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渝
1943 年,蔣介石檢閱部隊并訓話
稱呼蔣介石的專有名詞很多,例如委員長、總裁、校長等等,這些稱呼又是怎么來的呢?
先說人盡皆知的“委員長”。打完中原大戰,蔣介石平定了黨內幾支實力較大的軍閥,黨、政、軍大權越來越集中于他手中。1926年至1936 年這10 年間,張靜江、胡漢民、蔣介石在黨內都擔任過執行委員會主席之職,但這個職位的權力非常有限。既然“主席”只是個名頭,那就必須另設機構集權。
1932 年3 月1 日,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召開,這次會議正式通過軍事委員會組織大綱,恢復了之前二屆五中全會后被撤銷的軍事委員會,并提名由蔣介石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不久后就正式任命。根據四屆二中全會的議案,軍委會委員長一職統率全國海陸空軍,總管軍令、軍政等事項,實際上就是國家最高統帥,婦孺皆知的“蔣委員長”就此誕生。
1945 年抗戰勝利后,軍事委員會這個機構被撤銷,也就是說,“蔣委員長”這個稱呼只存在于1932 年到1945 年之間。
除了“委員長”這個特別著名的稱呼之外,蔣介石在國民黨內還有個專有稱謂——總裁。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為了應對復雜的形勢,國民黨于1938 年3 月29 日至4 月1 日,在武漢召開了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最重要的內容就是修改黨章,增設了《總裁》一章,規定:“總裁代行總理職權。”蔣介石成了黨內的最高領袖。此后“總裁”一職被保留下來,并長期由蔣介石擔任。
“校長”是蔣介石另一個廣為人知的稱呼,這是因其擔任黃埔軍校校長之職而來。
國民黨軍隊將領大致可分為三代,即士官系、保定系和黃埔系。士官系主要是指清末留日、參加辛亥革命那批人,主要代表有蔣介石(未畢業)、程潛、蔣方震等人,他們是第一代。第二代則是以陳誠、白崇禧、張治中、顧祝同等畢業于保定軍校的將領為代表,不少人在護國、護法等戰爭中就已嶄露頭角。這群人的主流派別為保定系。第三代則是以胡宗南、杜聿明、戴安瀾等黃埔學生為代表,歸為黃埔系。“校長”顯然是第三代的黃埔系對軍校校長蔣介石的稱呼,若保定系的陳誠、張治中等第二代將領稱蔣介石為校長,那就牛頭不對馬嘴了。