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永
摘 要 :農村公路建設是直接服務“三農”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為破解“三農”瓶頸﹑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級政府對農村公路建設高度重視,農村公路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成為鄉村振興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瓶頸,本文通過對羅平農村公路建設的重要性及現階段發展情況,找出了農村公路建設存在的問題,結合羅平縣實際,提出了完善羅平縣農村公路建設的對策具體措施,這些措施對構建我縣農村公路建設新發展格局,推動農村公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農村公路;建設;存在問題;完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F542;F323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農村公路網是國家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農村地區具有公益性很強的基礎設施,是溝通農村地區人流、物流、信息流重要載體。因此,研究農村公路建設的存在的問題,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交通強國夯實基礎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羅平縣農村公路建設發展情況
羅平縣農村公路建設主要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以“七五”、“八五”、“九五”為主,這個階段羅平縣抓住國家以工代賑和交通扶貧資金的補助政策,通過縣財政補一點、企業贊助一點、干部職工捐一點、群眾集資一點等措施籌集資金,廣泛動員人民群眾投工投勞,在全縣轟轟烈烈掀起了大干、快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要致富、先修路”這句話在當時成為最流行的口頭語,截至“九五”末,全縣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1 650公里,改變了多數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物資及出行靠人背馬駝的局面,這時期修建的路主要以通達為主,多屬無路面狀態,技術等級低,路況較差;第二階段以“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為主,這個階段羅平縣農村公路建設的黃金時期,羅平縣人民政府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新農村建設、交通部加快推進“通達”工程和“通暢”工程建設等目標政策,舉全縣之人力、物力、財力大干特干農村公路建設,這一時期在繼續推進不通自然村公路建設的通達基礎上,加大農村公路路面通暢體質改造,截至“十二五”末,羅平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3 000公里,人民群眾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滑爛路狀況,走上了干凈整潔的瀝青(水泥)路;第三階段以“十三五”為主,這時期,羅平縣抓住決戰脫貧攻堅脫貧政策和“四好農村路”發展的機遇,全力攻堅自然村不通公路建設,推進內連外通,強化路網建設,打造“四好農村路”示范路,截至“十三五”末,羅平縣農村公路建設總里程突破3 945公里,13個鄉鎮(街道)、154個行政村、1 197個自然村全部通水泥或者瀝青路面,讓羅平縣順利脫貧摘帽,人民群眾進入小康社會。
2 羅平縣農村公路建設存在的問題
(1)羅平縣農村公路路網結構不合理,技術等級低。羅平縣農村公路建設在規劃設計時因受自然條件,技術人員專業知識等局限性,規劃設計沒有形成整體性和系統性,導致目前還存在一定的鄉與鄉,村與村之間的斷頭路,路網沒有形成閉合,與一些農業產業,礦產資源,旅游資源等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沒有連通,且因修建時主要以人民群眾投工投勞為主,機械化程度不高,導致羅平的農村公路技術等級偏低,目前全縣農村公路三級公路只有79公里,占農村公路通車里程的2%,四級公路2 356公里,占農村公路通車里程的59.7%,等外公路1 508.955公里,占農村公路通車里程的38.3%。由于路網結構的不合理及技術等級低,使得羅平的農村公路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新瓶頸。
(2)羅平縣農村公路建設難度大,建設標準不高。羅平縣屬西部偏遠山區,山高坡陡,自然條件惡劣,經濟落后,給羅平的農村公路建設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受自然條件、資金、土地、機械等因素制約,80%的農村公路路基都是通過以工代賑,縣財政補一點、企業贊助一點、干部職工捐一點、群眾集資一點等措施籌集補助資金,通過半機械化和人民群眾投工投勞相結合修建而成,標準低,路況差,路基路面窄,排水設施、交安設施、路肩等附屬設施配套嚴重不足。目前縣道路基寬多為6.5米,路面寬為6米;鄉道路基寬多為4.5至5.5米寬范圍,路面為3.5至4.5米寬范圍;村道路基寬多為4.5米,路面寬為3.5米。因建設標準低,附屬設施配套不足,使得羅平的農村公路抗災能力不足,安全保障水平低。
(3)羅平縣農村公路建設管理不到位,質量水平低。羅平縣農村公路建設時,每年建設數量多,任務重,懂工程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特別是鄉鎮交通管理所成立時,人員大多是從水務部門調過來,專業技術知識不全面,屬半專業人員,不能滿足工程管理的需要,對施工單位施工時,沒有足夠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專業知識對施工質量進行監管,受資金影響,又沒錢委托監理單位監管,致使施工單位在施工時不按工序施工,一些路基軟基不處理,土方填筑不壓實,路基強度達不到就開始澆筑路面,加之有的施工單位偷工減料,導致好些路基路面才通車兩三年就出現路基下沉,路面開裂,路面斷板等質量問題,嚴重縮短了農村公路使用壽命。
3 完善羅平縣農村公路建設的措施
