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實施的“春蕾計劃”公益項目,旨在通過社會各界捐助因貧困而面臨失學的女童完成學業,保障女童享有最基本的受教育權利,并積極搭建助學、成才、圓夢、護蕾和留守流動兒童關愛的兒童發展公益平臺。
該公益項目“助學行動”資助對象為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家庭貧困女生,“圓夢行動”資助對象為當年考取大學的家庭貧困女生。
她叫張愛美,一個受益于“春蕾計劃”的“80”后女孩,如今已成長為一位扎根鄉村十載、桃李芬芳的優秀教師。
2019年,張愛美被授予全國“春蕾計劃”30年優秀春蕾生。“如果沒有‘春蕾計劃’,就沒有今天的我。我將心懷感恩,盡己所能回報社會。”她說。
從被愛心澆灌的“春蕾”,到實現人生的精彩綻放,這位“春蕾”女孩如何完成了化繭成蝶的美麗蛻變?
張愛美出生在莆田市仙游縣,家中有三兄妹。2006年,正讀高三的張愛美家庭突遭變故,父親身患重病去世,僅靠務農的母親維持著家庭日常開銷,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2007年,張愛美考上集美大學。就在面臨輟學之際,村干部實地走訪了解情況后,從中牽線搭橋,為張愛美申請到福建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春蕾計劃”的資助,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
資助人名叫游文晃,通過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捐款資助張愛美,大學四年共資助助學金2萬余元。
張愛美從集美大學的小學教育專業畢業后,2011年8月通過教師招聘考試,成為一名小學老師,目前任職于福州市長樂區坑田小學。參加工作以來,她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以資助人游文晃為榜樣,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在揮灑汗水、付出辛勞的同時,張愛美也獲得了眾多的榮譽:本人獲評優秀教師,所帶班級獲區級優秀先進班集體稱號,撰寫的兩篇論文入選省教育學會論文選集,其中一篇榮獲二等獎。
在她的班上,有一位叫雯雯(化名)的女孩,因患有先天殘疾,內心自卑,成績落后。張愛美每天耐心地開導她,陪她聊天,幫孩子打開心扉。她還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為雯雯輔導功課。在老師們的共同幫助下,雯雯漸漸開朗,成績也有了提高。
像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張愛美的無私奉獻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溫暖和快樂,不少孩子親切地稱呼她為“張媽媽”。
工作十余年來,張愛美始終和資助人游文晃保持聯系,并將這份愛心一直傳遞下去。“我的成長離不開‘春蕾計劃’的幫助,感謝省婦兒基會,感謝游叔叔,是他們成就了今天的我!”張愛美激動地說。
張愛美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軍嫂”。她的丈夫在海島前線部隊擔任教導員。正是由于她的堅守與支持,丈夫兢兢業業撲在工作上,多次被福建省軍區評為“十佳指導員”,并榮立個人三等功兩次。
張愛美說:“我是一名軍人的妻子,深知肩上的擔子很重,所以更要加倍支持丈夫,讓他在國防事業上作出更多的貢獻。”
當曾經的夢想一個個開花結果,如今張愛美的臉上洋溢著陽光、自信的笑容。談及對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40年的寄語時,張愛美感恩地說:“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給他人送去光明和希望,凝聚愛心,點燃孩子們的未來。”
張曉婷也是福建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春蕾計劃”資助的眾多女孩之一。2017年,憑借著626分的高考成績,她成為當年福建省三明永安市的高考文科狀元,被復旦大學財政學專業錄取;目前,是復旦大學稅務碩士專業的研究生。
外人看到的只是優異的成績,但張曉婷的求學之路并不容易。
張曉婷出生于永安市大湖鎮高增村,父母在家務農。“父母都是勤勞而知足的人,我們過著簡單普通的生活。”張曉婷如是說道。但父親肢體有殘疾,不能承擔過于繁重的勞動,家庭經濟來源十分有限。
在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中,全國各地的農村中小學紛紛撤點并校,原本就讀于魏坊小學的張曉婷隨之到了大湖中心小學寄宿讀書。她表示,受益于國家實行的九年義務教育政策,減免了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雜費,但每周的伙食費、來回車費、生活費,對她的家庭來說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就在這時,“春蕾計劃”向她伸出了溫暖的大手。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和愛心人士給予的點滴幫助,讓張曉婷的成長感受到了與家人、親友不同的溫暖。
長大后,她也想散發光和熱,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本科階段,她參與了很多教育類的公益組織,并在教育類的公益活動中擔任負責人。
據她介紹,參與的項目主要是通過線上視頻的方式,為中西部地區的留守兒童、孤兒、部分罕見病兒童(成骨不全癥、小胖威利綜合征等)輔導功課、教授課外知識,并提供陪伴。
在張曉婷看來,雖然個人的力量很微薄,但是每一次授課、每一次招募志愿者,都希望為孩子們帶去新鮮的東西,鼓勵他們上進、堅強,開啟美好明天。“自己享受到教育的福利、春蕾的幫扶,自然也想讓更多的孩子同樣受助,未來擁有更多的選擇。”
自1994年起,“春蕾計劃”項目在福建省普遍實施,迄今已27年。2006年開始,“春蕾計劃”由單一的扶貧助學,發展為助學行動、成才行動、圓夢行動、護蕾行動和留守流動兒童關愛特別行動“五位一體”的公益平臺。
截至目前,該項目累計募集春蕾資金1.53億元,資助女童12萬余人(次),援建春蕾小學38所、春蕾班54個,“愛心書屋”116所,“兒童快樂家園”54所;舉辦“女童安全防護”公益講座3千多場,受益兒童及家長30多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