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不能建成無人區,也不是一個隔離區,更不是我們人為設定的一個禁區。”10月21日,國新辦就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這5個中國首批國家公園的建設發展情況舉行發布會。從1872年美國黃石公園建立以來,不同地域的國家公園承載起生態可持續發展、鞏固生物多樣性的使命。如今在生態破壞和疫情之下,國家公園也面臨著新挑戰。
世界上最早以“國家公園”命名的,是建立于1872年的美國黃石公園。這一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建立黃石國家公園法案》。但早在1832年4月20日,時任美國總統安德魯·約翰遜就在阿肯色州霍特斯普林格圈出4塊“溫泉保護區”,這也是最早建立國家公園的嘗試,只不過當時因土地所有權問題被黃石公園搶了先。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全美目前共有國家公園63座,已形成大體統一的審批和管理模式:由倡議人士提交議案,由國會審批通過,統一交由1916年成立的國家公園管理局(NPS)管理。經費主要來自捐款,次要來自公園為游客提供的各種服務。
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二個正式成立國家公園的國家:1885年,加拿大在西部洛基山區建立地跨阿爾伯特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班夫國家公園(當時叫洛基山國家公園),面積達26平方公里。1911年,加拿大通過《自治領森林保護區和公園法案》,正式成立加拿大公園管理局,這也是全球范圍內第一個正式在編的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目前,加拿大共有38個國家公園、10個待批準的國家公園、1個國家城市公園,總面積32.8198平方公里,占加拿大全國總面積3.3%,全國10省3地區每個省區都至少有一座國家公園。
在德國,德國人形成了一個“國家公園文化”:平時周末或度假,喜歡走走國家公園線路。許多旅游公司也開設有國家公園項目,每個公園有許多周邊產品,以及相關主題的影視音樂文學作品等。比如,護林員彼得·沃萊本寫的小說《樹的隱秘生活》曾長期高居德國《明鏡》周刊暢銷書單榜首,售出30多萬本,并向20多個國家銷售版權。“國家公園建設是一種可持續性旅游,每年為德國創造數百億歐元收入。”德國巴伐利亞森林國家公園旅游局主管布勞奈爾說,“更重要的是,德國人把在國家公園體驗到的生態理念帶到平時的生活中——注重生態可持續觀念,保護物種,保護大自然。”
肯尼亞的納庫魯湖國家公園距離肯尼亞首都內羅畢160公里,占地面積188平方公里,是非洲大陸第一個為保護鳥類而建的保護區,被譽為“觀鳥天堂”。園中450種禽鳥中,最著名的當屬火烈鳥。歷史上,納庫魯湖國家公園一度棲息著多達200萬只火烈鳥,形成環湖“粉紅花環”狀的浪漫奇觀。
(據中新社 10.22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