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揚爍 何擁軍 劉雪瓊 鄔燕

“這么冷的天還來給孩子上課,真是太感謝劉老師了!”10月13日上午,在距離婁底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婁底經開區)10公里的彬山鎮萬樂村,特殊兒童慧慧(化名)的奶奶放下手中的碗筷,趕忙到家門口迎接前來送教的婁底經開區陶龕學校教師劉鳳輝。
“不急,你們先吃飯吧。”劉鳳輝邊說邊把教材拿出來。這天恰好下雨,劉鳳輝特意準備了一堂幫慧慧“認識雨天”的課。她先是借天氣導入,讓慧慧認識各種雨具,然后帶慧慧到雨中聆聽雨打在傘上的聲音,通過談雨、觀雨、聽雨、畫雨等過程讓慧慧建立起對雨的認知。
像慧慧這樣需要送教的特殊兒童,在婁底經開區被統稱為“四類學生”。婁底經開區社會事務局局長謝定慶告訴記者:“近年來,婁底經開區建立了控輟保學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區社會事務局、各辦事處、各學校相應成立了控輟保學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控輟保學工作的領導。學校成立控輟保學‘三幫一勸返工作組,進村入戶開展勸返工作,不斷強化各部門和學校的責任,確保‘控輟保學一個不少。婁底經開區對轄區內原建檔立卡、殘疾學生、低保戶子女和特困學生進行了摸底排查,2021年春季學期,共對423名‘四類學生逐一創建了學生檔案,并依據檔案依法保障這些兒童接受教育,優先采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方式,就近安排接受義務教育;對因各種原因確實不能到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兒童少年,明確‘一人一案送教上門服務工作,確保每個服務對象每月2次,想方設法幫助他們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今年8歲的佳怡(化名)是婁底經開區關愛“四類學生”較為成功的例子。2019年9月,到了適齡年齡的佳怡卻無法入學,這引起了婁底經開區高橋學校教師鄒燕的關注。
在上門訪問的過程中,鄒燕漸漸了解到,佳怡無法進入學校就讀的原因是得了一種病。“這個病叫做多骨纖維發育不良癥,主要病癥是十分容易骨折骨裂。”鄒燕告訴記者,基于這種情況,佳怡的課堂只能開設在家中。在鄒燕與佳怡的家長商議后,決定對佳怡進行送教。
事實上,這種病癥不僅讓佳怡無法與別人親密接觸,久而久之,更讓佳怡對人不信任。鄒燕先期的幾次送教讓佳怡產生了較強的抵觸情緒,這讓鄒燕感到很迷茫。“堅持了大半個學期,但是孩子還是比較冷漠,每次來的時候,她都是遠遠地看著我。”鄒燕說。
教學過程中,鄒燕意識到,當務之急是讓佳怡不要害怕接近。通過不斷翻閱書籍、查找資料,鄒燕終于在網上了解到如何與這類病癥的患者進行接觸的技巧,并由此得到了啟發。
在隨后的送教上門中,鄒燕總是會帶上各種好玩的玩具和好看的畫冊,并展示給佳怡看。在鄒燕的堅持下,佳怡接納了每周都會有一個來找她玩的“大姐姐”。看著佳怡一點點的改變,鄒燕心里十分欣喜。
除了對特殊學生進行送教外,近年來,婁底經開區還聚焦于學生資助,確保每一位學子不會因貧失學。
就讀于湖南醫藥大學的陳芳苑(化名),曾因家庭貧困一度想放棄自己的大學夢。
在父親沒有遭遇不測之前,身為家中獨女,陳芳苑曾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2016年,橫禍突至,在外打工的父親陳一兵(化名)得了急病,而幾個月后,雪上加霜,父親突發腦梗。
為了給父親看病,家里花光全部積蓄。出院后的陳一兵全身癱瘓,臥病在床。為全身心照顧丈夫,陳芳苑母親不得不辭去工作,家里徹底斷了經濟來源。
2018年暑假,陳芳苑以優異的成績如愿接到湖南醫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但也正是在接到通知書的那一刻,她猶豫了。
“爸爸的后續治療費怎么辦?家里的欠債怎么還?”存著這樣的念頭,整個暑期,陳芳苑都在打工,餐廳服務員、工地零工……假期即將結束時,她將1000多元的打工收入交到母親手中。
但這遠遠不夠。在陳芳苑決心放棄就讀大學的想法時,一雙援手拉住了她。
根據婁底經開區對“四類學生”的相應政策,2018年,陳芳苑的銀行卡上收到了8000元的入學資助,以及500元前往學校的路費,幫助陳芳苑圓了大學夢。
實際上,這也正是婁底經開區對“四類學生”幫扶的一個縮影,據統計,近3年來,婁底經開區已實現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中職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資助政策的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