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妤











都說蘇州沒有秋天,一轉眼便已經初冬。從四周溢滿桂花香,到銀杏葉鋪滿地面,這個賞味期極短的季節,更應該格外珍惜。
蘇州城西,山水相映,風光怡人,漁舟唱晚,秋意將濃。不妨來這里,體會一番“秋水秋天生夕風”的詩意。沒有熾熱的陽光,沒有凌冽的寒風,愜意的秋日如期而至。
蘇州的秋,沾染著點煙火氣。吳中區東、西山擁有不少古村落,在這些村落,可以體驗炊煙裊裊、雞犬相聞、充滿人間煙火氣的“桃花源”。煙雨入江南,山水如墨染,目光所及都是山水畫中的秋景。
在蘇州人看來,西山島可謂是蘇州的后花園,一個盛產水果的“花果山”,這里一年四季水果不斷。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漫山遍野的橘林,遠看萬綠叢中點點紅,近看累累碩果樹彎腰。每當金秋蟹肥之時,最宜去西山度過周末了。清晨起床面朝太湖背靠山,日子何其美哉,無怪乎當年吳王夫差最愛在西山度假。
秋天的瓜果馨香撲鼻,秋日的蟹可口誘人。坐上有軌電車穿越秋日的高新區,路途中每一幅景致都仿佛是油畫般定格,最后抵達太湖邊,選一處民宿,嘗一嘗這個季節的限定美食——大閘蟹,是這個秋天本該有的儀式感。
喜歡秋天的碩果累累,更喜歡層林盡染的山川,喜歡站在更高的山頂上,看天高云淡的萬里晴空,看楓葉滿林。三山相擁白馬澗,天地靈氣聚龍池。白馬澗龍池風景區,有諸多歷代文人墨客觀峰留墨跡,移步贊佳境。這片山雖說不算高,卻是空靈寧靜之境,實屬難得。
秋日的太湖,優雅靜謐,掙脫掉鋼筋水泥的桎梏,這里是釋放壓力的桃源。太湖邊畔的東山,背靠莫厘峰,面朝浩渺太湖,像極了日本鐮倉。最近幾年,不少人特意到蘇州東山來打卡“小鐮倉”。赴良辰美景,不如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到東山吹吹秋日里的微風,拍上兩三張美照,何不樂哉?
秋色總是離不開黃色,銀杏黃、桂花黃再配上寺廟黃,飽和度極高的色彩里,最宜感受歲月遺留的文化印記。樹山健身步道旁,金黃的桂花樹散發著悠悠的清香。半山腰上,明黃的寺廟映入眼簾,這便是大石山云泉寺,每到深秋,山中銀杏黃、楓葉紅,與古寺相映成趣,頗有一番山野遁世之意。又或者來一趟萬佛寺,在高新區唯一“國保”文物萬佛石塔的身旁,長有一株千年銀杏樹,置身于此,仿佛所有的煩惱都會消散。
所謂人間值得,盡在蘇州山水間。這個秋日很短暫,我們一起去留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