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無厚入有間:論米芾的道家氣質及其困境

2021-11-04 09:35:53周一凡
大學書法 2021年5期

周一凡

【內容摘要】米芾曾提出自己處世的方針,即“庖丁解牛刀,無厚入有間。以此交世故,了不見后患。”在北宋黨爭的政治背景下,米芾采取的是“不入黨與”的策略,游走于新、舊兩黨之間。然而米芾以道家處世,與宋代崇尚儒學的風氣格格不入,且其所表現(xiàn)出的親附權相蔡京等事跡,又難免被指摘為無特操之士。這是米芾的困境,也是和米芾一樣在北宋新舊黨爭相互傾軋下,掙扎謀生的小人物的共同困境。

【關鍵詞】米芾;道家;新舊黨爭;北宋書法

米芾出生于武將世家,其父米光輔在宋初太祖“欲武臣讀書”的影響下,方才“親儒嗜學”,但這似乎對米芾并沒有太大影響。蔡肇《故南宮舍人米公墓志》謂米芾:“自其曾高以上,多以武干官顯。父光輔,始親儒嗜學。公生秀穎,六歲日讀律詩百首,一再過目輒背誦。稍長,博記洽聞,于書務通大略,不喜從科舉學。議論斷以己意,其說踔厲,世儒不能屈也。”[1]米芾雖有過目不忘之才,但從小便“不喜從科舉學”,對儒家經典并不感興趣,而所發(fā)議論,以至當世儒者亦不能屈之。

米芾還提出了以道家處世的人生策略,即:“庖丁解牛刀,無厚入有間。以此交世故,了不見后患。”[2]前句出自道家經典,《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3]《莊子·養(yǎng)生主》云:“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4]庖丁以刀刃解牛,正如人游于天地之間。庖丁解牛之刀歷十九年,所解牛數(shù)千,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皆因庖丁能夠順從牛身上的自然結構,人在復雜的社會中若期望與物無傷,則也需要順任物之自然而曠達自適。米芾將道家的理論運用到人生處世當中,并期望“以此交世故,了不見后患”。

一、汲汲功名一老儒:米芾眼中的杜甫

米芾對儒家的態(tài)度我們可以從他對“詩圣”杜甫的評價中窺見一斑,米芾的《畫史》開篇即借杜甫《觀薛稷少保書畫壁》一詩發(fā)出議論。杜詩云:“少保有古風,得之陜郊篇。惜哉功名忤,但見書畫傳。”薛少保是唐代書畫家薛稷,其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并稱為“初唐四家”,亦善丹青,尤精于畫鶴。薛稷雖以書畫名世,但因受政治上的牽連,最終坐罪賜死,未能建立更大的功業(yè)。因此杜甫為薛稷求取功名之路不順,僅以翰墨丹青之能留名后世而感到可惜。這樣的思想一再被表達于杜詩之中,如杜甫有詩云:“文章一小技,于道未為尊。”[5]“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6]可見,杜甫在此完全是站在儒家的立場上表達對薛稷的同情。然而米芾卻對此有不同的意見,認為杜甫是區(qū)區(qū)老儒之見。他批評道:

甫老儒,汲汲于功名,豈不知固有時命,殆是平生寂寥所慕。嗟乎!五王之功業(yè),尋為女子笑;而少保之筆精墨妙,摹印亦廣,石泐則重刻,絹破則重補,又假以行者,何可數(shù)也?然則才子鑒士,寶鈿瑞錦,繅襲數(shù)十,以為珍玩,回視五王之煒煒,皆糠秕埃壒,奚足道哉!雖孺子知其不逮少保遠甚。[7]

