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璞
彎曲的石徑從小山坡上伸延下去,坡上坡下,長滿了茂密的樹木,望去只覺滿眼一片濃綠,連身子都染得碧沉沉的。坡底綠草如茵,這里那里,點綴著粉紅、淡藍的小喇叭花。石徑穿過草地,又爬上對面的小山坡,消失在綠蔭深處。微風掠過這幽深的谷底,清晨芬芳的空氣沁人心脾。許久以來,我還是第一次來到這隱秘的所在。
這不是我兒時常來游玩的地方嗎?那四根白石柱本是藤蘿架,曾經(jīng)開滿淡紫色的花朵,宛如一個大的幔帳。記得我和弟弟,還有幾個小朋友一起,常在這里跑來跑去捉迷藏。而我們最喜歡的游戲是玩土。小山腳下石徑旁,那一塊地方土質(zhì)松軟,很像沙土,我們便常在這里進行大規(guī)模的建設(shè),造橋、鋪路、挖河……把土蓋在手背上拍緊,然后慢慢抽出手來,便形成一個洞,還可以堆起土墻、土房。我們幾乎天天要造一座城池呢。
那正是七七事變后不久,我們幾個孩子住在姑母家,因為那時這里是教會學校,可以茍安一時。雖然我們每天只是玩,但在小小的心里也感到國破的厄運了。記得就在這藤蘿架下,我給飛螞蟻咬了一口,哭個不停。弟弟擔心地拉著我的手吹著,一個大些的小朋友不耐煩了,說道:“這是什么大事,日本兵都打進來了!”

“他們來搶我們的土地嗎?”我馬上停住了哭,記起了這句大人說過的話。緊接著我就去撫摸我們經(jīng)常撫摸的泥土,覺得土地是這樣溫暖,這樣可親可愛。我恨不得把祖國大地緊緊擁抱在胸懷之間,免得被人搶走。我生長在這里,我愛這樹、這山、這泥土……
我不覺坐在石徑的最下一階,撫摸著那綠草遮蓋的土地,沉入了遐想。
我想起清華校門內(nèi)的那條林蔭道,夾道兩行槐樹。每年夏初,淡淡的槐花香,便預(yù)告著要有一批年輕人飛向祖國各地,去建設(shè)我們親愛的祖國。記得我走上工作崗位那年,我們幾個同學在那條路上徘徊了多少次!我們討論怎樣服從祖國的需要,怎樣使自己成為一絲一縷,來為祖國、為人民、為革命織造錦繡前程!后來我們?nèi)嗍粋€同學一起寫了一份決心書,其中有這樣的話語:“如果有不如意的時候,請不要跺腳!腳下的土地,埋藏著烈士的頭顱,浸染著烈士的鮮血。我們沒有權(quán)利驚擾他們,我們只有義務(wù)在他們?yōu)橹I身的土地上,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理想。”
記得在大禮堂宣讀這份決心書時,會場是那樣安靜,氣氛是那樣激動和熱烈,每顆年輕的心都充滿著建設(shè)祖國的美好愿望。會后,我走出禮堂,看到門前一片草坪,我又一次想擁抱祖國的土地。我要用每一份力量,使祖國的土地更加溫暖……
品讀
文章開頭通過環(huán)境描寫引出一個隱秘的地方,這個地方先后勾起了作者的兩段記憶:第一段是兒時的苦澀記憶,那時小小的“我”擔心中國的土地被日本兵給搶走;第二段是充滿昂揚之氣的記憶,即將走出校園、走上工作崗位的“我”和同學們討論如何為這片土地貢獻力量……前后兩段記憶互相照應(yīng),比如兒時的自己喜歡用沙土造橋、鋪路,而后來的自己則真正投身于祖國建設(shè)。文章結(jié)尾點題,也表達了中心思想:要用每一份力量,使祖國的土地更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