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琳 王超

隨著網絡技術與科技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接受信息的渠道呈多樣化趨勢,接收信息的速度比以往更加快了,在這種新聞快速刷新的環境下,采訪編輯的工作量與工作內容同樣也在提升。記者采編工作應該對新媒體行業進行深度認識,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將傳統記者采編與新媒體采編工作相融合,創新出新媒體時代下的新型采編模式。
關于新媒體時代下記者采編的工作,其內容主要為進行新聞選題、實地采訪與編輯,盡可能收集更多的材料,然后進行采寫與編輯,保證其數據精準,來源廣泛,具有權威性,同時也能保證新聞真實度,部分采編記者還有欄目策劃、內容組織協調以及采編工作效果跟蹤的任務。新媒體采編的工作內容較傳統采編任務更加豐富,在拓展資源、平臺的基礎上要加強與雜志、網站等其他經紀公司的合作,配合相關部門完成宣傳、公關活動等。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信息獲取渠道增多,信息數量急劇膨脹,當前信息的接收者已經開始逐漸向信息的傳播者轉變,短視頻平臺以及其他信息交流平臺崛起,使得新媒體行業迅速壯大,新聞種類與數量相當可觀。但是,無論是新媒體行業記者采編還是傳統行業記者采編,在篩選與獲得信息時,都無法獲取最真實的數據。新聞需要真相,而受當前快速更新的新聞速度影響,采編工作任務量巨大,部分采編工作者無法進行深度確認。記者采編工作主要是對新聞話題進行確認保障,然后進行編輯,最后將這一社會現象公之于眾,新媒體的誕生沖擊了新聞質量,如何加強信息的完整與真實是當下新聞工作者需要重點考慮的課題。
過去,人們對信息的篩選能力薄弱,對信息質量的要求相對寬容。這就給了那些編輯能力薄弱的記者采編可乘之機,不再關注新聞真實性、自身文筆素質。出于對接收信息者獲取信息真實性的負責態度,部分新聞報道機構在招聘記者采編時,更加注重編輯的文案功底、編輯能力,但是仍然不乏對自身要求不高的采編工作人員存在。當前,人們對新聞的篩選能力雖略有提升,可部分采編工作者仍未意識到提升新聞編輯能力的重要性。
作為新聞工作者,記者采編人員的工作需要面對各行各業的人員,這就需要記者采編工作人員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無論是在自身的專業上還是其他事物上,綜合素質的提升對于記者采編工作有著較大幫助。部分記者采編工作人員沒有堅守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素養、在各種新聞中堅守職業道德底線、保證傳播數據的真實客觀。
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與方法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記者采編工作想要獲得長遠發展,務必要更新自身觀念,傳統新聞報道機構在自身發展模式上也應多加思考,創建適合當前發展的新媒體記者采編環境與工作氛圍。在面對傳統的記者采編環境問題時,要制定相應的管理模式,確立工作制度與規范,建立考評制度,讓記者采編工作者抓住工作內容中的細節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與素質,記者采編工作者要不斷提升適應環境的能力,找準自身位置,才能在記者采編行業走得長,走得遠。
新媒體時代下,部分媒體人為吸引更多受眾群體、獲取更多資源,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在多領域的新聞上,自媒體無法分出精力對地方事件這種需要實地考察、投入精力較大的新聞種類進行報道,一些較大的新聞報道平臺例如電視、報社等在地方區域有著較大影響力,具備較多資源,相較于新媒體發展更廣,后勁更足。利用好這些優勢,是新媒體時代記者采編工作的發展機遇。

為此,新媒體時代下記者采編工作內容可更多涉及地方事件、政治、民生等方面,同時利用新媒體平臺拓展傳播范圍與渠道,在保障信息真實的同時,深入人民群眾,吸引更多受眾群體,提升地方影響力,塑造新聞品牌,不斷提升區域知名度,拉動地方經濟。
隨著新媒體媒介平臺的崛起,傳統新聞記者采編也在更新換代,創新傳播途徑是拉動記者采編工作創新的重要推手,記者采編可以向自媒體編輯文案學習,利用短視頻平臺、公眾號制作等手法與時俱進,將深入調查后的社會真相與現實傳遞給更多人群,以增加人們的生活智慧、為深受相同困境困擾的人們提供建議與解決辦法。
例如:在我國影響力較高的短視頻平臺抖音上,四川官方開設有“四川觀察”賬號,此賬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關注,其成功原因值得借鑒。首先,其報道真實準確;其次,其人員對新媒體文案編輯進行深入研究;再次,新聞內容符合眼下年輕人的交流調性,能夠博得關注者的喜愛;最后,此賬號的交流性較強,工作人員在評論區域和關注者進行溝通。由于其官方性質與交流頻繁打破了人們的固有印象,能夠形成強烈反差,打破了記者采編人員與關注者區域與時間的雙層屏障。這些優點都值得傳統記者采編進行學習,對當前傳統記者采編行業具有借鑒意義。
記者采編對新聞進行編輯與報道時可深入研究新媒體文案的寫作手法,學習寫作知識與技巧,閱讀相關書籍,尋找當下報道中無法吸引信息消費群體的原因所在。采編工作者在吸收新媒體優點的同時,應注重原創,在進行新聞報道的同時將我黨思想融入新聞之中,緊扣時代脈搏,呼應百姓心理,將國家理念傳遞給讀者,利用記者采編特有的優勢,展現地方性新聞特有的生命力與創造力。
新聞工作者要用理智的態度對待每一條信息,將實事求是作為職業底線,積極主動求證,抓住新聞細節,給群眾真實、公正的報道。記者采編責任感建設是推動信息真實性的重要基礎,在選擇新聞時,記者采編要篩選出對社會發展有益的信息,這對記者采編人員的職業敏感度提出了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突發性事件也可以成為記者采編著重關注的信息,但是由于事件的突發以及時間限制的需求,其真實性有待考察,采編人員在進行報道時需多加考慮。
在新媒體時代,記者采編若想適應新媒體的發展,必須不斷充實自我,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在各方能力都比較突出的情況下,才能寫出符合時代發展,打動人的新聞稿件。首先,記者采編人員要細心,在新聞表達上將案件細節陳述到位,防止人們曲解新聞含;其次,記者采編人員要進行各方面知識的拓展學習,防止在收集新聞時出現知識盲區,在某種程度上記者與主持有著相通的職業步驟,著名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楊瀾認為,在對新聞主題進行調查與訪問時,務必做好資料的收集與準備,掌握知識的多少,決定本次調查訪問的內容量與精彩程度;最后,新聞工作者需要具備超強的調查能力,為保障新聞編輯內容真實,在對事物進行調查采訪之前的資料查找環節十分重要,這些屬于記者采編人員的職業素養中最重要的一點。同時,記者采編人員可以利用新媒體提升收集信息與拓展知識的效率,從而減少因過多外部調查采訪時間、新聞編輯時間,限制新聞的實時性報道。
綜上所述,一直以來,新聞的真實性都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的工作底線,切不可為了博關注,省時間,不重視新聞的真實性,這將對新聞中的人物造成巨大影響。在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采集與編輯中,采編人員必須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調整心態,從容應對時代的挑戰和新媒體行業的沖擊。一方面,采編工作者可利用新媒體優勢,對原本新聞報道進行創新。另一方面,新媒體平臺的建立要求記者采編者之間相互配合,互惠互利,報道出最真實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