所謂“五王之功業(yè)”,即指武周神龍元年(705)張柬之、敬暉等五人發(fā)動政變,復辟李唐,五人皆以功得封郡王,神龍政變也因此又稱“五王政變”。在儒家“三不朽”的價值體系中,“五王之功業(yè)”屬于不朽之功,然而在米芾看來,書畫已經可以同“三不朽”并提,甚至比建立功名更能流芳百世。所謂“少保之筆精墨妙,摹印亦廣,石泐則重刻,絹破則重補”,而“五王之功業(yè),尋為女子笑”。薛稷的書畫“才子鑒士,寶鈿瑞錦,繅襲數(shù)十,以為珍玩”,而“回視五王之煒煒,皆糠秕埃壒,奚足道哉”!《畫史》序中的這番言論在當時可謂石破天驚,因為它表面上是就杜甫一人所發(fā),認為他“汲汲于功名”,其實矛頭直指的是整個儒家傳統(tǒng)的價值體系。

接著,米芾又說:“余平生嗜此,老矣,此外無足為者。嘗作詩云:‘棐幾延毛子,明窗館墨卿。功名皆一戲,未覺負平生。九原不可作,漫呼杜老曰:‘杜二酹汝一卮酒,愧汝在不能從我游也。”[8]“功名皆一戲,未覺負平生”顯然是將杜詩中“白頭趨幕府,深覺負平生”一句反其意而用之。[9]歷代注杜諸家對此句有不同闡釋,潘德輿在杜詩中讀出了“方若有不屑俯就之意”[10],而朱鶴齡則曰:“老趨幕府,不得遂其立朝素志,故云深負。”[11]“負平生”是杜甫的常用語,如“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12],“滄溟服衰謝,朱紱負平生”[13]。因此朱說似更接近本義。米芾在此一反杜甫之意,提出“功名皆一戲,未覺負生平”。細讀《米芾集》,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以功名為戲的思想不止一次地出現(xiàn)在他的詩中:

遼海未須顧螻蟻,仰霄孤唳留清耳。從容雅步在庭除,浩蕩閑心存萬里。乘軒未失入佳談,寫真不妄傳詩史。好藝心靈自不凡,臭穢功名皆一戲。(《題蘇之孟家薛稷二鶴》)[14]

……徐生小黠辨茅檐,不道天真難力致。晩薄功名歸一戲,一奩尤勝三公貴。牡丹不語人能醉,墨光覺勝朱鉛媚。與身俱生無術治,又染膏肓劉巨濟。(《龍真行為天章待制林公跋書云秘府右軍書一卷有一龍形真字印故作》)[15]

棐幾延毛子,明窗館墨卿。功名皆一戲,未覺了生平。(《題所得蔣氏帖》)[16]

比起杜甫,米芾的氣質無疑與李白更為接近,其“襄陽字”也常被與“太白詩”相比擬。宋人有詩云:“世人競寫襄陽字,政似云師太白詩。才匪若人寧躐等,自顛自醉只成癡。”[17]米芾愛穿唐代服飾,有人形容他是“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18],“冠服用唐規(guī)制,所至人聚觀之,視其眉宇軒然,進趨襜如,音吐鴻暢,雖不識者,知其為米元章也”[19]。米芾這種灑落不羈的魏晉風度,即便是作為理學家的劉因也十分欣賞,他稱贊米芾:“書家豪猛見世變,寥寥鐘鼎今幾塵。古人胸次無滯跡,意外蕭散余天真。愛書愛畫即欲死,狂絕俗絕無此人。”但最后劉因也不忘了回到儒家的立場告誡大家:“臭穢功名皆一戲,渠言夸矣君勿聞。”[20]米芾的言論在他看來顯然是過于激進了。

二、“游”:游于舊、新黨之間

莊子曾以舟設喻,認為以空船觸他人之船,即使再心胸狹隘的人也不會生氣,同樣,“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21]。處世艱難,人于其中無所逃遁,但若能做到虛己無心,則庶幾可以遠禍。米芾深諳莊子哲學,他在給呂大防的詩中就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場:“簡直抱一氣,代理夫何言。有志隆宋業(yè),無心崇黨偏。”[22]

