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歆

摘 要:軌道交通是中國新興的交通方式之一,作為軌道交通方式之一,地鐵可以緩解交通壓力,進而為人們提供更舒適、更便捷的交通方式,隨著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乘坐地鐵出行的人數日益增加,而地鐵空間相對封閉窄小,發生事故時,人群極難疏散,因此,有必要針對軌道交通車站應急疏散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關鍵詞:軌道交通;車站疏散;地鐵
中圖分類號:F57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發展歷史較短,應對諸如火災、恐怖襲擊、機械故障等緊急事件的經驗和能力不足,應急管理體系尚不完備。現有的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研究水平已經不能適應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迅速發展的趨勢。同時,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承擔了巨大的旅客運輸流量,導致車站的擁擠狀況越來越嚴重,這在降低軌道交通系統服務水平的同時,還給軌道交通系統的安全運營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因此,研究緊急情況下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的應急疏散風險問題在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大建設和大發展的今天顯得尤為關鍵。
1 城市軌道交通發生事故的原因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建筑空間相對封閉,一旦發生諸如火災、恐怖襲擊、設備故障、毒氣泄漏等緊急情況時,極易造成站內人員的傷亡。這是因為:第一,車站可供人員逃生的空間和通道都十分有限,出入口通過能力有限,容易造成站內人員排隊時間過長,導致疏散時間增加;第二,車站相對封閉的環境導致火災產生的有害氣體不易散去,容易導致站內人員吸入過量有害氣體,對身體造成傷害;第三,封閉的環境容易引起能見度降低、站內人員呼吸困難,從而加劇人員的恐慌心理,導致不理智和不合理的疏散行為,給疏散帶來極大困難。表1列出了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發生的城市軌道交通事故。
這些事故是近些年發生的軌道交通事故的不完全統計,通過這些事故案例可以看出,城市軌道交通事故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一旦發生,極易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給軌道交通系統的運營造成極大威脅。這些事故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的同時,也對軌道交通的安全疏散問題提出了新的挑戰。
2 車站疏散因素分析
根據列車在區間停車的原因,區間乘客疏散分兩種情況:一是列車脫軌、客車故障等設備故障導致列車無法繼續運行、甚至不能使用其他列車救援等非緊急情況下的乘客疏散;二是火災、爆炸等緊急情況下的乘客疏散。
2.1 地鐵車站疏散通道
地鐵車站中影響乘客從站廳層疏散到出入口的主要因素是車站疏散通道的設計,其中主要與疏散通道的長度、寬度、樓梯設置等有關。國內關于疏散通道設計的規范——《地下鐵道設計規范》中要求,疏散通道的寬度要達到在高峰期能夠將站臺上候車乘客在6分鐘之內疏散完畢的要求。這種方法有一個極大的弊端就是只能得到人員疏散時間,人員在疏散過程中的分布情況我們無從得知。然而車站人員疏散是一個動態過程,運用這種方式進行人員疏散就會造成研究結果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情況。
2.2 閘機
隨著現代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國內外地鐵均采用自動售票、自動檢票系統,這也是城市軌道交通信息化和科技化的重要標志。城市軌道自動售票、自動檢票系統中閘機的使用明顯的提高了車站應對大量乘客進出站的需求,但信息技術為地鐵軌道交通運行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比如當車站發生緊急事故如火災、地震等情況時,閘機會大大限制人員疏散的速度,這就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研究。
2.3 樓梯、扶梯
樓梯、自動扶梯、直梯是軌道交通車站中主要的升降設施,在客流高峰時,由于樓梯、自動扶梯、直梯的通過能力有限,大量的乘客將會在樓梯、自動扶梯口及直梯處排隊等候,造成乘客進出站時間延長,因此研究乘客在樓梯、自動扶梯處的等候時間情況,有利于車站運營效益的充分發揮[1]。
2.4 出入口
出入口位置的選擇不僅僅會影響交通便利的程度,還會對緊急情況下車站人員的疏散造成很大影響。首先出入口設計的位置會影響乘客從站廳公共區域到達出入口通道的長度,其次會影響發生緊急情況下乘客的疏散時間。
2.5 疏散標識的設置
地鐵車站安全疏散標志的設置必須符合《消防安全疏散標志設置標準》中的規定。安全疏散標志標識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這也是作為大型建筑物設計的必須要求。疏散指示標志是人員密集場所的一個重要安全設施,當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地鐵車站作為人員密集場所,人員的疏散是必不可少的,而疏散標志是人員疏散到安全地帶的重要指示。
3 應急疏散方案制定
