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小彤 薇薇子
與國內的創業環境不同,非洲是一個開發程度較低的新生市場,很多行業剛剛起步,競爭少,吸引不少看到機會的中國年輕人“漂”在非洲創業。不可否認,這里充滿著各種問題——搶劫、偷盜、腐敗是常有的事。可有風險,也有收益。
不少人問我,非洲的經商環境如何?六個字來形容,就是“浪急”“水深”“有魚”。
2012年畢業后,偶然一次飯局,實習單位的經理給我提供了一個信息,說可以去看一看非洲的紅木進口有沒有市場。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我考察了八個月左右,研究了非洲的花梨木、刺猬紫檀,跑遍了浙江東陽、廣東中山等市場,問了大概140多個客戶對于紅木是否有需求,絕大多數客戶給我的反饋是:只要有貨,肯定會要。
2013年,國家正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算是“天時地利人和”,我在寧波市鎮海區的大學生創業園注冊了公司,帶著補貼和自己攢的共5萬塊錢,一個人來到尼日利亞,開始做紅木生意,開啟自己的創業之路。我想,萬一創好了呢,那就是另一種人生;大不了失敗后回來工作,反正本來也沒什么錢。
尼日利亞是非洲人口第一大國,兩個億的人口基數非常大,商業機會也比較多。這里作為紅木的產地,我能提供給國內市場的供應鏈是最優質的,這是最大的優勢。我到網上尋覓了一番,認識了一些國內的廠家,也在QQ群里加了一些非洲有名的華僑,跟他們聊了聊,有時候也會到家里去拜訪他們,了解了他們的人品。慢慢地成為了朋友,他們對我特別照顧,幾乎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在非洲的創業者時常會認識些不靠譜的供應商。后來我們達成了共識,統一了口徑——貨到工廠再付錢。國內對同行惡性競爭一般是深惡痛絕的,特別是那種你搶了我東西,我就要想辦法抵制你的。而我們非洲創業者,沒什么競爭關系,畢竟都在異國他鄉,都憑自己本事。你要是拿到貨了,自己去做就好,別人不參與,還會祝福你;你沒拿到貨,下一個人就再去談,誰談攏貨歸誰。
做了幾年的貿易商,紅木市場的門檻越來越高。恰逢尼日利亞政府鼓勵我們做深加工,解決當地的就業問題。2017年7月,我在尼日利亞奧貢州開了第一家紅木家具廠,轉為做實業的供貨商。
轉型的過程是一波三折。動工第一天,廠門口來了20多個騎摩托車的小伙,訛錢,否則不讓挖掘機進廠。我找來了我的黑人經理,他在當地還挺有威望的。在他的處理下,我給那群小伙發了2萬奈拉(人民幣400元),又給每人買了瓶可口可樂,他們就再也沒來過了。開工第三個月,當地的環保局又來給我貼封條,因為做家具有很多廢屑、木頭,他們覺得污染環境。我就找到當地的一個木材協會會長,讓他出面幫我解決。
員工偷電線、推卸責任更是時有發生。這里的員工整體素質不是那么高,做事都是不痛不癢的,不像中國,領導什么事情交代下去,員工都能執行得很好。在非洲創業,無論是員工、當地政府,還是合作伙伴,各方面關系都得維護好,這些都是必修課。
在非洲做紅木的中國人有七八十人,開家具廠的也就六七個。2018年,我開了第二家紅木家具廠,算是站在了家具廠的風口,“坐擁”了當地最大的紅木家具廠,也為近400個非洲人解決了就業問題。
2019年,可以說是好奇心驅使,我向公司申請“薪資減半”來到了麥肯錫肯尼亞辦公室,看看非洲的經濟發展與生活環境。當時老板投資的一家農業公司正在找合伙人,問我有沒有興趣。雖然沒接觸過農業,但另一位創始人Peter和我很合得來。Peter是土生土長的肯尼亞人,年紀大我很多,農業經驗豐富。他很熱愛農業,從小就在家里陽臺種東西,而我也相信農業在非洲未來的發展。
或許我留下來也不錯?不是說我的抱負多么遠大,想完成什么使命,只是單純對這一新的領域比較好奇。我加入了這家創業公司,正式成為了一名農場主。
Peter和我背景完全不同,但是卻很互補:他可以負責生產、技術性的工作,而我負責運營、流程、銷售等。慢慢地,我開始招財務、招人力、招管理……我沒有相關的經驗,所以招的人都是有經驗的,我也更相信他們的看法。
有一次,我的倉庫發生了一起偷盜事件:有人偷偷拿了幾件工作服,被保安發現了。我本以為偷東西的人是新來的,沒想到卻是位我很熟悉的姑娘。我沒有處理這種事情的經驗,后來在朋友的介紹下去認識了一些行業內的“大拿”,聽到了更多稀奇古怪的偷盜方式和各種解決方案。例如保安要用來自非當地部落的,這樣不容易和當地員工串通;每兩個月就要換一次保安,以免他們和員工混得太熟……
創業就是永遠都在解決問題的路上,像一場“打地鼠”的游戲,這里打掉一只,那里又會冒出來一只。但問題再多,也一個個跨過去了。
非洲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發展農業,地好空氣也好,一年都是二三十度的天氣,主要阻礙就是科技的落后與農業人才的缺乏。這些都是我們想要去解決的。怎么在這里打造出一個可以變現并且可以規模化的的商業模式,這是首要問題。
在這里看不到任何一個焦慮的非洲人。有時候我覺得問題已經很大了,他們還都會挺放松的。蠻好的,這樣不會傳導一種焦慮的情緒。
對于非洲,我還蠻有發言權的。從2017年被一家建筑公司外派到肯尼亞做項目管理,到環球旅行途徑埃塞俄比亞、盧旺達,再到現在工作的多哥,走過了9個國家,我覺得非洲在未來10年、20年必將成為一個機遇。因為世界上已經沒什么其他地方可以開發了,而非洲卻是一個蓬勃向上的大洲。
網絡上有些博主,找到當地的非洲人,拍一些搞笑的、做飯的視頻,一味地想去搏眼球;或片面地拍攝素材,用“踩高捧低”的姿態去看待非洲,一味地去找優越感,說非洲如何野蠻與落后,這是不負責任的。
2020年11月,我開始在視頻平臺上分享自己在非洲的生活。我希望能為大家客觀地展現一個真實的非洲,改變大家對非洲的刻板印象。做自媒體不容易,要呈現好的內容,就要提升視頻的質量。在拍攝前我要構思、寫文案,還要了解當事人的背景,根據他的背景去琢磨一些問題——哪些問題能問,哪些問題不能問,這個過程是很費時間的。
不要小看年輕人在未知領域的好奇心,尤其是在美食上。今年3月,我在視頻中分享了非洲的街頭小吃,B站播放量竟高達125.7萬,YouTube播放量為69萬。靠著觀眾的反饋,我對自己的定位更清晰了。我開始帶著大家探索非洲的市集,參觀非洲的市場,揭秘非洲的巫術,品嘗非洲的美食,用鏡頭記錄當地人是如何工作的,分享了當地人的傳統文化、宗教信仰。
一直以來,中國自媒體人在海外的聲音很小,影響力也不大,YouTube上看到的中文博主幾乎都是海外的華人。既然現在有了一點點起色,希望我能以中國人的身份,在海外平臺上展現中國人的視角,中國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