米芾將這樣的道家處世理想付諸于行動,這從他與王安石、蘇軾的交往事跡中可以得到印證。明代胡應麟嘗謂:“宋世人才之盛,亡出慶歷、熙寧間,大都盡入歐、蘇、王三氏門下。今略記其灼然者,魯直自為江西初祖矣。”[23]他將北宋文人分為歐陽修友人及門生、蘇軾友人及門生與王安石友人及門生六類,米芾屬于“與子瞻善者”,即蘇軾的友人,而非弟子。這也正如米芾自己所言:“元豐中至金陵,識王介甫。過黃州,識蘇子瞻。皆不執(zhí)弟子禮,特敬前輩而已。”[24]米芾對于王安石與蘇軾這兩位當時政壇與文壇的領袖,皆以前輩敬之,而不執(zhí)弟子之禮。

元豐五年(1082),米芾初謁蘇軾于黃州。米芾《畫史》云:“蘇軾子瞻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吾自湖南從事過黃州,初見公。”[25]米芾在黃州接受蘇軾“專學晉人”的建議,自此書藝日臻精熟。《蘇軾文集》所收與米芾二十八通信札,是記錄蘇軾與米芾交往的珍貴材料,也是二人間真摯情誼的見證。其中蘇軾于建中靖國元年(1101)六月北歸途中寫給米芾的一封信,最能體現(xiàn)他對米芾的賞識:“嶺海八年,親友曠絕,亦未嘗關念。獨念吾元章邁往凌云之氣,清雄絕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何時見之,以洗我積年瘴毒耶!今真見之矣,余無足言者。”[26]蘇軾北歸途中發(fā)病,米芾時至看望,還曾冒熱攜麥門冬飲子前往侍疾。蘇軾故去,米芾作《蘇東坡挽詩五首》,其中詩云:“道如韓子頻離世,文比歐公復并年。我不銜恩畏清議,束芻難致淚潸然。”[27]款款深情,溢于言表。

米芾與王安石的交情始于元豐六年(1083),此時王安石已退居南京。時人記載:

荊公得元章詩筆,愛之而未見其人。后從辟金陵幕下,既到,而所主者去,遂不復就職。荊公奇之,挽不可留。后親作行筆,錄近詩凡二十余篇寄之,字畫與常所見不類,幾與晉人不辨。頃見此字,乃知荊公未嘗不學書也。元章懷舊戀知,故過其墳,為之形容,讀其詩可得其意也。[28]

王安石書法學楊凝式,人皆不能識,米芾獨能道出其淵源。他在《書史》中回憶道:“楊凝式,字景度,書天真爛熳,縱逸類顏魯公《爭坐位帖》。……王安石少嘗學之,人不知也。元豐六年,余始識荊公于鐘山,語及此,公大賞,嘆曰‘無人知之。其后與余書簡,皆此等字。”[29]米芾不僅文才頗見賞于荊公,其慧眼識書的能力也大為王安石贊嘆,引為知音。王安石過世后,米芾感念知遇之恩,“過其墳,為之形容”,可見米芾待前輩之情真意切。

米芾自己采取“不入黨與”的政治策略,所交也多是游走于新舊兩黨之間的文人。胡應麟列王安石門生有:“郭功父、王逢原、蔡天啟、賀方回、龍?zhí)酢⒕逎⑷~致遠二弟一子,俱才雋知名。”[30]這里的蔡天啟(蔡肇)、賀方回(賀鑄)、劉巨濟(劉涇)都是米芾的至交好友。蔡肇與米芾相交于同謁王安石時,他在為米芾所撰墓志中追憶:“余元豐初謁荊國王文公于金陵,公以詩篇贄見。文公于人材少所許可,摘取佳句書之便面。余由是始識公,故為之銘。”[31]米芾的朋友們雖多屬王門,但他們與蘇軾及蘇門文人亦有深入往來,如蔡肇“初事王安石,見器重。又從蘇軾游,聲譽益顯”[32];劉涇“舉進士,王安石薦其才,召見,除經義所檢討”[33];“篤志于學,文辭奇?zhèn)ァT绲翘K子瞻之門,晚受知于蔡京,除太學博士”[34];賀鑄早年因門蔭入仕,但所任皆閑差,元祐七年(1092)經蘇軾等人推薦才由武職改入文階,為承直郎。[35]可見,采取游走權門的處世方針,是當時很多下層文士的共同選擇。

