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串
眾所周知,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一味地強調教師的教學,過分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在教學中,一味地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諸多缺陷和弱點,在這種情況下,體驗式教學應運而生。本文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研究樣本,從體驗式學習的概念與價值分析、體驗式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指導策略兩方面開展開論述。
一、體驗式學習概念與價值分析
體驗式教學同以往的傳統教育模式有所不同,它最為本質的特征便是親身經歷性,它強調學生親身參與到學習當中,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獲得學習的知識和感受。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體驗式教學可謂是有效的助推劑,它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和能力,體驗式教學就是讓學生在體驗中不斷地進行自我認識、自我改進、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的應用
(一)創設情境感悟體驗,運用情境式教學
課堂情境的創設是當前十分流行的教育教學手段,對于體驗式學習來說也極為重要。一般來說,課堂情境創設可以分為現實情境的調動和虛擬情境的構建。現實情境是指教師利用現實存在的客觀條件,依據課堂教學的需要,創設有效的課堂情境。語文課本知識來源于生活,語文是將現實生活進行主觀化和理想化的改造,語文素材存在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中。教師在進行課堂情境創設時,可以把自然界的花草樹木等作為教學資源,融入到語文課本中。
(二)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親歷機會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知識水平以及學習習慣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導致學生個體存在較大差異。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依據學生自身獨特的興趣愛好和原有的知識水平為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在進行體驗式教學時,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看到學生的需要和不足,恰當地給予引導。要給予學生親歷的機會,讓其通過體驗活動獲得知識,看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自己。
(三)深入文本探究,合作交流體驗
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離不開其對文本的深入探究,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運用體驗式教學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等方式來熟悉課文內容、走近作者的感情世界,引導學生著重分析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和段落,掌握文章的大體邏輯框架;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在交流中聆聽他人的體悟和看法,進而不斷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庫,這樣一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共情體驗能力均會得到有效的提升,有利于往后學生對更深層次文章的閱讀理解,也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四)轉變教學方式,靈活安排教學內容。
傳統的教學主要以教師講課、學生聽講為主,這使得課堂上出現“滿堂灌”的問題。要對此做出改變,教師可以借鑒以下兩種課堂教學方式。一是問答法,問答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定相關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還有效地促進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是課堂教學中最普遍的教學方法之一。二是角色扮演法,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模仿角色的語言和動作、體驗角色的心情、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體驗式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革新的具體體現,其有效性和趣味性是其他教學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它通過設定具體教學情境,使學生親歷教學課程,這樣的體驗不僅能讓學生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悟生活、提升素養。在此,筆者呼吁全體小學語文教學同行攜起手來,積極實踐體驗式教學這一智慧型的創新教學方法,切實促進小學生語文水平和語文素養的雙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