地鐵一旦發生事故,將成為公眾輿論的焦點,不僅帶來不利的政治影響,人員傷亡、車輛損毀而帶來的經濟損失也將十分嚴重。隨著地鐵的飛速發展,為提高地鐵運營的安全,有效減少事故的發生和降低事故損失,提出以下幾點事前預防對策以及事處后理措施。
3.1 事故發生前的預防對策
在地鐵運營過程中,必須要制定應急疏散方案,未雨綢繆,詳細研究事故發生前的防范措施,有效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1)事故發生注意事項。1)盡量維持列車進站,或將故障列車組織到就近車站,在車站進行乘客疏散,盡量避免在區間組織乘客疏散。2)進入軌行區的司機及站務人員按照相應規定使用防護用品,攜帶廣播及照明工具,在疏散過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證乘客和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2]。3)非緊急情況下,列車在區間隧道迫停,預計30分鐘及以上還不能到達前方站或者后方站時,在緊急情況下須立刻執行區間乘客疏散應急預案。
(2)采用先進的設備及其檢測體系。地鐵的運營涉及眾多人員和設備。車輛因素、線路問題、信號標志等設備都與列車的安全運行直接相關。車輛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裝置是否充足有效,車輛是否符合運行要求,車輛技術狀況的好與壞,都會直接影響到地鐵的運行安全[3]。
(3)制定應急方案并進行模擬演練。事故和災害是難以根本杜絕的,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應急預案的制定。“預防為主”是地鐵安全正常運營的原則,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同的事故,其應急處理方法不同,只有事先制定多套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增強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才能把事故與災害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4)應急備品。1)通訊工具:手提廣播、執法記錄儀、對講機、喊話器等。2)救援物資:便攜式扶梯、醫藥箱、輪椅、擔架、屏風,應急照明燈,警示裝置等。
(5)建立應急疏散組織機構。車站應急疏散工作由滅火行動組、通信聯絡組、疏散引導組、安全防護救護組組成。
3.2 事故發生后的處理對策
應急方案雖然能夠在事故發生時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還是可能會出現突發情況,這時我們要做好事故發生后的應急處理工作。
(1)乘客的安全疏散問題。若疏散區間有存車線入口,非緊急疏散時,必須安排人員在存車線入口處把守;緊急疏散時,需及時調度組織列車限速運行。車站工作人員應按照就近、快速的原則,建立消防、應急等救援隊伍,確保車站在進行區間乘客緊急疏散時,能夠迅速提供支援。區間所有乘客疏散完畢時,區間乘客疏散應急處置結束,經應急指揮部同意后,及時發布區間乘客疏散應急處置終止的命令。
(2)人員培訓及安全設施。1)工作人員安全培訓方面。首先要加強地鐵員工的安全意識,然后要提高員工的服務質量,地鐵員工應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對乘客應做到細觀察、常提醒,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性,提醒乘客在乘坐地鐵時哪些行為是有危險的、不妥的,教導乘客在地鐵發生緊急事故時該如何有序地撤退到安全處,建立全民的應急防范意識。同時建議相關部門把對安全知識的掌握程度與員工的獎金掛鉤,以此來提高了員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地鐵安全設施方面。第一,定期檢修或更換地鐵內已有的各類防災應急設施,及時消除隱患,避免由于設備陳舊、維護不當而造成的事故。第二,合理優化站內不明確的標志,要在指示牌上明確標明站內各類設施的位置及最基本的使用方法。第三,吸收其他城市地鐵的先進經驗以加強自身的應急疏散能力,從其他事故中反省,擇善而從,不善則改。
4 結語
總之,地鐵安全意識的普及以及地鐵安全設施的日常維護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與支持,相關部門要能夠采取有效的對策,改善工作;乘客要樹立地鐵安全意識,時刻注意著“安全第一”,安全事故每次發生造成嚴重后果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人們對于安全抱有輕視的心態。其次就是由于地鐵設備設施不夠合理、設計規范不符合標準等等一系列的原因。若將以上措施有效的結合起來,做到“人員、器材、預案”三落實,消滅安全偶然論,不僅能夠使地鐵的綜合應急疏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能使我國地鐵成為安全、可靠的“綠色交通列車”。
參考文獻:
[1]蔣啟文.城市軌道交通車站進出站設施優化配置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
[2]黃貴榮,田媛媛.廣州地鐵1、2號線隧道內疏散乘客的執行原則和組織辦法[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7
(5):67-68.
[3]夏星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及應急管理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6(48):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