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孝聽





百度百科記載,1510年,早期的西班牙探險家在美洲遇到了向日葵,并將其種子運回歐洲。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人或荷蘭人把向日葵種子傳到南洋一帶,又從越南傳到中國的云南,然后逐漸從西南往北方傳播,大約在100年前由俄國傳入中國北方。
清末《撫郡農產考略》在“葵”篇中記載了向日葵,“墻邊田畔,隨地可種,生長極易”,說明直到晚清向日葵都沒有形成規模栽培,沒有出現在大田,只是作為副產品零星種植。民國19年(1930)(黑龍江)《呼蘭縣志》載:“葵花,子可食,有論畝種之者”,這是向日葵大面積記載的最早記錄。自此以后,向日葵在充當果品、榨油等方面異軍突起。
如今,向日葵不僅被用來制作葵花籽和食用油,不少鄉村種植向日葵供大家觀賞。常熟銅官山景區內種植著大片向日葵,乘坐觀光小火車穿梭其中,燦爛的陽光與金黃的向日葵,是那抹治愈色呀!相城馮夢龍村也有一片向日葵花海,在一排粉墻黛瓦的民居前隨風搖擺,清晨的雞鳴、狗吠和習習微風,靜謐的村莊宛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對了,聽說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半島比斯特附近“半島田園”的向日葵在傍晚時分最美了,不妨去偶遇一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