三、米芾道家處世的困境

米芾和他的朋友們多游走權貴之門,徘徊于舊、新黨之間,希望得到兩方的庇護,但這種方式恐怕很難行得通,如《東都事略》云:“劉涇為文,務為奇怪語。好進取,多為人排斥,屢躓不伸。”[36]米芾也遭遇了同樣的困境,《宋史》記載他“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shù)困”[37]。可見“不入黨與”的策略在當時未必行之有效。推究其原因有三。

(一)北宋崇尚儒學,排詆佛老

唐末五代士氣衰頹,為救此弊,北宋士人普遍崇尚儒學,“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jié),自仲淹倡之”[38]。范仲淹、韓琦等慶歷名臣“先天下之憂而憂”,以天下為己任,“士大夫忠義之氣,至于五季,變化殆盡。……真、仁之世,田錫、王禹偁、范仲淹、歐陽修、唐介諸賢,以直言讜論倡于朝,于是中外縉紳知以名節(jié)相高,廉恥相尚,盡去五季之陋矣”[39]。陳寅恪先生也感嘆:“(歐陽修)貶斥勢利,尊崇氣節(jié),遂一匡五代之澆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遺留之瑰寶。”[40]

在學術上,有胡瑗、孫復、石介提倡“以仁義禮樂為學”,開宋代理學之先河。其排詆佛老,可謂不遺余力,孫復《儒辱》謂:“佛、老之徒,橫乎中國。”[41]石介《怪說》云:“釋、老之為怪也,千有余年矣。”[42]北宋士大夫多出身寒微,他們只有通過研習儒家典籍,經過科舉的層層選拔才能逐步走向政治權力的中心。因此,先哲圣賢之言,這些信仰儒家的士大夫們早已爛熟于心,也自然成為他們共同遵循的道德標準。而在這樣以儒家忠義氣節(jié)相砥礪的政治風尚下,米芾欲以道家處世,顯然有些不合時宜。

(二)出身冗濁

《宋史》載米芾“以母侍宣仁后藩邸舊恩,補浛光尉”[43]。米芾的母親曾侍奉英宗高皇后,為其接生哺乳,米芾也借此順利步入仕途。然而米芾母親這樣的身份在宋代似乎并不光彩,給米芾帶來的影響也是他始終欲擺脫而不得的。有記載云:

潤州火,爇盡室廬。惟存李衛(wèi)公塔、米元章庵。元章喜題塔云:“神護衛(wèi)公塔,天留米老庵。”有輕薄子于“塔”“庵”二字上添注“爺”“娘”二字,元章見之大罵。輕薄子再于“塔”“庵”二字下添注“颯”“糟”二字,蓋元章母嘗乳哺宮中,故云。[44]

米芾不但由于出身受到“輕薄子”的嘲弄,甚至還因此丟了官:

崇寧四年,米元章為禮部員外郎,言章云:“傾邪險怪,詭詐不情。敢為奇言異行,以欺惑愚眾。怪誕之事,天下傳以為笑,人皆目之以顛。儀曹春官之屬,士人觀望則效之地。今芾出身冗濁,冒玷茲選,無以訓示四方。”有旨罷,差知淮陽軍。其曰“出身冗濁”者,以其親故也。[45]

在宋代的官僚體制中,士人若不參加科舉考試,即使是以恩蔭入仕,也很可能終生沉淪下僚,難以躋身上層官僚集團。米芾曾官至禮部員外郎,卻終因“出身冗濁”遭到彈劾。相傳米芾一生“好潔成癖”,這是否正是對自己“出身冗濁”的一種無言反抗呢?

