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龍
2018年9月,快手上突然躥紅了一個長相酷似樊少皇的手工制作愛好者一一手工耿。他在河北保定的一個農村工作室,直播了自己的最新發明。然而令30歲的手工耿沒有想到的是,隨著點擊量的飆升,他于2018年底被《華爾街郵報》贊為“中國愛迪生”。他發明的美顏大眼神器、倒立洗頭機等吸引了百萬流量。
“全自動倒立洗頭機”,不僅能360度全方位地洗和漂還能吹,真的很厲害。這個機器相當奇怪,就像是一個倒立的用來治療關節疼痛的桌子,而且末端還有一個透明的裝水的箱子。發明者為了給大家示范這個東西的使用方法,他特地用一個夾子夾住了自己的鼻子,在自己嘴巴里含著一根塑料管子,用來在水下呼吸。打開了機器的開關之后,桌子就慢慢向后移動,最后他的頭成功進入了裝水的箱子。當他打開閥門,清水就從水管進入箱子,隨后水箱底部的轉盤就開始轉動,水流也不斷翻滾,這樣就能使他的頭部得到比較徹底的清洗。洗完之后,這個系統就跟洗衣機一樣還有風干的功能,等到水箱里面的水全部都排出去之后,這個地方就會開始供應熱風,以便讓使用者吹干定型。
這個發明吸引了大波的吃瓜群眾,還包括一些喜歡圍觀的外國粉絲。
什么?!聽說你耳朵不太好?那就試試這款聽力增強器吧!金屬外殼能夠加強聲音強度和傳播速度,最新的蝸式結構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收集身邊的一切聲音,同時,炫酷的外形讓你輕松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1960年,貝爾航空公司T程師摩爾發明了第一個火箭背包飛行器,當時花費了25萬美元。而第一位穿戴火箭背包進行飛行演示的是哈羅德·格雷漢姆,他在1961年4月20日穿戴火箭背包在13秒的時間內成功飛行了34米。
但火箭背包的飛行時間并不長,最多只能飛行30秒。而且,在真正使用這種飛行器之前必須經過專門的訓練。所以很快就無人問津了。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這款背包在美國上市了。一套要價13萬英鎊。這種接受訂制的火箭背包又名“火箭腰帶”,以氫與過氧化氫為動力源,可產生800匹馬力,最高推進時速接近100公里,可讓人享受直沖空中90多米的快感。
萬戶,號稱“世界航天第一人”。這話可不是我們自己夸出來的,最開始,是由美國火箭學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噴氣發動機》一書中提到的。
“15世紀未,有一位中國的官吏叫萬戶,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裝上47枚當時可以買到的最大火箭。把自己捆綁在椅子的前邊,兩只手各拿一個大風箏。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
但是基姆在書中并沒有提到“萬戶飛天”一事的來源。
甚至蘇聯火箭學家費奧多西耶夫、德國火箭學家威利·李、英國的W.麥克斯韋爾,都曾提到過這件事。在這些火箭專家提供的理論基礎上,中國航天科普作家李龍成先生,才寫下了今天廣為人知的“萬戶沖天”的故事。
這是1931年南美國人設計的先驅性的無線電帽子,這款帽子包含一個裝配有發射器和揚聲器的硬草帽,使得佩戴者能夠隨時收聽新聞。
同樣的配方,這熟悉的味道,是不是很像索尼公司于四十年后研發出來的Walkman(便攜磁帶播放器)呢?
不同的是,隨身聽不斷改良后,在世界范圍內掀起軒然大波,到了2000年,MP3已經作為先進科技的代表,受到時尚弄潮兒的熱烈追捧。
維多利亞時期,英國人發明了軌道橋。發明人提出,與其造一座橋,不如直接安裝一個軌道,既能節省材料,又能節省步驟,于是就出現了這個草圖。原理也很簡單:在河床上修建軌道,軌道上安裝超高支架,支架上再放一個載人平臺,好像一個水平的電梯,依次過河。至于效果嘛,看看英國現在還有沒有這樣的軌道橋就知道了。
神奇的是,始建于一個世紀后的倫敦塔橋,也是可以活動的。倫敦塔橋下層甲板也就是地下室甲板可以在5分鐘內打開到86°角。甲板的兩個部分被兩個重達1000噸的大桶平衡。
除此之外,在托馬斯·海德威克于2004年設計的英國倫敦帕丁頓橋上,我們也可以看到當初移動橋的影子。這座木材及鋼鐵結構的橋,架設在倫敦大聯盟運河上。翻滾橋的特別之處在于:橋欄桿內有一個水壓裝置,可以把整座橋收卷成一個八邊形。這個設計可以確保運河里的船只暢通無阻。橋在每周五的中午卷起。
后背癢癢,怎么讓別人幫你準確地撓到?這款T恤衫絕對是天才設計,你完全可以手持示意圖,引導你的朋友幫你撓到位。
通過這些例子,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珍道具”撲面而來的“中二”氣息。需要注意的是,川上賢司聲明:發明的初衷在于用荒謬的發明迫使人們對過度消費進行反思,“珍道具”不應該出售或帶有任何贏利目的面世。所以這些“發明”不是以投入生產為目的。
對于創造者而言,“珍道具”的真正目的,在于用荒誕的形式引發人們的思考,它們要么是出于興趣的創作,要么是行為藝術式的發明,要么是因為想法過于獨特而廣為人知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