算、高級分析和互聯生態系統不斷促成的。
埃森哲調研發現,高科技企業正在競相滿足客戶對定制化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67 %高科技企業高管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能力列為最重要的優先事項。
高科技企業已經開始收購初創企業,發展聯盟,并在其產品組合中集成物聯網/邊緣能力,但許多企業還沒有開始大規模商業化。埃森哲認為,未來高科技企業只有利用數字化手段重新規劃產品、整合價值鏈、評估市場機會與潛力,才能更好地利用不斷增長的市場機會。
舉措四:實現企業現代化
高科技企業為現代經濟提供動力,但許多企業自身還沒有實現現代化。要想獲得競爭的先機,高科技企業需重塑核心技術系統、數據架構、運營模式和運營流程,以適應新的商業模式。
作為ICT行業領導企業,聯想的創新紀錄是由持續的技術、流程和勞動力轉型歷史所推動的。2017年,在“以客戶為中心轉型”指導下,聯想中國區PC業務建立了直達客戶的業務模式,并推動了大客戶、中小企業客戶和消費客戶的組織重構,實現了商業模式的成功轉型,使得聯想2020財年中國區消費PC全年銷量市場份額占比高達31.7 %,創歷史新高。
埃森哲調研發現,大部分高科技企業高管認為人工智能和云計算效益明顯,但潛力尚未發揮。為應對疫情,高科技企業已經被動開始對業務進行現代化改造。然而,調整業務模式,實現更具彈性的運營、敏捷的工作方式和最先進的能力,仍然是企業面臨的運營挑戰。
對此,埃森哲認為,除非高科技企業認真對待業務和運營模式重塑以及核心技術轉型,并為客戶提供新價值,否則將難以從顛覆性沖擊中恢復,也無法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
舉措五:打造彈性供應鏈
疫情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同時也提出了建立更具彈性的供應鏈的要求。在未來,靈活、集成的供應鏈將有助于企業維持競爭優勢,實現加速增長。高科技企業正在尋找新的方法,將敏捷性和智能化融入供應鏈,更好地抵御未來危機。
作為高科技領域另一個供應鏈優勢企業,三星通過確保在成本、交付和技術方面的競爭優勢,已成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主導者之一。通過供應鏈網絡的多樣化和對智能供應鏈能力的投資,三星的供應鏈成為其成功的核心差異化因素。
埃森哲調研發現,高科技企業高管一致認同,企業亟需發展面向未來的供應鏈。然而,隨著全球芯片供應危機的持續,每一個下游的新興科技行業都在關注風險,以確保收入和供應鏈安全。
埃森哲認為,在震蕩時期,那些擁有敏捷、智能、彈性供應鏈的企業將能夠更好地采用即服務商業模式,管理眼前的危機,預測未來的沖擊。
高科技行業作為引領時代變革的先驅,不斷賦能各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但與此同時,在新的內外部環境影響下,高科技行業自身也迎來了新的變革訴求。對于該領域的企業而言,需要樹立變革觀念,綜合分析新的行業挑戰與機會,并積極采取變革舉措,通過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產品、新的市場和新的企業能力來贏得先機,才能在以“變化“為主題的時代背景下,以變制變,變中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