(三)諂媚蔡京

如果說北宋崇尚儒學、排詆佛老的風氣和米芾的出身是他自己無法選擇的客觀原因,那么米芾因主動攀附蔡京而受寵一事,則很難逃脫后人的指責,這也被記錄在時人的筆記中:

米元章嘗謂蔡元長:“后當為相,慎勿忘微時交。”蔡既大拜,乃引舟入都,時吳安中守宿,欲留數(shù)日,米謝以詩曰:“肉眼通神四十年,侯門拖袖氣如煙。符離徑過無行李,西入皇都索相錢。”至國門,乃用外方先狀抵蔡,其略云:“右芾輒將老眼來看太平。”蔡喜之,尋除書學博士,擢南宮外郎。[46]

米芾還曾倚仗蔡京位高權重,欺凌大漕張勵:

米元章崇寧初為江、淮制置發(fā)運司勾當直達綱運,置司真州。大漕張勵深道見其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順時,深不樂之,每加形跡,元章甚不能堪。會蔡元長拜相,元章知己也,走私仆訴于元長,乞于銜位中削去所帶“制置發(fā)運司”五字,仍降旨請給序位人從并同監(jiān)司。元長悉從之,遣仆持人敕命以來。元章既得之,閉戶自書新刺,凌晨拜命畢,呵殿徑入謁,直抵張之廳事。張驚愕莫測,及展刺,即講鈞敵之禮,始知所以。既退,憤然語坐客云:“米元章一生證候,今日乃使著矣。”[47]

曾布當權時與蔡京不和,米芾連忙去信申明,同蔡京撇清關系。而曾布南遷,蔡京得勢后,米芾又旋即投靠蔡京。王明清記載:

建中初,曾文肅秉軸,與蔡元長兄弟為敵。有當時文士與文肅啟,略云:“扁舟去國,頌聲惟在于曾門;策杖還朝,足跡不登于蔡氏。”明年,文肅南遷,元度當國,即更其語以獻曰:“幅巾還朝,輿頌咸歸于蔡氏;扁舟去國,片言不及于曾門。”士大夫不足養(yǎng)如此。(老親云:“米元章。”)[48]

米芾為了迎合權貴,可謂極盡溜須拍馬之能事,王明清因此認為“士大夫不足養(yǎng)如此”。足見米芾作為士大夫的操守,是深深為當時人所質疑的。孔子在《論語》中區(qū)分了君子、小人之德:“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49]如此“墻頭草”的行為,不僅為當時士人所不恥,還深深被后世人詬病,清人孫承澤就對米芾提出批評:

傳世者米書多,蘇書少,蓋以當時黨禁,人不敢收蘇氏文字,存者多付之水火。今之行世者,皆燼余也。……然公書一至南渡,已重如拱璧,寧待五百年哉!黃涪翁曰:“子瞻書為當代第一,為其挾以文章忠義之氣耳。”此真知公者也。涪翁因公遠謫,瀕死不悔。米元章初借公以成名,既而背之,號于人曰:“在蘇黃之間,自恃其才,不入黨與。”視涪翁有余愧矣。[50]

孫承澤認為,米芾早年借蘇軾提攜賞識而成名,卻不像黃庭堅那樣終生追隨蘇軾,反背信棄義,投靠蔡京。明代經學家孫緒更將米芾與諂媚賈似道的詩人方回一起,視為“文人無行”的典型。[51]

米芾曾經自詡的“不入黨與”,由此看來他無疑是違背了自己的初衷。他似乎忘了莊子曾借蘧伯玉之口發(fā)出的告誡:“戒之,慎之,正汝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雖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為顛為滅,為崩為蹶。心和而出,且為聲為名,為妖為孽。”[52]莊子意在使人們外表示以親附之形,內心寓以和順之意,然而如果不慎“形就而入”“心和而出”,則顛敗毀滅,禍患無窮。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米芾當時與世難諧、“從仕數(shù)困”,這其實與他自己的選擇不無關系。

結語

米芾雖號稱以道家處世,自信“以此交世故,了不見后患”,然其所表現(xiàn)出的親附權相蔡京等事跡,又難免被指摘為無特操之士。這是米芾的困境,也是和米芾一樣在北宋新、舊兩黨相互傾軋下,掙扎謀生的小人物的共同困境。在寫于晚年的兩首詞中,我們可以窺見米芾當時的心境:

