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是指學前教育(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連接,是確保學生基礎教育順利開端的關鍵。《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下文簡稱《指南》)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建立了科學系統的內容體系,明確了幼兒發展的目標,為幼小銜接工作提供了科學的指引?!吨改稀返念C發,不僅讓許多幼教工作者認識到了幼小銜接的重要性,還讓其認識到了自己在幼小銜接工作上存在的問題。
《指南》基于科學的兒童觀,倡導幼兒教師應尊重兒童發展規律,實施符合幼兒發展的教育。幼兒教師在《指南》的指導下開展幼小銜接工作,能讓自己擺正對幼兒的看法,樹立科學的學前育兒觀念,促進幼兒成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
在《指南》的指導下,幼兒教師具體可以運用以下策略來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第一,以《指南》為導向,重視幼小銜接工作。
作為幼兒教育組織者和執行者,幼兒教師應以《指南》為導向,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思想上充分重視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幼兒順利實現由幼兒園學習向小學學習的過渡。
首先,幼兒教師應認識到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意義,主動改變落后的教學觀念,從思想上認識到自身在幼小銜接工作中的重要性,將銜接工作作為常規教學列入每學期的工作計劃,實現幼小銜接工作常態化。
同時,幼兒教師還應爭取家長的配合,引導家長在思想上重視幼小銜接工作,并聯合他們一起幫助孩子實現幼小的無縫對接。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如果幼兒教師在幼小銜接工作中能發揮家長的作用,讓家長成為教育的主人,就會使幼小銜接工作事半功倍。正如《指南》中所言:“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師要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p>
第二,以《指南》為準則,減緩幼小銜接坡度。
《指南》的頒發,為幼小銜接工作提供了科學的指引。幼兒教師應以此為準則,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特點,有的放矢地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避免盲目超前教育,以減緩幼小銜接坡度。
小學和幼兒園無論是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還是在學習環境上,都有著明顯區別。而幼小銜接工作作為承前啟后的橋梁性工作,對幼兒能否適應小學生活起著關鍵的作用?!吨改稀窂娬{“科學制定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標準,才能順應幼兒的發展規律,才能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因此,幼兒教師應以《指南》為準則,根據各個領域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遵循幼兒的學習特點,實施有效的教育方法來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第三,踐行《指南》要求,構建幼小銜接課程。幼兒
教師應認真學習《指南》,踐行《指南》中所提出的要求,創新構建幼小銜接課程,有效組織教育教學活動,以做好幼兒入學準備工作,為幼小銜接打好基礎。
同時,幼兒教師還應通過創建幼小銜接課程,有意識地去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在大班開展“走進小學”主題游覽活動,滿足幼兒對小學的好奇心,帶他們參觀小學,了解小學;參觀回來后引導幼兒整理書包、認識文具,學會聽指令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等。這樣就可以激發孩子對小學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憧憬。
另外,在教學中,幼兒教師還應做個有心人,在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同時,對他們語言表達能力、與伙伴的交往能力、自我約束能力以及挫折承受能力等進行訓練,為幼兒升學做好準備。
總之,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第一個銜接環節,幼小銜接工作直接關系到幼兒的身心健康和日后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因此,幼兒教師應認真學習《指南》,以其為導向,在思想上重視幼小銜接工作,減緩幼小銜接坡度,構建幼小銜接課程,主動積極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方斯,湖北省省直機關第二幼兒園,武漢 430071)
實習編輯:劉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