(1)優化農村公路路網布局,構建高效便捷的農村公路路網。農村公路是連接高速公路、國省干線主骨架的毛細血管,優化布局農村公路路網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快農業現代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羅平縣要把農村公路路網優化同鄉村振興規劃、旅游資源、礦產資源、現代農業特色產業等相結合,構建層次清晰、功能完備的農村公路網絡,打通鄉與鄉、村與村之間的斷頭路,實現九龍瀑布風景區、多依河風景區、小山峽風景區等核心景區互聯互通,不讓游客走回頭路,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的農村公路路網,充分發揮路網整體性功能,提高農村公路對鄉村振興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綜合服務能力。
(2)提升農村公路路網等級,提高農村公路建設標準。羅平縣農村公路路網整體等級低,建設標準不高,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交通量的猛增,羅平的農村公路堵車現象越來越嚴重,與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成為加快鄉村振興建設和實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瓶頸,羅平縣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交通強國建設機遇,提升農村公路等級,提高農村公路建設標準。
1)對縣道通九龍瀑布風景區、多依河風景區、小山峽風景區的羅平至乃格、板橋至羊洞腳、新法村至排灌站,以及貫通南北的羅平至富樂120公里的主干道,全部按二級公路標準在老路上進行提質改造,其它縣道全部按三級公路標準提質改造,并規定今后凡新建的縣道標準不得低于三級。
2)對于全縣新建的鄉村道不得低于四級公路標準,鄉道路基寬不得低于7.5米,路面寬度不得低于6.5米,村道路基寬不得低于5.5米,路面寬不得低于4.5米,對于人口在3 000人以上的自然村或者產業比較集中的自然村,村道按照鄉道的標準建設,鄉村道受地形、地質等自然條件限制的道局部路段,經技術安全論證,可適當降低技術指標,但要完善相關設施,確保安全。
3)對于前期建好的縣道、鄉村道,要緊緊抓住國家交通運輸部“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實施鄉村地區普通公路提檔升級,有序實施鄉鎮通三級公路建設、老舊公路改造和窄路基路面加寬改造”的政策機遇,積極爭取上級交通運輸部門資金補助,按上述縣道、鄉道、村道標準進行改造。
(3)廣開農村公路籌措資金渠道,破解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瓶頸。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籌集方面,要廣開渠道,多元化方籌集,千方百計解決資金短缺的難題,科學合理使用建設資金。
1)要積極爭取交通運輸部車購稅資金、中央基建投資、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農村公路建設補助資金,這是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籌集的主渠道。
2)抓主鄉村振興實施機遇,加強與農業、國土、林業等部門密切聯系,積極整合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國土整理項目、林業防火通道項目等建設資金,因為這些項目建設時都有道路配套建設資金。
3)縣人民政府要搭建融資借貸平臺,向金融機構通過貸款,適度舉債,對農村公路建設資金進行補助。
4)積極營造農村公路建設氛圍,引導公路沿線企業和人民群眾自愿為農村公路建設捐資。
5)要嚴格資金使用管理,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切實提高資金利用效益,防止資金浪費。
(4)建立科學的質量管理機制,加強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管理。質量是工程建設永恒的主題,是工程的生命,有多高明的業主,就有多高質量的工程,在農村公路建設中,業主一定要堅持高質量的建設,就是最好的延長公路使用壽命,就是最好的減少養護成本,就是最好的養護理念,要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加強關鍵部位質量控制,確保各項質量指標符合規范要求。繼續落實農村公路建設“七公開”制度,加強行業監管,接受社會監督,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農村公路建設中的監督作用,修群眾想修的路,建群眾滿意的路。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做到“三控、三查、三管”即開工之前做到“控制進場人員、機械合格,控制進場材料合格,控制施工工序完善”;“一查施工現場,二查內業資料,三查實驗檢測”;“管好工程變更,管好合同,管好質量安全”,通過以上“三控、三查、三管”施工措施確保工程質量,有效控制工期和投資,使工程項目建設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程序化,確保新改建農村公路一次交工驗收合格率達到100%。
4 結束語
農村公路在建設在農村地區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農村公路建設以及后續養護管理目前還存在較多的問題,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拓寬思路,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升農村地區公路建設管理水平,推動農村地區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喬墩,何兆益.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與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趙鋼鋒.西部農村公路建設與管理若干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
[3]武子雨.農村公路建設與養護資金使用監管問題研究[D].長安大學,2014.
[4]陳長坤.農村公路建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對策研究[D].長安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