平生真賞,紙上龍蛇三五丈。富貴功名,老境誰堪寵辱驚。寸心誰語,只有當年袁與許。歸到寥陽,玉簡霞衣侍帝旁。[53](《減字木蘭花》)

莘野寥寥,渭濱漠漠情何限。萬重堆案,懶更重經眼。兒輩休驚,頭上霜華滿。功名晚,水云蕭散,漫就驛亭看。[54](《點絳唇》)

“富貴功名,老境誰堪寵辱驚”,道出米芾歷盡宦海沉浮后的蕭索心緒,《老子》曰:“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55]我們常常看到米芾像未諳世事的稚子,笨拙地在這渾濁的世界里浮沉,也許只有書法才是他真正的棲居之所,因為唯獨在這里,黑白才顯得如此分明。

注釋:

[1][31]米芾.寶晉山林集拾遺[G]//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89集部·宋別集類.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166,167.

[2][14][15][16][22][27][53][54]米芾.寶晉英光集[G]//王云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第1932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2:19,14,21,31,9—10,24,40,40.

[3][55]王弼.老子道德經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123,32.

[4][21][52]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3:112,598,152.

[5][6][9][11][12][13]杜甫,撰.仇兆鰲,注.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1315,1486,1201,1201,674,1421.

[7][8][25]米芾.畫史[G]//盧輔圣,主編.中國書畫全書第一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978,978,982—983.

[10]潘德輿.養(yǎng)一齋李杜詩話[G]//郭紹虞編選.清詩話續(xù)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211.

[17]趙蕃.淳熙稿[G]//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8:277.

[18]內院奉敕撰.宣和畫譜[G]//盧輔圣主編.中國書畫全書第二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36.

[19][47][48]王明清.揮塵后錄[G]//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全宋筆記第六編第一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13:180,179—180,177.

[20]劉因.靜修集[G]//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8:634.

[23][30]胡應麟.詩藪[M].北京:中華書局,1962:307.

[24]曾敏行.獨醒雜志[G]//王云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第2775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39.

[26]蘇軾.蘇軾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1783.

[28]李之儀.姑溪居士文集[G]//王云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第1937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307.

[29]米芾.書史[G]//盧輔圣,主編.中國書畫全書第一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970.

[32][33][37][38][39][43]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13120—13121,13104,13124,10268,13149,13123.

[34]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校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474.

[35]賀鑄.慶湖遺老詩集[G]//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8:294.

[36]王稱.東都事略[G]//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8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8:762.

[40]陳寅恪.寒柳堂集[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182.

[41]孫復.儒辱[G]//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全宋文第19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309.

[42]石介.徂徠石先生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4:61.

[44]楊萬里.誠齋詩話[G]//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第6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5940.

[45]吳曾.能改齋漫錄[G]//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全宋筆記第五編第四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12:99—100.

[46]吳坰.五總志[G]//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全宋筆記第五編第一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12:20.

[49]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130.

[50]孫承澤.庚子銷夏記[G]//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2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8:9.

[51]孫緒.沙溪集[G]//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6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8:637—638.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藝術學院2019級在讀碩士研究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操国产美女| 国产青青草视频| 成人在线天堂| 9cao视频精品| 激情亚洲天堂|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99手机在线视频| 91 九色视频丝袜| 国产青青操| 免费在线观看av| 国产流白浆视频|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小视频| 欧美一道本|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国产一在线|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五月婷婷欧美|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亚洲成a人片7777| 国产精品制服|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久久| 五月婷婷丁香色|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六月| 国产三级视频网站|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超碰91免费人妻|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高清色本在线www|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h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天天综合网站|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无码'专区第一页| 色播五月婷婷|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午夜激情婷婷|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精品国产99久久| 97se亚洲综合不卡| 亚洲三级网站|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成人一区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五月婷婷导航|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国产玖玖视频|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午夜福利网址| 日韩av无码DVD| 99re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